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相声恢复讽刺本色 专家:语言类节目新活力

20.02.2015  19:03

    “你找人了吧?”“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我姓郝,叫消息。”与往年一样,央视春晚再一次为今年的流行语供足了素材;而与往年不同的是,这几句流行语的出处——相声《圈子》《这不是我的》,小品《投其所好》——讽刺辛辣,直白地刻画了官员受贿、包养情妇甚至情妇怀孕等细节。人们在欢笑的同时,更品到了反腐的力度。

    自1988年春晚牛群、李立山的相声《巧立名目》直接讽刺过不作为的“领导”、留下了“领导,冒号”的金句以来,春晚较少见鲜明的反腐题材语言类作品。因此,本届央视春晚自“反腐相声上春晚”的消息传开起,便吊足了人们的胃口。

    2月17日凌晨,央视官方微博发布了春晚节目单,反腐相声《圈子》《这不是我的》赫然在列,很快引发了众议。截至19日上午11时,该微博获得了近45000个赞、转发近61000次。

    过年团圆图个热闹,而 文艺 晚会则是承载的最好方式之一。然而,有几届春晚过后都有不少 网友吐槽”,尤其是语言类节目缺乏亮点,一些相声、小品“抄袭”过时网络段子,缺乏原创,难以让人开怀。

    有业内人士表示,作为传播主流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央视春晚语言类节目通常以弘扬正能量为主,少有反腐批判类的题材。“零星涉及政府官员相声小品,职位最高不过乡长,还只能点到为止。

    而羊年央视春晚此次一下推出3个反腐题材节目,其中有2个在零点钟声敲响之后上演。一些网友如此解读,这意味着新年里继续反腐仍是重要主题。

    有专家指出,“反腐”元素无疑也给语言类特别是相声带来了更多的活力。相声是讽刺的艺术,是针砭时弊、痛批假恶丑的“文艺武器”,而非单纯的“搞笑”。许多相声艺术家曾表示,优秀的相声作品应紧扣时代,并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

    例如过去经典相声《买猴儿》《小偷公司》《如此照相》等,针砭时弊、寓教于乐,用幽默的语言批评了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教条主义等不良作风,在观众中获得了很大的反响。

    对于近30年以来春晚相声对反腐题材的首次高规格“破冰举动”,辽宁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所长张思宁表示,相声作为一种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本届春晚的相声敏锐地捕捉到了反腐这一时代主题,并与讽刺艺术很好结合起来,让相声变得“”了。

    有专家表示“铺张浪费”“贪赃枉法”等作品内容只是文艺作品“大尺度”的表象,更深层次的艺术价值、生命力要体现在创作者的创造力上,以及宽松自由的创作空间。(聂可 彭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