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时报》称赞河北港口集团:“负责人企业”典范

21.10.2014  12:05

中国经济时报》称赞河北港口集团:“负责人企业”典范

 

     

      2014年10月10日《中国经济时报》第4版整版刊发《诠释国企责任担当,做“负责任企业”典范——河北港口集团2013年社会责任报告出炉》的专题报道。全文如下:

      河北港口集团成立于2009年7月8日,是集港口建设、开发,国有资产运营、管理以及投融资功能于一身的综合性企业集团,总部设在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区。截止到2013年底,集团共有职工16468人,总资产484亿元,拥有全资和控股、参股投资企业37家,其中控股上市企业1家,参股上市企业6家。业务涉及港口经营、港口物流、港机制造、港口建设、港口服务、港口地产、资源开发和资本运作等领域。现有生产码头泊位62个,年设计通过能力3.09亿吨,主要布局在秦皇岛港、唐山曹妃甸港区、沧州黄骅港综合港区。2013年完成港口吞吐量3.65亿吨,是当今世界最大干散货港口运输企业。

履行社会责任是河北港口集团与生俱来的天然基因和属性。我们始终坚持履行经济责任、社会责任和环境责任的有机统一,在宏观政策和企业战略引领下,积极与各利益相关方鼎力合作、共生共荣,成为保障国家能源运输安全、服务河北沿海地区率先发展、做大做强河北港口的领军企业。截止到2013年底,我们累计完成货物吞吐量17亿吨,实现利润总额63.52亿元,上缴利税41.98亿元,继续保持世界最大干散货港口运输企业领先地位,位列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第208位、河北省利润50强企业第10位,相继获得中国杰出企业社会责任奖、国家首批践行生态文明优秀企业、全国交通运输企业文化建设优秀单位、河北省十大和谐企业、“重点行业排头兵企业”等荣誉,成就了“负责任企业”的典范形象。

 

价值港口:惠世报国    造福桑梓

 

畅通北煤南运大通道,保障国家能源运输安全。集团旗下所属秦皇岛港区现有21个煤炭专业泊位,设计年通过能力1.93亿吨,拥有世界最先进的煤炭装卸设备、工艺及配套设施,世界最大的港口煤炭专用堆场,世界一流的装卸效率和质量。2013年,我们与神华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能源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大唐集团公司、浙能富兴燃材料有限公司等大型企业实施长期战略合作,强化与太原铁路局、呼和浩特铁路局等运输企业的对接关系,顺畅国家北煤南运大通道。完成国家“八五”、“九五”重点工程秦皇岛港煤四期翻车机改造,接卸能力提升15%,投资建设曹妃甸5000万吨级煤炭码头二期工程,跨区域合作建成江苏省煤炭物流靖江基地及码头,开展煤炭“海进江”业务,夯实企业煤炭运输市场优势地位。推进精细化管理,推行专用场地、专用泊位长租模式,发挥全国首创“矿路港航电合署办公”和“港前待泊”优势,开展“雾天通航”试验,优化低成本流通增值空间。完成煤炭吞吐量23690万吨,为南方“八省一市”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能源保障,有效发挥了国家北煤南运主枢纽和应急煤炭储备基地作用。

壮大河北港口整体竞争实力,带动沿海地区率先崛起。集团在巩固秦皇岛港能源运输优势地位同时,率先开发唐山曹妃甸港区,主导建设黄骅港综合港区,相继建成矿石、煤炭、杂货、集装箱码头等24个深水泊位,年设计通过能力达1.335亿吨,集装箱90万TEU,使曹妃甸港区成为中国北方重要的矿石中转港、国家煤炭运输新通道,使黄骅港综合港区成为冀中南及周边地区最经济、最便捷的出海口,迅速壮大了河北港口群的整体实力,推动河北由沿海大省走向沿海强省。2013年,集团共完成港口吞吐量3.65亿吨,实现总收入146.82亿元、利润总额18.11亿元,集装箱吞吐量61.8万TEU。旗下所属秦皇岛港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成功上市,融资30多亿元,成为中国港口行业第四家境外上市企业。正式启动秦皇岛港西港搬迁改造工程,筹划建设以杂货、集装箱为主的现代化东扩港区,打造国际一流滨海新城区。建成黄骅港综合港区2个20万吨级矿石码头,年设计通过能力3000万吨。

引领港口转型升级,实现企业多元发展。集团坚持“主业发展快中求强、转型发展稳中求进”的思路,大力发展综合服务型煤炭物流产业,加快建设物流服务网络,积极开展资本运作和投资金融业务,着力提升港口综合服务功能,推动港口转型升级、多元发展,努力打造企业效益提升新高地。2013年,我们确立了物流产业发展战略,完成煤炭贸易及物流配送1300万吨,实现营业收入59亿元,比2012年增收近一倍,占集团总收入40%;与大连、郑州商品交易所分别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与上海清算所共同推进动力煤交易市场重组,参与组建珠海横琴煤炭交易中心,积极推进环渤海煤炭交易中心建设,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成为引领国际国内煤炭贸易的风向标,不断增强的煤炭供应链掌控能力,推动企业由煤炭运输港口企业向煤炭供应链管理运营核心企业转变。完成邯郸国际陆港物流园区会展中心和物流库房主体施工建设,成立首家境外全资子公司—河北港口集团国际(香港)有限公司,建成秦皇岛港进出口保税和监管仓库,规划衡水、承德、张家口等物流园区项目,推动集团向多区域协同发展供应链服务集成商跨越。获批筹建河北省第六家财务公司,创造国内用时最短纪录;新增香港公司、中煤科工、招商致远壹号股权投资基金、等5家直接投资企业;成为河北融投担保集团有限公司、河北财达证券有限责任公司第二大股东,河北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第三大股东,金融投资企业规模达到37家,投资收益现金分红达到3.2亿元,创历史最好水平,为社会金融产业和实体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秦皇岛、黄骅商务地产项目开发有序推进;港机制造业务取得A级资质并创造环渤海区域设备运行维护服务品牌,实现营业收入2.36亿元;港口建设营业收入突破10亿元,其中外部市场产值突破3亿元;组建了旅游、物业等专业化公司,秦仁海运、之海船代、通信、水暖、电力等服务保障单位效益稳步增长。        倾心回报社会,支持公益事业。我们以强国富民为己任,热忱反哺社会,投身公益事业,从劳动就业、赈灾扶贫、文化教育、社区服务等多角度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努力做优秀的公民企业。截止到2013年底,集团已累计对外捐赠资金2862万元,面向社会新提供就业岗位3081个,其中招聘员工2367人,安置复转军人714人;帮助8个村镇实施了扶贫攻坚计划和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港口:清洁生产    绿色发展

 

加大环保项目投入。集团在工程设计、建设、验收过程中始终把环保作为首要责任,保证项目建设符合国家环境保护相关规定及要求,污染物达标排放。通过加大环保项目投资,使众多高质量环保除尘项目落户港口生产第一线。2013年,集团投入2.13亿元,完成秦皇岛港煤炭及矿石堆场防风网三期工程,翻车机房、转接塔干雾除尘和堆场洒水除尘改造,建成堆场抑尘墙1301米,并为黄骅港综合港区购置移动雾炮6台,用于生产过程和堆场库区的防尘、控尘。

推进节能减排与清洁生产。集团先后投资1亿多元实施秦皇岛港东港供热整合工程,保障港区供热需要。投资8600万元实施供热联网工程,进行供热社会化结构调整。投资3600万元建成污水再生处理工程,接收秦皇岛市第一污水处理厂的二级出水进行深度处理,每年为港口提供除尘用中水300多万吨,节省水资源成本1200万元。开展清洁生产审核与对标管理,推动大气环境综合治理,强化煤粉尘综合整治,使集团实现了单位产品综合能耗和污染物排放量逐年降低,受到了政府主管部门高度评价。

建设美丽港区。集团以“加强功能性及重点区域绿化为重点,强化绿地日常管理为保障”为原则,加强绿化建设和管理,全年共投入资金650余万元,新增港区绿地面积13800平方米,使生产用能源消耗量、生产综合单耗、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石油类排放量、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同比下降2.85%、3.33%、3%、85%、2.93%,辖区环境质量持续向好,赢得职工和市民好评。

 

平安港口:生命至重    安全生产

 

打造本质安全型企业。集团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围绕战略发展中心打造本质安全型企业。通过强化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广泛推行安全标准化、规范化管理,扎实开展安全检查与隐患排查,着力推进安全文化建设,切实维护了职工职业健康权益,较好地处理了安全与改革、安全与发展、安全与效益、安全与人之间的辩证关系。2013年,我们相继组织开展了“安全生产年”、“事故隐患排查整改‘百日会战’专项行动”、“安全生产月”、应急救援演练等特色管理活动,对重大危险源区域实施24小时视频监控,修订安全生产规章制度20项,检查、整改事故隐患847项,实现“0811”安全生产目标。

建设平安港口。我们从维护城市、港口稳定大局出发,健全和完善维稳防控体系、内部防范体系和群防群治防防控体系,坚持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综合运用政治、经济、行政、法律、文化、教育等多种手段推进工作落实,努力构建大综治格局,实现从根本上预防和治理违法犯罪、化解不安定因素、维护港口治安持续稳定,为企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做出贡献。2013年,港口公安局查处刑事案件42起,打掉犯罪团伙3个,追回财产损失700余万元;设立辖区“警务室”11个,为职工群众服务60余人次;顺利完成重点工程、重大活动、重要接待等安全保卫工作,荣获秦皇岛市平安建设先进单位称号。

 

和谐港口:以人为本    关爱员工

       

畅通职业通道,个人全面发展。集团始终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科学人才观,把人才培养作为事关企业持续发展的首要任务,加强职工教育培训体系建设和完善,健全管理机构和培训网络,加大人才队伍培养力度,为职工个人畅通职业发展通道。2013年,我们依托三级教育培训体系,投入1469万元培训员工,覆盖率达到114.2%。巩固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关系,加大在职学历教育和港口专业人才培养,有247名职工获得自学成才奖,896名职工晋升了职业资格和专技职务。

保障体系健全,职工后顾无忧。集团已建立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失业保险、离退休人员补充养老保险、在职职工企业年金、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大病补充医疗保险及一次性补助措施等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有力维护了广大职工的合法权益,使企业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全体职工。2013年,集团及下属分子公司与16468名职工签订了《劳动合同》,并与工会组织在平等协商基础上签订了《集体合同》和《职工工资集体合同》。征收和上缴基本社会保险费6.96亿元,同比增长14.38%;发放统筹内养老金2.33亿元,统筹外补贴1.1亿元;为26800人次支付健康体检费560万元,为39600人次发放补充医疗补助金1775.89万元,为职工支付大额补充医疗保险费300万元。

打造忠敬文化,健康精神生活。集团努力构建助推战略发展的企业文化,在传承和创新中逐步建立起企业文化理念、行为、视觉三大系统,形成了以“忠敬文化”为统领,以基层文化、系统文化为支撑的企业文化体系。2013年,我们落实秦皇岛市文化铸市、旅游立市战略,深入挖掘百年大港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投资500万元建成秦皇岛港口博物馆,接待游客11500于人,成为展示百年港城文化、进行港口工业旅游和爱国主义教育的新基地。成立秦皇岛港企业文化联合会和体育协会,丰富了职工业余文化生活。编撰发行了《港口岁月》丛书,为秦皇岛市港口文化发展积累了大量珍贵文献素材和历史资料。

 

科技港口:创新驱动    领军行业

 

集团认真贯彻和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精神,始终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技兴港、科技强港”战略,积极探索科技创新服务企业发展的新思路和新机制。五年来,我们有51项科技成果通过省级技术鉴定,其中5项达到国际领先水平,26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12项达到国内领先水平,2项达到国内先进水平。2013年,我们瞄准现代物流产业发展前沿和公司在港口物流、港口生产、对外投资等业务中的技术难题,投入科研经费687万元,实施项目111项。其中,“港口生产能耗实时监控分析系统”、“  秦皇岛港可视化集成信息平台”、“  煤炭码头装卸设备现场实时管理信息系统”等3个项目达到国际先进水平,10项专利著作获得知识产权授权保护,为推进企业“两化融合”、节能减排、安全生产等工作发挥了重要的技术支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