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回家顺风车”遇尴尬:缺乏信任和政策支持

26.01.2015  14:50

24日,共青团河北农业大学委员会向“顺风车”保定站赠送锦旗。 徐颖哲 摄

24日,“顺风车”志愿者李凤娥将3名学生安全送达保定站。 徐颖哲 摄

中新网保定1月24日电 (吕子豪徐颖哲)“虽然保定顺风车志愿者已发展到6000余名,但因缺乏信任及政策支持,民众参与度并不高,顺车成功率仅有20%左右。”24日,在“春节回家顺风车·河北保定顺风车进校园”活动现场,主办方负责人向中新网记者透露了该公益活动目前面临的尴尬。

24日,由共青团保定市委、“顺风车”保定站等单位主办的“河北保定顺风车进校园”活动在河北农业大学西校区举行。据“顺风车”保定站负责人冯红斌介绍,24日为活动第一阶段,将有50辆志愿车主免费送寒假回家的农大学子至保定客运中心及火车站,预计当日运送学生数将达1050人。25日至29日为活动第二阶段,该组织将在“顺风车保定微博”和“顺风车保定QQ群”发布“农大顺风车信息征集活动”信息,凡在此期间通过指定平台发布回家路线的学生,一旦选定顺路车辆,可免费搭乘回家。此外,为保障学生安全,每人还将获得一份10万元人民币的意外保险。

河北农业大学学生王鹏飞称,目前学校没有直达保定东站和客运中心的公交车,到保定火车站西广场的公交车也只有一辆。每到放寒暑假,市内交通成为其最头疼的事。“顺风车”公益活动不仅为其提供了便捷,还让自己因这份“正能量”而感动。

24日,河北农业大学4名学生顺利搭上“顺风车”。 徐颖哲 摄

冯红斌称,“顺风车”保定站自2012年12月建立以来,已推广至9个县区,发展志愿者6000余名,“但民众参与度并不高,爱心车主普遍被不信任,10个人中能顺成2个人就不错了。

冯红斌表示,为缓解尴尬局面,该组织积极健全运行模式,要求所有爱心车辆都要贴上“顺风车”标识并系上绿丝带。在推出纪实性电影《顺风车》的同时,将“顺风车网”和“顺风车APP”同步上线。

志愿车主贾新永称,除了信任危机,缺乏政策支持也是“顺风车”面临的一大问题。中国现行法律规定,发生交通事故,驾驶员或车主要承担相应责任,即使是没有支付车费的公益行为也不例外。这样一来,爱心车主就可能陷入做好事又要付出经济代价的境地。

据悉,全国“顺风车”公益活动是由王永、邓飞等人于2012年共同发起,“春节回家顺风车”活动已成功举办三届,旨在倡议大家开顺风车回家,缓解春运困难。(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