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催改革步 “覆”化解难题

24.03.2016  11:21

”催改革步 “”化解难题

——华药集团改革发展纪实

初春,绿意渐浓,充满希翼。对华药人来说,这希翼不止来自于春天,更来自于一系列的改革举措。这些举措让人看到了共和国医药长子涅槃重生的勇气和担当;更让人感受到了春日里耕种的艰辛和快乐。从国企改革的“设计图”到“施工图”,华药人没有墨守成规,更多的是颠覆理念、破解难题的勇气和信心。

引领渗透,打破思维壁垒

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着深化改革的力度。思想不解放,很难找准改革突破的方向和着力点,很难采取突破性的改革举措。”华药集团董事长张振恩在不同场合反复强调。

只有正视困难,才能寻求突破。华药被世界500强冀中能源集团重组后,实力得到了巨大的提升。但是与高效发展的客观需要相比,华药又存在着短板:运行机制老化,新产品、新技术储备欠缺,销售、研发人才稀缺,创新意识不足。面对一系列的问题,谁思想解放得快,谁的创新能力就强,谁的难题就破解得好。

每月一次的中心组学习,是领导班子的“充电站”。针对企业存在的突出问题制订学习主题,与会者一起头脑风暴;每季度的形势任务报告会,是中层以上干部思想解放的“总闸门”。国家政策、医药形势、经济动态,经思想灌输、渗透、引领,管理干部们眼界开、思路拓;定期举办的华药大讲堂,是中层管理人员的“瞭望塔”。长期的坚持,领导干部的思想发生了显著变化——思想的壁垒突破了,政策把控力强了,措施行动有力了,改革的顶层设计更加精准,华药在改革发展的路上步伐铿锵。

开放胸怀,引八方合作伙伴

从固步自封到敞开胸怀,打破的是桎梏思想的壁垒,颠覆的是因循守旧的行为。领导班子成员带头走入同行药企对标查找差距;走出国门,调研行业前沿动态;走进高校、院所寻找新技术和高端人才;走入政府机关,精准把握政策信息,打开思路,打开视野,打开大门,华药真诚迎接八方合作伙伴。

3月1日,原美国默克制药公司生产部高级研究员和生产项目经理张少英博士,带着技术和项目入职华药,为华药创新升级注入了新动力。华药集团公司总经理助理刘新彦介绍说:“张博士的技术在国内顶尖,与他的合作,华药在贯通兽用生物制品全产业链抢占了先机。”辛勤耕耘,必有收获。华药与相关科研机构合作研发生产国家重要储备药品,为企业带来上千万元的利润;与河北沿海产业投资基金合伙企业合资兴建赵县生物发酵基地项目,助推了VB12、青霉素V钾的搬迁改造;与中科院、天津大学、药科大学等重点科研院所合作,让华药高端产品研发、关键技术升级提速。

走出去,引进来”挣脱的是束缚,换来的是与市场紧密对接,华药综合实力、创新能力的巨大提升。如今,开放包容、充满竞争力与发展正能量的华药,正焕发出新的生机。

因地制宜,激发内在活力

国企改革的关键在体制机制,华药因地制宜实施“一企一策”的改革,鼓励基层单位大胆尝试,“有的放矢”,激发出内在的活力,为改革注入了源头活水。

华药集团新药研究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将改革的目标投向研发产业化。项目课题负责人制、研发项目里程碑节点奖励、科技人员的职业生涯设计、内部模拟市场化运行一系列举措,让研发进度、成本和质量与市场真正接轨,提升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市场适应能力。“近年来,我们共获得临床批件15个,其中替考拉宁原料及制剂已经投入生产;新药公司还拥有仿制药一次性评价的综合性服务平台,将对外开放式服务。”新药公司执行董事段宝玲说。

项目管理的改革增强了研发人员的主动性,混合所有制的探索打造了一个坚实的利益共同体。2015年9月,南方公司实施企业经营管理机制创新,同年11月,秦皇岛公司尝试模拟混合所有制改革。机制体制的创新与变革,带给职工思想上冲击的同时更多的是行动上的转变,他们把本职工作当成自己的事业,把自己的命运与企业的命运牢牢系在一起。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站在国企改革的潮头,华药人用实际行动奏响了春的乐章。

孟蕾 戎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