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点日记】首钢搬迁十年:翻篇式的创业

13.11.2015  11:45

在渤海湾这片吹沙造出来的相当于澳门总面积的厂区里,高大的厂房、气派的双向四车道,完善的生活配套设施,让初到首钢京唐公司的人都产生了一种错觉,我进入的是一座工厂还是一个新城市?

首钢京唐钢产品推进处处长郭亮讲起首钢搬迁带来的变化,用了一个词:“翻篇”。

河北新闻广播记者牛作交(左)采访首钢京唐钢产品推进处处长郭亮。(冯丹 摄)

郭亮:“那就是“翻篇”啊!你对订单的管理可以从前到后,全流程的质量管理和管控都可以在信息化平台上实现,这在北京的时候是不可以想象的。在北京当技术员的时候,我得拿着本到现场去计数去,然后再到办公室去弄那个分析,包括每天的生产情况很多都得靠手工报表来做。”

京唐钢铁厂从建设起步就瞄向了世界一流:220多项国内外先进技术;两座5500立方米的高炉,打破国外的技术垄断;顶燃式热风炉,风温达1300℃,是世界最高水平……

从最传统的“大路货”螺纹钢、盘条,到清一色的汽车、家电、食品包装高端板材,从单一国内市场到全球市场……首钢通过搬迁把装备水平和产品结构“翻了篇”。

郭亮:“11年的时候我们的产品很单一,从产品用途来说就是普通的碳素钢,到现在我们的产品已经形成了四个大的类别,冷轧的汽车板今年我们能够突破一百万吨,11年投产的时候我们还不到一万吨。

搬迁后的首钢综合效益也实现了“翻篇。”十年前,有人还质疑首钢的搬迁,十年后,人们却在讨论“如果早点搬出北京,现在的首钢会是个什么样子?”去年首钢京唐公司盈利1.1亿元,在曹妃甸投产5年后,实现扭亏为盈;今年8月底,京唐二期项目逆势启动,建成后京唐公司将成为国内最大的单体钢厂。首钢京唐公司副总经理杜朝辉说,京津冀协同发展一系列利好政策的出台,让新首钢有了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河北新闻广播记者牛作交(右)采访首钢京唐钢副总经理杜朝辉(左)。(冯丹 摄)

杜朝辉:“今年国家刚批了4个四十万吨级的(港口),就有咱们曹妃甸,这样一来物流优势就更明显了。

京唐公司产品推进处处长郭亮说,十年前,他在老首钢担任炼钢分厂厂长,那时他28岁,是企业中层里最年轻的;而今天38岁的他,已成了团队中年龄最大的。借着搬迁,首钢实现了从装备到技术水平到人员构成的全面“更新换代”,脱胎换骨,轻装前进。

郭亮:“我们跟宝钢的接触,他们都特别羡慕我们的团队,说首钢的队伍太年轻、太有朝气了,非常看好首钢未来的发展。”(河北电台记者冯丹、陈剑晨、牛作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