【我们的晋察冀】第十三篇:地名承载英雄壮举

20.07.2015  12:11

在抗日战争时期,无数英雄将领带兵奋勇杀敌,有的还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为了祭奠先烈,当地百姓用这些英雄的名字命名自己的家乡,让后人永远记住他们的丰功伟绩。系列报道《我们的晋察冀》今天请听《地名承载英雄壮举》。

李桂花:1937年,周建屏任晋察冀军区第四军分区司令员。第四军分区司令部起初设在平山县洪子店村,后来由于战争环境恶劣,移至平山县小觉镇……

在华北烈士陵园周建屏烈士的墓碑前,河北党史研究室编研三处处长李桂花向前来瞻仰的游人介绍着周建屏的生平。他本是云南人,因为抗日来到了河北平山,与这里结下了不解之缘。周建屏在这里带兵英勇抗击日军的事迹,至今被人们传颂。

华北军区烈士陵园讲解员王欣:1937年12月下旬,日伪军1000余人,由平山出动向温塘进犯,周建平和刘道生指挥,占领温塘地区有利地伏击敌人,经过一天一夜的激战,歼敌400余人,击退了敌人的进攻。

在战场上周建屏智勇双全,在私下里,更是与平山的百姓打成一片,深得百姓爱戴。

河北党史研究室调研员杜丽荣:在小觉镇,他家家户户都访问过,他抽空坐在大街的石头上,跟老人们下棋,跟孩子们做游戏,没一点司令员的架子。老乡们都喊他老周,孩子们都亲切地喊他周大伯。

周建屏戎马生涯30年,南征北战,在枪林弹雨中出生入死,曾先后七次负伤。残酷的战争环境,长期奔波,使他身患多种疾病。一次,因不慎绊倒,引得伤口复发,脊髓炎日益恶化。在弥留之际,他对生死与共的战友留下了这些话。

华北军区烈士陵园讲解员王欣:“我早年参加辛亥革命,参加过打到三个皇帝的斗争,直到我加入共产党,才算走上了真正的革命道路。我虽然没有看到全中国的解放,但我相信中国革命一定会胜利!

周建屏停止了呼吸,享年46岁。平山小觉镇的乡亲,附近村庄的老乡,自发戴孝,拿着烧纸,前来祭奠的乡亲络绎不绝。为了纪念周建屏,1940年8月,晋察冀边区政府决定,将平山、鹿泉、井陉、正定县的部分地区组建一个县,命名为“建屏县”。直到1958年,建屏县更名回平山县,但抗战志士的丰功伟绩永留史册。

河北党史研究室编研三处处长李桂花:像建屏县、云彪县、本斋乡这些地方,都是以抗日英雄的名字命名的。这种做法,充分展示了边区人民对抗日英雄的敬仰与爱戴,时刻不忘日军侵华的国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