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评论】春节消费破万亿,未来春节还这么过吗?

18.02.2019  00:53

  2019年春节黄金周,除夕至正月初六(2月4日-10日),全国零售和餐饮企业实现销售额约10050亿元,比去年春节黄金周增长8.5%。这显然是春节国民经济的最大增长和收获。与此同时,理论上也意味着,春节总算过完了。

  但从现实而言,春节恐怕要到正月十五(2月19日)元宵节之后才会过完。而且,另一个事实表明,中国人的春节还将延续更长时间,因为每年的春运都要持续40天左右,因此,中国人过这个年大约也要折腾30-40天。

  以这样的方式过中国最传统的大节会年复一年、代复一代地持续下去吗?考虑到世界已经悄然从工业时代迈入信息时代的门口,以传统的方式过传统的节日又必然面临变革。

  既如此,就要从中国节日的源头,也即中华文明的源头去寻找当今传统节日的理据。

  毫无疑问,几乎所有的中华节日都来自于农业(耕)文明,从原始社会到中国的农耕社会,一个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解决人们的吃饭问题,并且需要几乎全民投身于农业。这与现代的农业文明还稍有不同,即尽管粮食安全也是首要问题,但已经用不着将大部分人的劳动和智力投入到农业了。

  今天中国所过的大部分节日,都是农耕文化发明、创建和传承下来的,春节、清明、端午、中秋、重阳、冬至等,这意味着中国只有在事关农业生产和健康生活的重大节气上才有全民性的节日和祭拜、庆祝仪式。作为农耕文化最重要的时节,春节(立春)正是春种的开始,而中秋则是收获的季节,因而春节和中秋成为中华民族最隆重和全民庆祝的节日,而且传播到海外,主要是亚洲各国。

  但今天中国人过春节显然已是醉翁之意不在“”,而在于其它,最主要的是团聚、亲情联络和休息。这实际上已意味着,农耕文明建造和传承的节日已经受到一波又一波的冲击,而且这种冲击是全方位的,如年味的减少,表现为传统的减少和被忽略,如不能放鞭炮了。原因在于城市化和生态文明必然抑制放炮的旧习俗,也是不好的习俗(污染环境、损害健康)。

  而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中国人必然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改变最基本的生活方式。人们最基本的生活方式又依赖于人们安身立命的职业,过去大部分中国人安身立命的职业就是农业,但是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到来必然会减少从事农业的人口,不仅从职业上转化为工人、商业、服务业、娱乐业、技术职业,尤其是数字技术等(第二三四产业),人们的栖息之地也必然要从土里刨食的农村转向以技术求生的城市,这也是城市化兴起的根本原因。

  1949年,全国总人口为54167万人,其中,按农业和非农业人口划分,农业人口有44726万人,占总人口的82.6%;按乡村和市镇人口划分,乡村人口有48402万人,占总人口的89.4%。无论是哪一种统计,那时的中国人口中以农业为生的都达到80%以上,在1949年之前,农业人口更是达到90%以上。显然,这就是中国传统节日的来源,因为无论是科学还是文化,人类的文明都是根据自己的生计创造的。

  现在,中国从事农业的人口有多少,很难精确计算。2017年末全国耕地面积20.23亿亩,全国人口139008万,其中农业户口9亿,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为7.4亿。但是,这只是理论值,按实际统计,2017年中国城镇常住人口81347万人,乡村常住人口57661万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城镇化率)为58.52%,比2016年末提高1.17个百分点。

  也就是说,现在中国从事农业的人口大致只占41.48%,或更少。而且,随着机械化、信息技术、互联网+、物联网+,以及人工智能的发展,中国未来从事农业的人还会越来越少,因为技术会替代人工从事繁重和脏乱的体力活、杂活,甚至精细活。

  未来的中国农业人口当然也会向城市转移。既如此,以农耕文化为根源并维系的春节等节日是否还能传承和过下去,就要大打问号了。美国的圣诞节当然可以代代相传,因为这个节日的源头在于基督教,但是中国的春节源头是农耕文化,当农业慢慢缩小之时,这个源头会不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呢?

  更重要的是,当人们维持生计的职业有变时,也有相当多的人因为现存的制度设计而不得不在农村与城市之间过着割裂的生活,同时也将文化和精神进行了分割。因为,很多在城市打工并居住于城市的人,无法生根于城市,户口和房价是无法跨越的龙门,更谈不上工资收入和各种福利与有城市户口者的平等。所以,他们必然要回乡过节,就像非洲大草原上数以百万计的角马、斑马、羚羊等每年都不得不进行大迁徙。

  近几年的每个春节,中国都要完成近30亿人次的迁徙,2018年春运运送了29.7亿人次,2019年预计将运送29.9亿人次,比2018年春运增长0.6%。这样的迁徙规模相当于将世界上约2/5的人口在短短40天内完成一次转移。中国当然可以自豪,只有中国才能完成这种大规模的人口迁徙,但是另一个不容否认的事实是,这样过节所有人都累,不是一般的累,是从心灵到身体全方位的疲乏,包括从城市获得工业和信息文明沐浴的人返乡后与农业文明的生活方式和习惯的冲撞,如一些地方的过节女人不能上桌,磕头拜年等。

  其实,这也是一种提醒,如果要适应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以至信息文明的转移,中国人的过节模式也必然要变革,否则就很难维持。事实是,改革已经看得见了,例如不放鞭炮,有人去国外度假,还有反向春运等。(张田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