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晰路径 奠定更扎实健康根基

17.01.2019  15:11

  2019年的全国卫生健康工作会是奋力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总结经验、分析形势,明确了今后一段时期卫生健康事业的改革发展思路和重点任务。会议得到全国卫生健康行业的积极响应,各地纷纷表示,将加快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按照会议明确的改革发展路径,突出重点、真抓实干,为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胜利奠定更扎实的健康根基。

   攻坚路上 打出组合拳

  当前,脱贫攻坚到了决战决胜的关键时期,健康扶贫是脱贫攻坚的关键举措。新年伊始,各省将打赢健康扶贫攻坚战作为卫生健康工作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之一,总结提炼经验,完善下一步的工作部署。

  既不吊胃口,也不降质量

  2018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提出健康扶贫“两个90%”目标,“贫困群众医疗费用实际补偿比达到90%,贫困群众90%的疾病在县域内解决”,要求各级卫生健康部门把实施健康扶贫工程作为解决基层服务能力薄弱等顽瘴痼疾的重要契机,采取超常规举措。

  “内蒙古自治区的健康扶贫工作基本可以达到两个90%的标准,但还经不起‘风吹草动’,目标的实现总体上处于比较脆弱的水平。”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许宏智表示,未来,内蒙古要更加重视健康扶贫与提升基层服务能力、推进地方病防治工作的紧密结合。

  在云南省卫生健康委主任杨洋看来,健康扶贫首先应聚焦在基本医疗有保障,不能把太多内容纳入健康扶贫中。“健康扶贫要既不吊高胃口、抬高标准,难以为继,也不降低扶贫质量。”杨洋表示,健康扶贫重点是解决基本医疗有保障的问题,保基本、兜底线是基本原则。既要有效防止贫困人口因病返回到绝对贫困状态,又要避免可能出现的“福利陷阱”和社会不公。“特别要避免贫困人口与‘贫困边缘人口’差距过大,警惕脱贫政策的‘悬崖效应’。”杨洋说,2018年,云南省在扶贫各项工作中,把纠正扶贫过程中的偏差问题,作为扶贫工作的重点之一。

  海南省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韩英伟介绍,海南省在“保基本”上已建立了新农合、大病保险、大病商业补充保险、民政医疗救助、医疗保障专项资金“五道保障机制”,并覆盖所有农村贫困人口。“海南将持续保障农村贫困人口住院医疗费用实际报销比在90%左右,25种慢性病门诊费用实际报销比例在80%以上,农村特困人员的医疗费用100%报销。”

  精准施策,“靶向治疗”

  采访中,各地卫生健康行政主官普遍反映,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健康扶贫的任务最艰巨,是2018年~2020年脱贫攻坚的坚中之坚,越到后面难度越大。因此,在健康扶贫工作的部署中,各地纷纷针对具体情况精准施策,“靶向治疗”。

  在内蒙古自治区因病致贫的贫困人口中,地方病患者占了不少比例。许宏智表示,2018年年底,内蒙古自治区通过现场会的形式,对全区地方病防控进行了总体部署,与健康扶贫工作全力协同推进,“争取2019年拿出一个好的成绩单”。

  陕西省卫生健康委主任刘宝琴介绍,2018年,陕西在全国率先以省政府名义印发《陕西省地方病防治专项行动方案(2018~2020年)》,成立4个省级治疗专家组开展患者救治指导。“陕西省将大骨节病患者关节置换手术纳入大病救治范围,大骨节病患者和中重度氟骨症患者、慢性克山病患者全部纳入新农合报销范围,门诊报销比例达70%。”刘宝琴说,陕西省还将大骨节病等地方病重症患者优先纳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范围,每季度随访一次,将大骨节病贫困患者纳入健康扶贫“四重保障”政策范围。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刘建国告诉记者,2018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财政投入了3亿元,为22个深度贫困县162万贫困人员实施深度贫困人口补充医疗保险,患者医疗费用经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后再报销95%,有效解决了深度贫困县贫困人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

  据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党委书记、主任黄明会表示,2019年,重庆市将确保贫困人口住院个人自付比例控制在10%以内,慢病和重特大疾病等门诊自付比例控制在20%以内。

  提升基层医疗能力

  杨洋指出,从脱贫目标看,实现基本医疗有保障,一方面要解决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公平性问题;另一方面还要解决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问题,让常见病、多发病就近得到及时有效治疗。

  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阚全程认为,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卫生工作发展相对滞后。“河南省的情况更加突出。”阚全程说,2019年,河南省将以贯彻落实健康扶贫三年攻坚行动为契机,把更多资金、人才、政策向农村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倾斜,补齐服务能力和人才队伍短板、补齐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短板,为贫困地区乡村振兴筑牢健康基础。

  “健康扶贫一定要抓好基层体系建设,在县域内满足人民群众的大部分疾病诊疗需求,可以在缓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发挥基础性作用。”许宏智计划,2019年,内蒙古自治区的健康扶贫工作必须通过加强人才培养、完善设施设备,加强县域医共体建设、乡村一体化管理等措施,切实提升县域疾病诊治能力。

  刘宝琴介绍,陕西省争取了县级医疗、疾控机构建设项目31个,建成贫困地区标准化村卫生室3303个,通过医院对口帮扶帮助县级新建临床专科194个、开展新业务1179项、远程会诊2.32万例,为县及县以下医疗卫生机构招聘医学本科生1632人,贫困地区招聘培训全科医生、中医药等各级人员1067人,基层群众看病就医需求得到进一步满足。

  甘肃省卫生健康委主任郭玉芬说,“当前,甘肃省健康扶贫政策顶层设计比较完善,但部分地区和单位工作落实还不完全到位,政策落实力度仍需加强。”2019年,甘肃省将全面落实县乡村人四级“一保四有”标准,开展县级区域医学中心、远程医疗、薄弱学科建设,做实做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从基本药物入手 筑牢政策根基

  降税降价、医保准入谈判等提高抗癌药可及性措施加速落地;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时隔6年再次调整,明确其在药物政策体系中的地位及发展方向;首次国家药品集中采购试点开展,探索完善药品集中采购机制及药价形成机制……药物政策领域2018年的“大动作”令人应接不暇,也成为今年各地推进卫生健康工作的重要发力点。

   基本药物调整完善“再出发”

  2018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意见》,《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8年版)》的发布,强调了基本药物制度在药物政策中的主导地位。

  江西省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丁晓群介绍,江西省2018年巩固完善了药品供应保障制度、基本药物制度的相关政策,全省各级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使用金额占比达30%,基层医疗机构占比达60%。丁晓群同时坦言,目前基本药物使用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配备使用政策在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有待进一步落实;城乡居民医保整合后,基本药物医保报销优惠政策有所弱化,部分地区基层医疗机构基本药物制度落实还不到位,急需加强部门协调,落实报销优惠政策。这也是各地在推行基本药物制度中,普遍面临的问题。

  全国卫生健康工作会议提出,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要研究推进供应保障综合试点,促进临床优先应用,促进上下用药衔接,保证城市和乡村、医院和社区都用得上。

  丁晓群表示,江西省将在2019年开展上下级医疗机构基本药物配备使用情况研究,修订医疗机构基本药物配备使用政策。完善绩效考核指标,探索以市、县为单位开展基本药物制度综合试点;推动各级卫生健康部门将基本药物使用情况纳入公立医院考核内容。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段宇飞表示,广东将总结推广医联体、区域医疗机构一体化实现基本药物制度的先行经验,持续巩固扩大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成效。坚持集中采购、全面配备、优先使用、优惠报销,体现基本药物在二级、三级综合医院的主导地位、专科医院的引导地位、基层医疗机构的主体地位。

  强调配备使用,注重上下衔接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廖品琥看来,基本药物制度同分级诊疗、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慢病管理等,应该形成一个紧紧相连的、“解不开”的环。“基本药物制度是分级诊疗的基本保证。”廖品琥说,强化落实基本药物制度能够保证同一疾病的治疗在不同层级医疗机构的用药统一,“患者在上下转诊时用药统一、治疗方案一致,有助于真正落实分级诊疗”。

  “在推进分级诊疗的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发挥基本药物的导向作用。”阚全程表示,加强基本药物在各级医疗机构的配备使用,可以保障患者在不同层级医疗机构治疗的连贯性和有效性,同时有利于减轻患者的药品费用负担。

  段宇飞表示,广东省将持续加强医联体内用药衔接,完善医联体内药学协作的组织管理、技术协作、权责共担机制。

  廖品琥表示,广西将更加注重“精准”,结合地方病、用药习惯等情况,为各级医疗机构提供更标准化的用药指导;严格要求落实基本药物在各级医疗机构的配备使用,研究制定鼓励使用基本药物的激励约束政策。

  做好使用监测,保障供应安全

  2018年,我国在切实降低药品虚高价格方面做出了一系列努力,取得了百姓能够实实在在体会到的成效。卫生健康部门积极做好降价药品进医院工作的同时,做好药品使用监测、供应保障,充分发挥临床药师作用促进合理用药,才能真正让改革红利顺畅传导至临床终端。

  “药品采购等职能划归医保部门后,卫生健康部门在做好综合协调工作的同时,要切实加强临床合理用药、规范处方行为。”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党委书记、主任雷海潮表示,2019年,北京市将推动实现基于信息系统的自动化处方审核在三级医院的全覆盖,同时将处方点评工作延伸到二级医院,切实提高处方合理性。

  开展药品临床使用监测,掌握最直接、最根本的一手数据,是推动药物政策发展和完善的直接抓手。“今年,我们将着力推进医疗机构药品采购使用监测。”丁晓群表示,江西省将依托卫生信息平台,采取全面监测和重点样本监测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医疗机构药品采购、配备使用、供应配送等信息进行监测,同时加强监测结果的运用。

  “保障短缺药品的供应仍是药品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需要长期关注。”雷海潮表示,北京卫生健康系统将及时主动了解药品供应相关信息,完善短缺药品监测预警及应对机制,重点监测临床必需、替代性差的急抢救药品、常用药品等,为促进药品的产供需综合平衡做出努力。

  强基层念好“三字经”

  在今年的全国卫生健康工作会上,强基层仍是“兴奋点”。强基层不仅涉及投入,也关系到体制、机制的改革完善。经过多年探索实践,一些地区先行先试的模式被证明成熟有效,值得借鉴。“就如打开门窗,阳光已然照进来。”多位与会人员表示,在交流发言中,大家都感到强基层的路径清晰,不再是模糊的概念,而是逻辑与思路明确的规划,将规划转化为现实,关键要在“保”“创”“调”上抓落实。

  保:撑开了一把有力的伞

  近年来,广东省从机制建设和人才队伍入手,做好顶层设计,逐步形成“1+3+N”政策体系。该省经验在此次全国卫生健康工作会上获得点名表扬。

  段宇飞介绍,“1”即一个总纲:2017年1月,广东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的意见》,核心是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公益一类财政供给,公益二类事业单位管理”。“3”即三个核心支撑:广东省卫生健康委联合财政、人社、教育、编办等部门陆续推出3项核心改革措施,涉及突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薪酬瓶颈、实施“院长办院”、做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才增量的同时盘活人才存量。“N”即N个辅助措施,包括实施“基层卫生人才填洼计划”,力争通过3年时间,培养1.8万名基层医疗卫生专业管理人员和业务骨干;联合7部门,提升贫困人口医疗保障水平和贫困地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等。

  这些顶层设计,就如撑开了一把有力的伞,给基层医务人员创造了遮风避雨的舒适环境。韩英伟介绍,2018年,海南省委、省政府决定,由财政投资近30亿元,以1年内完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硬件建设为抓手,以深化基层人事、编制、绩效收入体制机制改革提升软实力为突破口,全面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创:以创造力化解改革难题

  全国卫生健康工作会提出,将深入推动县乡村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化改革。改革带来新气象,新气象需要内外两个方面的展示,需要创造力化解改革过程中的难题。

  向内看改革,国家卫生健康委在全国卫生健康会提出,2019年将依托县医院500强建设500个医共体。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副主任黄如欣认为,为此,要履行好卫生健康部门牵头职责,将健康理念融入各部门政策中,协调好总医院与医保部门的关系。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主任何延政表示,四川省已制定进一步推进紧密型医联体建议的指导意见,推动体制机制创新和配套政策完善,推进城市医疗集团和县域医共体建设,每个市(州)选择2个~3个有条件的地区和单位开展试点,并逐渐拓展范围。

  向外看改革,空间同样广大。“远程医疗有效破解基层专业人员少、服务能力弱、培养周期长、医技人才引进难、优质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等痛点难点,可积极推动分级诊疗制度落实。”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李奇勇介绍,目前,贵州省建成了内连省、市、县、乡四级公立医疗机构、外接国家及发达地区优质医疗资源的远程医疗服务网络。

  调:抓住人事薪酬这个“牛鼻子”

  与会人员认为,人事薪酬制度改革是整个基层卫生综合改革的“牛鼻子”,是关系基层卫生综合改革成败的关键所在。

  郭玉芬表示,甘肃省卫生健康委已会同有关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工资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按照“两个允许”的要求,绩效工资取消基础性绩效并全部作为奖励性绩效考核后发放,真正拉开收入差距,树立起鲜明的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分配导向。同时,深化基层人事制度改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推行全员竞聘上岗,95.1%的乡镇卫生院院长进行公开选聘,并实行任期目标管理责任制度,将全省所有村卫生室转为乡镇卫生院的派出机构,村医身份由个体转为乡镇卫生院聘用职工。截至目前,已为87.5%的在岗村医购买养老保险,为97.7%的离岗村医发放养老补助。

  丁晓群说,当前,虽然“强基层”仍存在许多困境,但是基层卫生发展也面临难得机遇,包括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展,以及医改的深入推进等。江西将组织基层全科医生、骨干医师、骨干乡村医生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及进修;组织社区护士、乡村医生加强公卫服务、签约服务等适宜技能提升等。

  “人才队伍的夯实是强基层的基础。”黄明会介绍,重庆将实施“三大”人才计划,引进“领航人才”290名,培养“枢纽人才”200名,招聘“守门人才”1200名,培养全科医生600名,轮训医务人员1万名。

  实现健康老龄化 要解决三个“基本”

  我国老龄化来势迅猛,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全局性、长远性影响。“日前召开的2019年全国卫生健康工作会议特别强调了要‘着力解决好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基本医疗、基本照护三大难题’”。北京医院院长、国家老年医学中心主任王建业说。

  养老护理体系要抓“五个关键”

  当前,我国老年人照护服务需求持续上升。家庭小型化趋势明显,依靠子女、配偶的家庭养老模式难以为继。同时,每年新增的高龄人口超过100万,城乡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总量约为4063万,有近一半老年人独居或空巢。因此,完善的养老护理体系成为刚需。2019年全国卫生健康工作会议指出,构建养老护理体系是我国居民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要抓住“照护谁、谁照护、在哪里照护、照护什么、谁出钱”五个关键环节。

  2019年全国卫生健康工作会议指出,解决在哪里照护的问题,要构建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王建业说,这也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居家社区养老是我国当前主要的养老方式。这就要求需要进一步深入推动医养结合工作,尤其是提升社区医养结合服务能力。

  关于照护内容,2019年全国卫生健康工作会议指出,要明确医疗、护理及生活照护的内容,加快制定科学统一的服务标准和流程,明确价格政策。王建业认为,应以生活照料为主,如洗澡、穿衣、吃饭等;以医疗、护理照料为辅,如定时冲洗鼻饲管、定时给老人翻身防止褥疮等。

  王建业说,针对照护费用从哪来,即“谁出钱”的问题,应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建立照护费用的制度性保障机制。人口老龄化严重的发达国家普遍设立了长期护理保险。

  山东省青岛市作为第一个“吃螃蟹”者,早在2012年就对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进行探索。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袭燕介绍,青岛市2012年建立长期医疗护理保险,将失能、半失能老人的日常生活照料和医疗护理费用纳入保障范围,目前已实现城乡全覆盖。下一步,将加强专业人员培养,打造一支专业化的“养老照护员”队伍。

  让医养深度融合

  当前,我国在90个城市开展医养结合试点,设立医养结合机构近4000家。2019年全国卫生健康工作会议透露,将印发深入推进医养结合的指导意见。

  重庆市有3个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区县,当前,该市医养结合机构总数达到154个,医养结合床位数达2.54万张。“高端有供给、中端有市场、低端有保障”的服务供给体系逐步形成。黄明会说,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还存在医疗、养老承载能力有限、资源不平衡、政策支撑不足等问题。2019年,重庆将完善医养结合工作机制,完善部门统筹协作机制,建立市级医养结合专家组等。同时,将加强社区、居家养老的健康服务体系建设。

  江西省连续3年,每年投入省级财政专项资金上千万元支持试点地区开展工作。丁晓群说,医养结合涉及的卫健、民政、医保、财政等部门的壁垒需要打通,实现资源共享与协作。

  人才队伍建设是医养结合工作的保障。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卫生健康委主任马秀珍表示,2019年,宁夏将研究制定养老机构医护人员培养政策,将老年医学、康复护理人才作为急需人才纳入卫生技术人员和临床骨干医师培训项目,通过统一指导、同等对待和激励政策,引导医护人员到医养结合机构执业。

  探索整合型老年健康服务体系

  《“十三五”健康老龄化规划》和2019年全国卫生健康工作会议均提出,“积极探索建设整合型老年健康服务体系”。据介绍,完善的健康养老体系包含预防保健—治疗—康复—安宁疗护等,而从目前情况看,远远不能满足老年人的需求。

  “下一步,要加强统筹协调,利用卫生健康服务体系的优势,在满足老年人多样化需求方面,更加积极主动地发挥作用。”雷海潮说,北京将把老年人口当作基层卫生服务的重点人群,比如当前推行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对老年人的签约覆盖面和签约的速度都要尽可能提升。在预防方面,以当下的流感季节为例,家庭医生应通过多种形式对签约对象进行访问,给予家庭消毒、护理方面的指导。

  “安宁疗护是个新事物,但群众在这方面的需求早已有之,且日益强烈。”河北省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梁占凯说,河北省最近研究制定了评估标准,全面启动了安宁疗护培训基地的遴选工作,将广泛开展安宁疗护从业人员岗前培训,并以此为起点开展全省的安宁疗护工作。

  让医防融合落地生根 医防融合的必要性日益突出

  在过去一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文件中,医防融合成了“常客”。如,2018年开年,《关于做好2018年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的通知》中就要求,家庭医生团队要对接签约居民的服务需求,提供医防融合、综合连续的医疗卫生服务。这意味着,“预防”理念被注入家庭医生签约工作中,医防融合的要求表明公共卫生工作将在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许宏智对促进医防融合有着清晰的认识。针对公众健康教育,内蒙古自治区吸纳各类新闻媒体组建健康传播联盟,广泛传播健康科普知识和政策导向,提高城乡居民健康素养,努力实现百姓少得病、晚得病、不得病。针对医疗卫生行业的医防融合教育,成立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为主导的“健康大学”,由各大医院的专家教授面向行业开展授课,将逐渐覆盖内蒙古自治区各地各级医疗机构,将医防融合的理念贯穿到全行业。“我们要告诉临床医生,不能只会看病,还要主动将防病治病的关口前移。比如,心内科医生不能只开药,还要指导患者如何科学防控高血压。”许宏智说。

  打造基层医防融合新格局

  浙江省卫生健康委主任张平坦言,以往县医院更多的是做医疗方面的工作,不太关注预防,而乡镇卫生院有很多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往往侧重预防。“如果把全科和专科结合起来,将治疗和预防很好地组合在一个团队里,就能为老百姓提供更好的全方位服务。”

  “过去的一年,我们探索建立了‘一兼两管三统一’的医防融合管理模式,打造县乡一体、以乡带村、三级联动、医防融合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新格局。”山西省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李风岐说,“一兼”,即县级疾控中心主任兼任县域医疗集团副院长、党委委员,同时仍保留县级疾控机构独立法人地位,独立管理县级疾控机构,明确了疾控机构在一体化改革中的位置,更突出了疾控中心主任在全县域内疾控业务工作的管理位置。

  “两管”,即县级疾控中心主任参与医疗集团日常工作管理,在县医疗集团分管疾控工作;全县疾控业务工作由县医疗集团和县疾控中心共同组织管理,对上接受县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管理。明确了县域内疾控工作的管理运作模式。

  “三统一”,即县域内疾控业务工作统一由县级疾控机构和医疗集团领导,有效杜绝令出多门;统一按照疾控系统确定的规范标准提供服务,有效杜绝任务要求和工作实际两张皮;统一由县级疾控机构和医疗集团对医疗卫生机构进行考核,考核评估结果作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分配的重要依据,纳入医疗集团整体绩效考评工作,同时也作为本县(市、区)年度政府责任目标考核的重要依据。

  李风岐表示,通过推行这一管理模式,试点县医疗集团与疾控机构结合不紧密、医疗与公卫割裂发展等状况有了明显改善,县疾控中心对县域内疾控工作的主导地位更加巩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指导、考评的工作渠道更加顺畅。

  医防融合的“慢病实践”

  医防融合,慢病无疑是重要战场。“去年,我们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的指导下,创造了基层高血压医防融合的新型单病种防

  控模式,目前已在全省范围推广。”杨洋说。

  该模式聚焦高血压患者确诊、治疗、转诊、死亡等重要生命过程,建立分工明确、协助有效的“行政—疾控—专病医院”三位一体管理构架和“医院—疾控—基层”间的信息转介、分工协作机制。临床医生与公共卫生医生、乡村医生、社区护士等以家庭医生团队形式开展工作,在全省范围内,由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向疾控部门报送确诊高血压患者基本信息,由疾控部门分地区将患者名单反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高血压管理由医院个案管理转入基层平台开展人群管理,整合建立起重点慢性病、心脑血管事件和死亡报告信息系统,解决了当前基层普遍存在的慢病管理碎片化的问题。

  此外,云南省还建立健全了基层高血压电子采集系统和精准管理质控体系。杨洋透露,该省2019年将启动基层糖尿病防治管理。

  慢病示范区成为加强医防融合的抓手之一。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卫生健康委主任马秀珍介绍,2018年,宁夏创建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6个,自治区级5个。加强重点疾病防控,实施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和干预、上消化道癌早诊早治等5个项目,对一批疾病进行了早期干预,取得了良好效果。

  丁晓群表示,2019年,江西将推进疾病治疗向健康管理转变。在慢性病防控工作方面,做好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普及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开展健康单位的创建。继续实施心血管、脑卒中、癌症等高危人群预防、筛查、干预等项目。

  为构建整合型医疗扎好营盘

  “截至2018年年底,全国三级公立医院均参与医联体建设,共组建城市医疗集团1860个,县域医疗共同体3129个,跨区域专科联盟2428个,面向边远贫困地的远程医疗协作网5682个,同比分别增长12%、35%、108%和1%。1728家社会办医疗机构加入医联体,同比增长 69.2%。2019年将强化医联体网格化管理,确定100个城市医疗集团和500个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加强医联体综合绩效考核。”这是2019年全国医疗管理工作会刚刚公布的一组热乎数据。新的一年,医联体建设在面上铺开后向着更深处推进,要为构建整合型医疗服务模式打好地基、扎好营盘。

  要组建有效医联体

  “医联体建设,没有出现一哄而上的局面,大家基本都在依据医学发展的本身规律探索前行。”这是众多卫生健康管理者的共识。从各地探索可以看出,医联体建设已被置于健康中国的大背景下,从规划发展到分区包段,再到防治结合,抑或是行业监管,无不透露着整合型医疗服务的模样。

  “2018年,广东省在医联体建设方面主要是抓规范化建设,从重数量向重质量转变。具体来讲,有三个转变:从自由发展向规划有序发展转变,从松散型向紧密型转变,从单一发力向多措并举、软硬兼施转变。”段宇飞说。为了让医联体建设一开始就驶入正轨,广东省去年分别印发了《广东省医联体建设指引(试行)》《广东省医联体综合绩效评价方案》,用于指导广东各地进行网格化科学布局医联体,考核评价医联体建设全过程,以考促建,指导和评估各地组建有成效的医联体。

  张平表示,浙江把县域医共体建设融入健康浙江的大格局中,加快打造健康优先发展新格局,着力构建科学权威的健康浙江考核机制,并把“最多跑一次”改革、县域医共体建设等重点改革发展作为重要内容,考核结果纳入对市、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任期目标责任制考核;研究制定健康影响评价评估制度,在政策制定、规范性文件审查、项目规划、审批、验收等环节,探索开展评估工作,探索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的有效路径,形成上下联动、共同推进健康浙江建设的良好局面。

  刘建国介绍,2018年,新疆全面推动多种形式的医联体建设工作,逐步形成服务、责任、利益、管理共同体。建成了以自治区人民医院、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为龙头,辐射全区的区级医疗集团,全区41家三级公立医院牵头或参与医联体建设,完成肿瘤、传染病、结核病、精神科、妇幼保健等5个自治区级特色专科联盟的组建,同步推进儿科疑难危重、新生儿科专科联盟组建。

  “内蒙古既有人口集中地区也有人口稀少地区,根据各地不同特点推动医联体建设十分必要。”许宏智表示,在此过程中,内蒙古将突出发挥信息化的巨大优势。未来的医联体建设,将在一定领域实现“乡检查、县诊断”“县检查、市诊断”。

  向利益共同体迈进

  “没有机制调动不了各方的积极性,而医共体建设就是要把大家做成一个利益共同体,让大家都在一个锅里吃饭,但是这个锅不煮‘大锅饭’,而是要讲究岗位绩效。”张平说。

  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李奇勇坦言,目前医联体内部“上转”容易、“下转”难,双向转诊机制有待完善。他说,贵州将积极主动建立部门协调推进机制,做好顶层设计,完善配套措施,打破利益藩篱,使医联体从更高层面上整合形成有机联系的医疗服务、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及机构发展的利益共同体。2019年,力争全省各市(州)建立1~2个有明显成效的医联体。

  “2019年,广东省要在‘做’上下功夫。”段宇飞说,做医联体不能忘记初心,要在克服医联体“联而不动、动而乏力”等问题。他说,目前广东大多数医联体主要依靠行政推动、合作协议约定以及医疗机构自觉性来维系,尚未建立利益共享、责任共担机制。而医保支付方式的创新尤为关键。但现阶段,在公立医院医保基金较少有节余的情况下,出于规避风险的考虑,牵头医院很少主动要求医保对医联体按签约人头实行打包付费。因此,对于上下级医院组成的医联体,借助远程医疗、信息化的手段,规范医联体的医疗行为,杜绝过度诊疗,用经济利益控制医联体经济的增长,同时通过远程医疗服务建立收费和支付依据也是下一步的关键。

  张平表示,浙江省医共体内将实施岗位管理而不是身份管理,统一岗位设置,以岗择人、竞聘上岗、以岗定薪。在分配上,向乡镇卫生院倾斜,比如县医院医生在乡镇卫生院做一个手术可以得到100元~299元报酬,同样的手术在县医院只能拿到80元。

  马秀珍介绍,2019年,宁夏将重构县域医疗卫生服务新体系,打破医疗卫生机构相互独立格局,整合县域公立医疗卫生机构,打造医疗和预防融合的紧密型医疗共同体,探索在医联体内实行医保资金打包预付,实现“管理一体、责任一体、利益一体、服务一体”。

江西紧抓25件民生实事
  江西省卫生健康工作会议近日召开。卫生厅
破解看病难的钥匙是整合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副总理孙春兰对今年全国卫生健卫生厅
维护全民健康 建设全面小康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卫生厅
专项行动推进监督执法
  2019年全国卫生监督工作会近日在京召开。卫生厅
河北:走村入户为贫困群众提供医疗卫生服务
  1月21日,记者从河北省卫生健康委获悉,卫生厅
深化医改须牢记初心与使命
  新一轮医改10年基本完成立柱架梁任务,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