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提出明年经济工作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

12.12.2014  14:30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

习近平 李克强作重要讲话

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出席会议

      新华网北京12月11日电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9日至11日在北京举行。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出席会议。

      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分析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总结2014年经济工作,提出2015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李克强在讲话中阐述了明年宏观经济政策取向,对明年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工作作出具体部署,并作总结讲话。

      会议指出,今年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贯彻落实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策部署,加强和改善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牢牢把握发展大势,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深化改革,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有针对性进行预调微调,扎实做好各项工作,实现了经济社会持续稳步发展,全年主要目标和任务可望较好完成,经济运行处在合理区间,经济结构调整出现积极变化,深化改革开放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同时,我国经济运行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结构调整阵痛显现,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增多,部分经济风险显现。

      会议认为,科学认识当前形势,准确研判未来走势,必须历史地、辩证地认识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准确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

      从消费需求看,过去我国消费具有明显的模仿型排浪式特征,现在模仿型排浪式消费阶段基本结束,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保证产品质量安全、通过创新供给激活需求的重要性显著上升,必须采取正确的消费政策,释放消费潜力,使消费继续在推动经济发展中发挥基础作用。

      从投资需求看,经历了30多年高强度大规模开发建设后,传统产业相对饱和,但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一些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投资机会大量涌现,对创新投融资方式提出了新要求,必须善于把握投资方向,消除投资障碍,使投资继续对经济发展发挥关键作用。

      从出口和国际收支看,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前国际市场空间扩张很快,出口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动能,现在全球总需求不振,我国低成本比较优势也发生了转化,同时我国出口竞争优势依然存在,高水平引进来、大规模走出去正在同步发生,必须加紧培育新的比较优势,使出口继续对经济发展发挥支撑作用。

      从生产能力和产业组织方式看,过去供给不足是长期困扰我们的一个主要矛盾,现在传统产业供给能力大幅超出需求,产业结构必须优化升级,企业兼并重组、生产相对集中不可避免,新兴产业、服务业、小微企业作用更加凸显,生产小型化、智能化、专业化将成为产业组织新特征。

      从生产要素相对优势看,过去劳动力成本低是最大优势,引进技术和管理就能迅速变成生产力,现在人口老龄化日趋发展,农业富余劳动力减少,要素的规模驱动力减弱,经济增长将更多依靠人力资本质量和技术进步,必须让创新成为驱动发展新引擎。

      从市场竞争特点看,过去主要是数量扩张和价格竞争,现在正逐步转向质量型、差异化为主的竞争,统一全国市场、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是经济发展的内生性要求,必须深化改革开放,加快形成统一透明、有序规范的市场环境。

      从资源环境约束看,过去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空间相对较大,现在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必须顺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待,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

      从经济风险积累和化解看,伴随着经济增速下调,各类隐性风险逐步显性化,风险总体可控,但化解以高杠杆和泡沫化为主要特征的各类风险将持续一段时间,必须标本兼治、对症下药,建立健全化解各类风险的体制机制。

      从资源配置模式和宏观调控方式看,全面刺激政策的边际效果明显递减,既要全面化解产能过剩,也要通过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探索未来产业发展方向,必须全面把握总供求关系新变化,科学进行宏观调控。

      这些趋势性变化说明,我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

      会议要求,面对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观念上要适应,认识上要到位,方法上要对路,工作上要得力。要深化理解、统一认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认识和判断上来,增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要坚持发展、主动作为。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没有改变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判断,改变的是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和条件;没有改变我国经济发展总体向好的基本面,改变的是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要更加注重满足人民群众需要,更加注重市场和消费心理分析,更加注重引导社会预期,更加注重加强产权和知识产权保护,更加注重发挥企业家才能,更加注重加强教育和提升人力资本素质,更加注重建设生态文明,更加注重科技进步和全面创新。

      会议认为,世界经济仍处在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明年世界经济增速可能会略有回升,但总体复苏疲弱态势难有明显改观,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加大,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地缘政治等非经济因素影响加大。要趋利避害、顺势而为,防范各类风险。

      会议指出,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做好经济工作意义重大。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到更加重要位置,狠抓改革攻坚,突出创新驱动,强化风险防控,加强民生保障,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会议提出了明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

      一、努力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关键是保持稳增长和调结构之间平衡,坚持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总体思路,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有力度,货币政策要更加注重松紧适度。要促进“三驾马车”更均衡地拉动增长。要切实把经济工作的着力点放到转方式调结构上来,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逐步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服务业的支撑作用,着力推动传统产业向中高端迈进。要高度关注风险发生发展趋势,按照严控增量、区别对待、分类施策、逐步化解的原则,有序加以化解。

      二、积极发现培育新增长点。我国存在大量新的增长点,潜力巨大。发现和培育新的增长点,一是市场要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主要靠市场发现和培育新的增长点。二是创新要实,推动全面创新,更多靠产业化的创新来培育和形成新的增长点,创新必须落实到创造新的增长点上,把创新成果变成实实在在的产业活动。三是政策要宽,营造有利于大众创业、市场主体创新的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政府要加快转变职能,创造更好市场竞争环境,培育市场化的创新机制,在保护产权、维护公平、改善金融支持、强化激励机制、集聚优秀人才等方面积极作为。

      三、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解决好“三农”问题始终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必须继续夯实农业稳定发展的基础、稳住农村持续向好的局势,稳定粮食和主要农产品产量,持续增加农民收入。要坚定不移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尽快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注重提高竞争力、注重农业技术创新、注重可持续的集约发展上来,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要深化农村各项改革,完善强农惠农政策,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完善农业补贴办法,强化金融服务。要完善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政策,搞好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健全公开规范的土地流转市场。要完善职业培训政策,提高培训质量,造就一支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高素质职业农民队伍。

      四、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要完善区域政策,促进各地区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要继续实施。各地区要找准主体功能区定位和自身优势,确定工作着力点。要重点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争取明年有个良好开局。要通过改革创新打破地区封锁和利益藩篱,全面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推进城镇化健康发展是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的重要内容,要有历史耐心,不要急于求成。要加快规划体制改革,健全空间规划体系,积极推进市县“多规合一”。要坚持不懈推进节能减排和保护生态环境,既要有立竿见影的措施,更要有可持续的制度安排,坚持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治标治本多管齐下,朝着蓝天净水的目标不断前进。

      五、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坚持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基本思路,多些雪中送炭,更加注重保障基本民生,更加关注低收入群众生活,更加重视社会大局稳定。做好就业工作,要精准发力,确保完成就业目标。要更好发挥市场在促进就业中的作用,鼓励创业带动就业,提高职业培训质量,加强政府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扶贫工作事关全局,全党必须高度重视。要让贫困家庭的孩子都能接受公平的有质量的教育,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经济,加大对基本公共服务和扶贫济困工作的支持力度。要更多面向特定人口、具体人口,实现精准脱贫,防止平均数掩盖大多数。

      会议要求,要加快推进改革开放。要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敢于过深水区,加快推进经济体制改革。要围绕解决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推进改革,推出既具有年度特点、又有利于长远制度安排的改革举措,继续抓好各项改革方案制定。要加快行政审批、投资、价格、垄断行业、特许经营、政府购买服务、资本市场、民营银行准入、对外投资等领域改革,使改革举措有效转化成发展动力。要尊重和发挥地方、基层、群众首创精神,从实践中寻找最佳方案。要抓好改革措施落地,狠抓落实,强化责任,加大协调力度。要强化督促评估,落实督办责任制和评估机制,让群众来评价改革成效。推进国企改革要奔着问题去,以增强企业活力、提高效率为中心,提高国企核心竞争力,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会议要求,面对对外开放出现的新特点,必须更加积极地促进内需和外需平衡、进口和出口平衡、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平衡,逐步实现国际收支基本平衡,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要完善扩大出口和增加进口政策,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巩固出口市场份额。要改善投资环境,扩大服务业市场准入,进一步开放制造业,推广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经验,稳定外商投资规模和速度,提高引进外资质量。要努力提高对外投资效率和质量,促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动优势产业走出去,开展先进技术合作,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会议强调,做好明年经济工作,要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毫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心一意谋发展,咬定青山不放松,把我们自己的事办好。要精心谋划用好我国经济的巨大韧性、潜力和回旋余地,依靠促改革调结构,坚持不懈推动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升级,努力做到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要合理确定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保持区间调控弹性,稳定和完善宏观经济政策,继续实施定向调控、结构性调控。以政府自身革命带动重要领域改革,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形成发展的新动力。要协调拓展内外需,同步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加强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大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更加重视民生改善和社会建设,切实增强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实施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推动经济发展迈向中高端水平。

      会议要求,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党领导经济工作的观念、体制、方式方法也要与时俱进。要加强党领导经济工作制度化建设,提高党领导经济工作法治化水平,增强党领导经济工作专业化能力,强化舆论引导工作。

      会议指出,明年中央将研究提出关于制定“十三五”规划的建议,各地区各部门要按照中央统一部署,深入调研,抓紧工作,为制定好“十三五”规划做好准备。

      会议号召,全党要统一思想、奋发有为,认真贯彻落实这次会议各项部署,努力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人大常委会有关领导同志,国务委员,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全国政协有关领导同志以及中央军委委员等出席会议。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政主要负责人,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中央管理的部分企业和金融机构负责人,军队及武警部队有关负责人参加会议。

  相关链接:

      (新华视点)中国经济明年将有哪些新动向?——聚焦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六大看点

      新华网北京12月11日电(记者车玉明、赵超、韩洁、安蓓)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新常态下明年经济发展态势如何?调结构能否保持稳增长?改革有哪些重头戏?民生有哪些新看点?11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透出了明年经济工作的一系列新动向。

      看趋势:九大趋势性变化定位新常态

      认识形势、研判走势是做好明年各项经济工作的基础和前提。针对近一年来海内外始终关注的中国经济新常态,会议通过对“九大趋势性变化”的阐释,历史地、辩证地分析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会议认为,当前我国在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出口和国际收支、生产能力和产业组织方式、生产要素相对优势、市场竞争特点、资源环境约束、经济风险积累和化解以及资源配置模式和宏观调控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趋势性变化,表明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

      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主任张占斌说:“以前大家对新常态有各种看法,还有人认为新常态意味经济衰退。通过这次中央对新常态全面、深刻、系统的界定,可以消除认识误区,引导人们正确、理性、客观看待新常态。

      会议强调,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可以看到,中高速增长、发展方式转变、结构深度调整、发展动力转向是新常态的基本特征。

      在此基础上,会议明确注重满足人民群众需要、市场和消费心理分析、引导社会预期等是新常态下经济工作的重点。

      “面对新常态、适应新常态有一个过程。这次会议特别强调统一思想和行动,说明新常态下怎么看与怎么做同样重要,认识不到位、不深刻,坚持用惯性思维去做今后的经济工作肯定行不通。”张占斌说。

      看增长:稳增长和调结构保持平衡是关键

      从刚刚发布的11月经济数据看,进出口总值同比下降0.5%,PPI同比下降2.7%,已经连续33个月负增长,反映出当前我国经济仍面临较大下行压力,稳增长任务艰巨。

      会议在部署明年工作时,把努力保持经济稳定增长作为一项主要任务。同时,提出“调速不减势”“合理确定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等具体要求。

      张占斌表示,“经济增速目标适当调整将为今后改革留下更大空间。如果目标定得较高,经过努力也可实现,但可能绷得太紧,不利于其他工作从容展开。

      会议指出,要保持稳增长和调结构之间的平衡。对此,专家认为,今后经济发展中不能把二者对立起来,对过剩产能的调整会影响增速,而做好新兴产业的加法和乘法则会创造更多增量。

      “明年要加快结构调整,意味着新兴领域的投资可能会加快。”国家发改委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张燕生说。

      “速度调整并不意味着少作为甚至不作为,调结构需要花更大气力、有更大作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说,“保持稳增长和调结构的平衡更重要的是要形成与以往不同的增长结构和动力机制。

      看改革:围绕突出问题推进

      会议要求,要围绕解决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推进改革,推出既具有年度特点、又有利于长远制度安排的改革举措,继续抓好各项改革方案制定。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咨询研究部副部长王军说,我国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发展环境和条件出现很多趋势性变化。“改革的推进,必须以问题为导向,坚持与时俱进,根据不断变化的实际,提出既针对具体问题、又有利于长远制度安排的改革措施。

      会议提出要加快行政审批、投资、价格、垄断行业、特许经营、政府购买服务、资本市场、民营银行准入、对外投资等领域的改革。

      “改革要从群众需要出发,让人民分享改革成果。”王军说,基层特别是地方政府,处于经济工作第一线,最了解实际情况,改革方案的制定要把顶层设计和充分发挥基层积极性结合起来,既要统筹长远和全面,也要尊重自下而上的首创精神。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说,当前企业、市场、群众都呼唤改革加快推进,但改革措施是通过具体部门来推进的。“各级政府部门往往有自己的利益和问题,在抓落实上可能主动性不够。必须强化责任,落实督办责任制和评估机制,引入群众评价,为推进改革措施落实建立制度保障。

      看民生:防止平均数掩盖大多数

      针对保障和改善民生,会议要求,坚持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基本思路,多些雪中送炭,更加注重保障基本民生,更加关注低收入群众生活,更加重视社会大局稳定。

      “这体现了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社会政策托底的思路。”张立群说,当前经济发展的特征和环境均发生改变,低收入群体和困难家庭可能会面临更多压力。中央强调守住底线,既是实现社会公平目标的需要,也是保障社会稳定大局的需要。

      会议着重强调要做好就业和扶贫工作;做好就业工作,要精准发力,确保完成就业目标;要更多面向特定人口、具体人口,实现精准脱贫,防止平均数掩盖大多数。

      张立群说,做好就业和扶贫,是新常态下中央经济工作的两个重要底线。今后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充分发挥好政府保障社会公平的职能,针对特定目标和群体精准发力。

      “只有实现充分就业,经济才能实现稳定可持续的增长。明年要进一步发挥好市场和政府两只手的作用,确保完成就业目标。”王军说。

      看区域发展:三大新亮点不掩四大老区域

      寻找新的发展空间,会议将目光投向区域发展战略——“要重点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争取明年有个良好开局。”但会议同时突出强调,“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要继续实施。

      张占斌说,会议释放出完善区域政策的新动向,即更加强调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和共同发展,也回答了外界的一些担心。

      “未来区域发展要以‘一带一路’、京津冀、长江经济带三大新战略为重点,但并不是说以前确定的老区域规划不发展了,而是新老规划共同发展,突出重点,合力打造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张占斌说。

      2015年新型城镇化如何推进?会议一些表述让人眼前一亮:“要有历史耐心,不要急于求成”“要通过改革创新打破地区封锁和利益藩篱”“积极推进市县‘多规合一’”“坚持不懈推进节能减排和保护生态环境”……

      张占斌说,这一方面强调了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性,同时要求地方保持清醒头脑和足够耐心,避免出现因盲目设立新区、过热投资等出现“空城”“鬼城”等现象。另一方面,更强调生态文明建设要贯穿城镇化发展全过程。

      看对外开放:“三个平衡”指明新方向

      世界经济仍处深度调整期,全球总需求不振,风云变幻的外部环境下,明年对外开放政策有哪些新变化?

      会议作出回答——“必须更加积极地促进内需和外需平衡、进口和出口平衡、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平衡,逐步实现国际收支基本平衡,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三个平衡’重新定位了我国对外开放格局,通过市场、贸易和投资结构的平衡,更加注重经济转型升级,更加注重增长质量和效益。”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研究员黄薇说。

      黄薇认为,这一新格局与中国当前面临的对外开放新形势有关。全球各经济体潜在经济增速普遍下调,不断萎缩的外部需求不可能恢复到以前水平,倒逼中国通过自我调整实现内外需平衡,从过去更多依赖出口拉动向更多依靠内需拉动转变。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高培勇认为,随着“一带一路”、亚投行等从理念变为现实,新的对外开放战略将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崭新舞台,不仅为周边区域和中国自身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这些体现“中国智慧”的方案也将在国际开放新格局下提升中国的话语权。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阐释“新常态”九大趋势性变化

      新华网北京12月11日电(记者 徐曼曼)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9日至11日在京举行。作为规格最高的经济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判断当前经济形势和定调第二年宏观政策最权威的风向标。

      会议明确,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

      从今年5月国家主席习近平首次提出“新常态”以来,理解中国经济的维度便在此框架下发生了新的变化。

      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从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出口和国际收支等九大方面阐释“新常态”所呈现出的特征。与此前习近平在APEC上会议所阐述“新常态”的含义相比,内容更加丰富,体系更为完善。

      分析人士认为,“新常态”不但使得人们对中国经济的阶段性特点有了新认识,同时它还指明了中国经济未来之路。在“新常态”背景下谋划中国经济发展之路便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与深远的历史意义。

      会议指出,科学认识当前形势,准确研判未来走势,必须历史地、辩证地认识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准确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

      从消费需求看,模仿型排浪式消费阶段基本结束,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

      从投资需求看,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一些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投资机会大量涌现。

      从出口和国际收支看,我国低成本比较优势发生了转化,高水平引进来、大规模走出去正在同步发生。

      从生产能力和产业组织方式看,新兴产业、服务业、小微企业作用更凸显,生产小型化、智能化、专业化将成产业组织新特征。

      从生产要素相对优势看,人口老龄化日趋发展,农业富余人口减少,要素规模驱动力减弱,经济增长将更多依靠人力资本质量和技术进步。

      从市场竞争特点看,市场竞争逐步转向质量型、差异化为主的竞争。

      从资源环境约束看,环境承载能力已达到或接近上限,必须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

      从经济风险积累和化解看,经济风险总体可控,但化解以高杠杆和泡沫化为主要特征的各类风险将持续一段时间。

      从资源配置模式和宏观调控方式看,既要全面化解产能过剩,也要通过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探索未来产业发展方向。

      从上述九大视角来打量中国经济“新常态”便会发现,一系列重大而深刻的变化正在发生。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益平在接受新华网记者采访时表示,一方面,中国劳动力市场的环境已经发生根本性逆转;另一方面,中国的经济结构已经开始发生一系列变化。消费占GDP的比重开始回升,收入分配有所改善,产业方面也浮现出很多新的亮点。

      从国家统计局近期发布的数据也可以初步印证中国经济的积极变化。今年前三季度,城镇新增就业岗位超过1000万,提前完成全年任务。前三季度第三产业的比重也在持续增加,其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46.7%,比上年同期提高1.2个百分点,高于第二产业2.5个百分点。

      前三季度,城乡居民收入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比GDP增速高0.8个百分点。另外,居民收入的名义增长速度比财政收入增长速度(8.1%)高,也高于企业利润的增长速度,这意味着居民收入在国民经济的初次分配中所占比重在提高。

      黄益平表示,实现“新常态”发展的前提是经济的过渡和转型能够平稳进行。中国经济转型就是要从过去的经济奇迹走向常规发展。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刘元春与黄益平有着相似的观点。他指出,用“新常态”统领中国未来几年的经济,有它新的含义。“从原来的旧模式向未来的一种新的稳态增长的轨迹转变的过程,可能比较艰巨、比较漫长。因此看到GDP下滑,各种参数出现变异,结构出现调整,政策调整幅度比较大,不要见怪为怪,因为这在未来都会是长期出现的。

      “事实上,转型已经发生,未来经济增长速度还会适当放缓,经济结构更加平衡,消费发挥更大作用,产业升级也会变成常态。”黄益平进一步表示。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新常态”的九大趋势性变化说明,我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

      专家认为,在经济增速、发展方式、经济结构、发展动力四个方面都在发生跨越式转变的过程中,中国经济所面临的难题显而易见。“房地产市场去泡沫、金融去杠杆、制造业领域的去产能都是有待解决的核心问题。”黄益平说。

人民日报社论:主动适应新常态 奋力开创新局面

      新华网北京12月11日电  人民日报12月12日社论:主动适应新常态 奋力开创新局面

      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之后中央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深入分析国际国内经济形势,认真总结今年经济工作,全面部署明年经济工作,尤其是对经济发展新常态做出系统性阐述,提出要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这对于坚定信心、凝聚共识,做好明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经济工作,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今年以来,国际环境复杂多变,国内改革发展任务艰巨繁重。面对种种困难与挑战,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统揽全局,沉着应对,牢牢把握发展大势,坚持稳中求进,全面深化改革,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实现经济社会持续稳步发展。全年经济运行处在合理区间,结构调整出现积极变化,深化改革开放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面对新常态,既要深化理解,统一认识,又要坚持发展,主动作为。如此,才能顺应经济发展大势,与时俱进抓好经济工作。

      新常态要有新认识。持续30多年高速增长后,需求、生产能力和产业组织方式、生产要素相对优势、市场竞争特点、资源环境约束、经济风险积累与化解、资源配置模式和宏观调控方式等已发生趋势性变化。随着发展进入新常态,增长速度正从高速转向中高速,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结构调整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存量与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增长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对新常态的认识和判断上来,提高对新常态的认识,增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自觉性。这是做好经济工作的前提。

      新常态要有新思路。要充分认识到新常态下发展条件的变化,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以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要更加重视满足人民需要,更加重视市场和消费心理分析,更加重视引导社会预期,更加重视加强产权和知识产权保护,更加重视发挥企业家才能,更加重视全面创新,更加重视提高人力资本素质,更加重视生态文明。能不能适应新常态,关键在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实效,关键在于全面改革的力度、创新驱动的力度、破解难题的力度。因此,必须转变思路,勇于开拓,大刀阔斧改革创新,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切实转换发展动力。

      新常态要有新作为。适应新常态,贵在主动。主动才能把握先机,主动才能大有作为。做好明年的经济工作,必须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狠抓改革攻坚,突出创新驱动。要努力实现经济稳定增长,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更有效率地发挥消费基础作用、投资关键作用和出口支撑作用,防范和化解风险。要积极发现培育新增长点,向结构调整要增长、要质量、要效益。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调整优化农业结构。要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推进城镇化健康发展,推进节能减排和保护生态环境。要加强保障改善民生工作,做好就业和扶贫工作。

      主动适应新常态,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加快推进改革开放。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各项改革积极有序推进,成为可圈可点的突出亮点。总体看,全面深化改革的态势已经形成,共识不断凝聚,效果正在显现。要坚定改革信心,加快推进经济体制改革,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好的制度安排。围绕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推进改革,切实提高改革方案的质量,抓好改革措施落地。要完善扩大出口和增加进口政策,逐步实现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明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做好经济工作意义重大。全党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统一思想,埋头苦干,奋发有为,认真贯彻会议各项部署,努力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