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蹲点日记】首钢搬迁十年:在路上的首钢

11.11.2015  09:55

从2005年10月首钢京唐公司在曹妃甸揭牌宣布成立,首钢与曹妃甸结缘已满十年。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典范,首钢十年来从“”到“”的变迁,留下无数让人感奋的故事。

下午四点,首钢京唐公司通勤车队,几十辆大客车浩浩荡荡排成壮观的两排,静候在宽敞的停车场上。距离白班员工下班还有一个多小时,司机们已经开始擦车、检修。司机张宝旗说起通勤车队的“条条框框”,一脸的严肃。

河北新闻广播记者牛作交(左)采访京唐钢通勤车队队长杨满屯(右)、司机张宝旗(中)。(冯丹 摄)

张宝旗:“比如说超这个通勤车啊,吸烟啊,那饭碗就没了。

记者:“这么严?

张宝旗:“就这么严,就开除了。

这十年,首钢经历了一场波澜壮阔的搬迁。在首钢京唐公司副总经理杜朝辉看来,从石景山到曹妃甸,三百公里路程,最难搬的其实是人。

杜朝辉:“首钢从300多公里以外搬过来,我们公司150辆大班车,往返北京、唐山、唐海跑通勤,每年支出就上亿。

当年8000北京钢铁员工跟随首钢来到曹妃甸,随后京唐公司又面向全国陆续招聘了4000多名年轻人才。这些员工要么家依然留在北京,要么居住在离厂区40公里的老唐海县城,最近也住在8公里外的商务生活区。京唐公司副总经理杜朝辉同时兼任着公司办公室主任,记者跟他聊起京津冀协同发展话题,他第一个谈起的话题就是交通,每天跑在路上的“首钢”能否安全,是他最担心的。

杜朝辉:“京津冀一体化我们是最关心的,因为现在我们每周这个跑啊,雾啊、雪啊,高速一封,上下班交接都接不上了。

京唐公司通勤车队司机张宝旗师傅就是北京人,开通勤大班车已经六年多。他告诉记者,钢铁企业员工都是三班倒轮休,所以车队这100多辆大巴车每天不间断地往返在北京、老唐海县城和曹妃甸岛之间。这六年多跑了二三十万里程,搬迁企业在路上的“雨雪风霜”他体会太深了。

张宝旗:“堵过一回京津高速,下午两点出发,凌晨五点五十多到达。

记者:“怎么回事啊?

张宝旗:“路上有事故,车走不了。夜里面比较冷,把那窗帘啊、座套啊摘下来,裹身上就这么过来了。

郭亮,首钢京唐钢产品推进处处长。他告诉记者,因为首钢的研发和销售等部门还留在北京,除了坐通勤车,管理中层们有急事开上自己车就走。几年下来同事们车技是越来越好了,但公路交通的危险都避免不了。

河北新闻广播记者牛作交(左)采访京唐钢产品推进处处长郭亮(右)。(陈剑晨 摄)

郭亮:“这几年,我们陆续有同志牺牲在路上了,包括我原来的副手。副处长自己开车出交通事故,是比较痛苦的事情。

2005年郭亮才28岁,跟随首钢开始搬迁,是最早一批来曹妃甸的北京首钢人。用他的话说,因为距离也耽误了要孩子的机会,如今已经38岁的他,终于有了自己的宝贝。但相隔300多公里,让他提起孩子时虽然满脸笑容,双眼中也泛着泪花。

郭亮:“我家小孩刚28天,刚刚满月。你看我家孩子好漂亮的,呵呵呵呵,我媳妇是北京人。

记者:“那你一个星期也见不到她啊?

郭亮:“恩,好漂亮的,我非常想我闺女……

郭亮也盼着曹妃甸赶快通客运铁路,那样爱人女儿来团聚就方便安全多了。他打听到,唐曹铁路今年已经开工了,将在三年后开通。而《京津冀交通一体化规划》也提出,要建“轨道上的京津冀”,也许未来曹妃甸还能通城际快线、地铁呢!在路上的首钢,距离安全的来去自如,已经不远了。(河北电台记者冯丹、陈建晨、牛作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