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旧衣物循环利用大型环保公益项目”正式启动

15.01.2016  11:45

  1月6日,本报与市慈善总会联合举办的“石家庄旧衣物循环利用大型环保公益项目”正式启动,首批“爱心回收箱”在全市引起强烈反响,更有不少热心市民来电表示要捐衣捐物。春节来临前,本报特联合市慈善总会启动“1+衣”爱心捐助春节特别行动。昨日,记者连线赞皇县许亭乡四道岩村的10户困难家庭,他们都有自己的新年心愿,如果你愿意可以帮他们来实现。

  □本报记者 杜慧 卞静

  反响

  除了旧衣物 不少居民还想捐书捐物

  市民江女士在看到本报报道后第一时间打来电话,她表示,她和家人都喜欢读书,此前买了很多书放在家中,有几百本。这段时间她正在准备搬家,新家空间有限,无法将全部的书籍带走,但又觉得将书当废纸卖了十分可惜。因此,她在看到晚报报道之后便产生了将这些书捐出去的想法。“虽然我捐助的不是衣物而是书,可我认为同样十分有意义,书代表着知识,我很希望将这些书送给渴望求知的人,一起享受阅读的乐趣。”江女士说。

  除爱心市民和爱心单位致电本报,希望成为献爱心活动的志愿者以外,还有一些人打来“求助”电话,希望能够领取一些旧衣物,以解燃眉之急。在这些来电者中,就有赞皇县许亭乡四道岩村的村委会负责人杨喜荣,“我从报纸上看到了回收旧衣物的报道,希望能够为俺们村的困难户征集一些冬装,他们有些人十几年都没买过一件新衣裳了,衣服破了找块布缝缝补补还继续穿……”杨喜荣说,根据她所掌握的情况,除了保暖的冬衣之外,还有一些困难户家中紧缺一些“实用物”,“比如说有孤寡老人患有严重腿病,家中缺少厚厚的棉被;还有一些家庭父母收入低,没多余的钱给孩子买个新书包、买辆自行车;还有一些贫困户,正发愁米面油等年货。

  爱心单位想要跟着晚报献爱心

  除了得到市民的踊跃参与外,不少爱心单位来电表示想要加入本报组织的回收衣服环保志愿队,跟着晚报一起献爱心送温暖。

  “我们的车长要报名参加,希望跟着晚报将衣物送给最需要的人。”昨日,公交一公司32路车队的副队长王进平打来报名电话。她告诉记者,她一直关注着本报与市慈善总会举办的“石家庄旧衣物循环利用大型环保公益项目”活动,“在社区设置爱心回收箱,既方便市民捐赠,也可以达到资源再利用,一举两得,真是太棒了!我们32路车队经常参加公益活动,前两天我们就把车队收集来的旧衣物送到了附近的爱心回收箱里。”她笑着说,只要是爱心公益活动,他们车队的车长都愿意参加,希望用爱心温暖他人,温暖这个社会,“你们什么时候送温暖,我们就跟着你们一起去。

  作为本报一直以来的爱心志愿者企业,石家庄蚂蚁搬家保洁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梁益清主动打来电话,希望能够加入其中,再次为贫困山区的村民奉献爱心。“去年晚报组织的回收旧衣送温暖活动,我们就一同跟着去了贫困山区,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备受感动,希望今年我们还能加入志愿队伍,将爱心传递下去。”梁益清说。

  行动

  启动“1+衣”春节特别活动

  在省会周边山区,一些生活困难的家庭,他们或需要书本或需要取暖工具等,您的一份爱心,会令他们备感温暖。为此,春节前夕,本报特联合市慈善总会共同启动“1+衣”爱心捐助春节特别活动。活动以帮扶周边山区里的困难家庭为目的,通过征集对方心愿的形式,搭建爱心捐赠平台,招募环保公益志愿队伍,将爱心衣物和物资送至贫困山区。

  “1+衣”将长期关注周边山区贫困家庭,以旧衣物为主,每次关注“1”个村子,刊发贫困家庭的“1”张心愿单,征集志愿者“1”对“1”进行帮扶,共同组建“1”个温暖大家庭。

  “‘1+衣’活动是在‘爱心回收箱’活动基础上的拓展,除了定期将市民捐献的旧衣物送到需要的困难户手中外,我们还想帮助他们完成一个心愿,通过搭建爱心平台,发动社会力量,为他们提供一样最需要的基本生活物资,解决他们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昨日,市慈善总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市慈善总会与燕赵晚报联合启动的“1+衣”春节特别活动透露着浓浓的温情,希望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爱心单位能够积极参与,共同为慈善事业做贡献。

  心愿单

  12岁男孩的新年心愿

  有辆自行车带着妹妹上下学

  “1+衣”的第一站将会去往赞皇县许亭乡四道岩村,为那里的10户贫困家庭送去大家的爱心与祝福。昨日记者联系村委会,征集了村民的“心愿单”。

  四道岩村有200多口人,人均土地不到一亩。村里吃水用水十分不方便,田里的灌溉用水也没有着落,收成一直不太好。“俺们村的年人均收入才千余元,年轻人都跑出去打工了,剩下的都是一些老弱病残,尤其以孤寡、独居的老人居多,多数没有任何经济来源,依靠吃低保维生。

  有一辆自行车是男孩的新年心愿

  12岁的佳佳住四道岩村,他和妹妹在邻村的一个小学寄宿,每周五放学后,他都要和妹妹步行回家,“5公里的山路,我和妹妹要走一个多小时,夏天还好,冬天实在太冷了!即便穿着厚厚的棉衣,我和妹妹走回家也快冻成冰棍了!”小佳佳说,他一直有个心愿,就是想要父母给他买一辆自行车,这样每周五放学时,他就可以载着妹妹一起回家。

  就是这个小小心愿,他已经跟母亲念叨了很多次,可每次母亲都说“咱家条件不好,别再让你爸着急了”。说这话儿时,母亲都会忍不住掉泪。

  佳佳家的房子是破旧的木房子,屋里没有像样的家什,唯一的家用电器——电视机还是父亲花200多元淘来的二手货。“我们最怕赶上下雨下雪天,因为房子总是漏雨,爸爸说很想给我们翻新房顶,可一想到钱他总是低头抽烟,默默不语。

  他和妹妹因为是寄宿制,每月还要缴纳176元的生活费,“有好几次,爸爸连这笔钱都拿不出来。

  昨日,小佳佳的父亲46岁的杜建东告诉记者,他以放羊为生,收入并不固定,妻子患有脑疾,经常犯糊涂,也无法外出打工挣钱,全家6口人就靠他一人养活,“孩子要上学,我还患有糖尿病,每个月都要吃药打针,有时我还交不起孩子的生活费。”他说,二儿子也6岁了,只上过半年的幼儿园就没钱交托费了,这眼瞅着又要上学,他不知如何是好。他一遍遍地说:“我对不起孩子们,大儿子佳佳的愿望,我早就听他妈说了,可我真的实现不了……

  “俺想要一床厚厚的棉被

  今年76岁的李四妮在四道岩村生活了一辈子,现在独自一人住在一间破旧的砖石房中。她膝下有三个女儿,但女儿们出嫁后各自的生活也十分拮据。

  李四妮是村里的低保户,没有任何经济来源,冬天靠一个泥炉子取暖。李四妮告诉记者,她最大的心愿就是换一床被子。因为她现在所盖的那床被子,已经缝缝补补用了近20年。“俺岁数大了,腿脚不方便,被子很少洗,里面的棉花越来越松了,盖着都不暖和了,如果能换一床被子,那该多好……

  除了李四妮之外,今年81岁的贫困村民杜付顺也希望能得到一床新棉被。杜付顺是村里的五保户,膝下没有子女,除了政府救助之外,他也没有任何经济来源,“俺家屋里可冷呢,就想要一床棉被,睡觉不冷就行。

  他们希望收到米面油等年货

  杨喜荣告诉记者,根据她这些日子对贫困家庭的摸底调查,发现7户困难家庭最希望得到的“新年礼物”是米面油。“眼瞅着快要过年了,有了米面油就能包饺子吃了!

  据杨喜荣说,对“米面油”有心愿诉求、希望过年包饺子吃的村民包括:62岁的杜海堂,他是村里的低保户,膝下没有子女,连个住所都没有,一直借住在姐姐家;83岁的杜腊月,其老伴今年82岁,年老体弱,两个女儿出嫁了,儿子婚后独立成家,经济状况也很拮据,两位老人没有经济来源;49岁的梁满书,他的一只眼睛看不到任何东西,他膝下没有子女,老伴早就去世了,没有经济来源;此外还有81岁的杜银校、75岁的王绸绸、77岁的杜变妮、83岁的梁田仓等人。

  征集

  用“爱的力量”帮他们实现新年愿望

  请您伸出手,帮帮这些贫困家庭吧!不论是一袋面、一桶油,还是一辆七八成新的自行车或者电动车,都会让这些家庭感受到温暖和爱意。

  此外,我们还将招募一支环保公益志愿者队伍,长期跟着晚报下乡送衣物、送温暖,并组织志愿者到旧衣物分拣中心、消毒中心等体验旧衣回收全过程。如果你想加入我们,请拨打88629260、88629426、96399报名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