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河北博物院揭牌正式开放 参观需持身份证

06.06.2014  09:56

        河北省博物馆等4家文博单位组建河北博物院

  燕赵都市网讯(记者张清华)6月5日上午,记者从河北省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经省委省政府批准,由河北省博物馆等4家文博单位整合组建河北博物院。目前组建工作正在推进中,6月9日先行举办河北博物院揭牌仪式,暨正式开放。

  6月9日,再开放3个展览

  河北博物院的前身是河北省博物馆,成立于1953年4月,馆址设在保定古莲花池院内,1982年搬迁到省会石家庄,借用河北省展览馆办公并举办展览。1986年展览馆、博物馆合并改建为河北省博物馆,次年正式开馆。2006年经省委省政府批准,在原馆区南侧开工扩建并于2013年6月8日以崭新的风貌对观众试开放。扩建后的总建筑面积为53128平方米,展示面积为22216平方米。从服务功能上大体划分,南区为基本陈列展区,集中展示河北的古代文化文明;北区除《百年掠影——近代河北》陈列外,其余场馆为临时展览展区,以举办当代文化艺术、社会热点透视、国内外文物交流及其它各类临时展览为主;连接南北区的阳光大厅为观众休闲服务区,具备餐饮、购物、休闲等功能。

  自2013年6月8日试开放一年来,在广泛征求和吸纳各方意见、建议的基础上,边运行边完善,开放了《北朝壁画》、《曲阳石雕》、《名窑名瓷》、《战国雄风——古中山国》、《大汉绝唱——满城汉墓》等5个展览。6月9日将再开放《石器时代的河北》、《河北商代文明》、《慷慨悲歌——燕赵故事》3个展览。

  据了解,《石器时代的河北》展示了人类祖先由蒙昧落后走向文明开化的历程,展出文物300余件(套)。马圈沟遗址出土的草原猛犸象牙、许家窑遗址出土的石球、于家沟遗址出土的中国北方最早的陶片、磁山文化遗址出土的中原地区最早的粟,生动再现了史前时期河北先民刀耕火种、茹毛饮血的生活场景。《河北商代文明》展示河北商代先民创造的灿烂的青铜文明,展出文物203件(套),有目前我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陨铁制品——铁刃铜钺,世界上最早的酒曲实物——酵母残骸,最古老的手术器具——砭镰等,展现了商代河北的社会风貌。《慷慨悲歌——燕赵故事》展现战国时期燕、赵两国乱世争雄的故事,展出文物710件(套)。燕国透雕龙凤纹铜铺首,长74.5厘米,铺首为兽面衔环状,兽面口衔八棱形环,兽额上站立一只展翅欲飞的凤鸟,两条长蛇缠绕凤鸟的双翅,铺首两侧各有一条攀龙,系燕国代表性器物,已被用作新馆大厅环境装饰。燕国神兽噬马纹金牌饰造型生动、熠熠生辉,赵国蟠龙纹铜方壶装饰手法丰富、动物刻划传神。燕昭王千金买骨、壮士荆轲刺秦体现出慷慨气概,完璧归赵、胡服骑射的故事流传为千古佳话。

  已具备正式开放条件

  “目前,我们的展览体系已经较为完整,服务功能基本完善,教育活动丰富多彩,安保体系健全稳定,各项工作有序运行,社会各界反响良好,现已具备正式开放条件。”河北省博物院院长罗向军表示,该院环境幽雅,灯光悦目,低反射率展柜玻璃视线通透,互动式学习区更加方便观众。新的展览采取人性化设计,展线布局、文物陈列、环境布置和文物说明文字的撰写都充分考虑观众需求,并设计多项互动项目,设置多媒体,方便观众查阅资料,使展览信息更加丰富。

  “升级后的博物院将更加注重科研,会同大专院校进行一些相关方面的研究。”罗向军表示,文物数量的规模、展出场地的宽阔、安保系统的完善等都是升级为博物院的前提条件。“硬件设施和软件条件都得要跟上。

  6月9日,河北博物院正式对外开放,同时启用新门票。新门票将陆续展示2011年评选出的“十大珍宝”图案,包括刘胜金缕玉衣(西汉)、中山王厝铁足大铜鼎(战国)、“长信”宫灯(西汉)、北齐文宣帝高洋墓墓道壁画(北齐)、彩绘散乐图浮雕(五代)、透雕龙凤纹铜铺首(战国)、错金银四龙四凤方案座(战国)、错金博山炉(西汉)、错金银虎噬鹿屏风座(战国)、青花开光镂雕红蓝釉花卉大罐(元)。“不同的时间阶段会固定发放印有一种图案的门票。”罗向军说。

  当天下午,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将做《城市文化建设与文化遗产保护》专题讲座,开启“文博讲坛”首讲。以后,还将邀请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讲座。

  特别需要提醒观众的是,进入河北博物院参观,需要持身份证等有效证件在票务处换取门票方可进入。6月9日当天,所有观众统一由南区新馆进入。前200名进馆参观的观众及是当天生日的观众,进馆后凭盖章门票在河北博物院文化产品商店领取纪念品。同时,河北博物院文化产品商店自主开发的商品9折优惠。据了解,商店已于5月18日试运营,共有700多类10000多种商品可供观众选择,可以满足一些观众尤其是外省观众想要购买纪念品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