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著名演员高仓健辞世硬汉柔情半世纪

19.11.2014  14:09

■本报记者 张晓娟

昨日日本共同社称,著名演员高仓健于本月10日因淋巴癌病逝,享年83岁。据说高仓健还在准备拍摄新作,可惜影迷再也无缘看到。高仓健一生中曾多次来华,年轻时,受到影迷狂热欢迎。老了之后,大家对他多添了几分敬重,敬重他塑造的柔情硬汉形象,给人以美好的艺术享受;敬重他为电影人搭建桥梁,促进中日两国文化的交流。斯人已逝,对他的思念刚刚开始……

他是中国人熟悉的艺术家

在国际顶级影星中,高仓健大概是与中国观众最有缘的一位。1978年,由佐藤纯弥执导,高仓健和中野良子等人主演的《追捕》在国内公映。这是经历十年文化荒漠之后,第一部登陆中国内地的海外影片,一度万人空巷,成为那个年代的标志性文化事件。

这部电影的片名直译应该是《涉过愤怒的河流》,经过上译厂翻译的生花妙笔,中文片名定为《追捕》。扣人心弦的追杀,无法明言的爱情,成为当年中国银幕上仅见的类型片。当杜丘与真由美踏上逃亡之路,两人骑在骏马上,穿过繁华的街市,高仓健那刀削斧凿般的坚毅面容,中野良子那逆风飞扬的长发,以及恰如其分响起的主题曲,都成为一代中国影迷永远难忘的美好记忆。

银幕上,高仓健将一个男人的正直隐忍、重情重义刻画得入木三分,他由此也成为当时很多少女心目中的“梦中情人”。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样一部电影,中日两国的普通民众开始有了文化上的交流,而高仓健也成为日本电影在中国的形象符号。在那之后,高仓健多次来华,成为中日友好的使者。

B

他是艺术工作者心中楷模

据日媒称,高仓健的葬礼是在亲人陪伴下秘密进行的,去世一周后,大家才获知消息。高仓健的离去,一如他在六十载银幕岁月中塑造的柔情硬汉形象一样,沉默,内敛,不愿打扰到任何人。最后陪伴高仓健的朋友告诉媒体,他去世时,面带微笑,表情安详,医院工作人员都忍不住流下眼泪。

高仓健以沉默寡言的“男子汉”形象而闻名,在日本影坛享有至高无上的地位,被称为“云上的人”。从影半个多世纪,他拍摄有200余部影片,获奖数十次,迄今在日本电影界无人能比,极具号召力。他为人热情、正派,人情味浓,性格耿直。在拍摄现场,对年轻后辈从不耍大牌,平等相待。

高仓健不善言辞,他总是将自己藏得很深,试图躲避一切和他私生活有关的问题。关于他的青少年生活,人们只能从他独白式的随笔和他的老友八森稔等人的回忆录中,捕捉到一些零零星星的片断记忆。这位在银幕上以扮演硬汉著称的明星,曾经是个弱不禁风的少年,也曾经饱受战争之苦,而饥饿、病痛与磨难,也正造就了他坚强内敛的独特性格,与其说高仓健是在银幕上扮演硬汉,倒不如说,他是在成功地扮演自己。

戏如其人,艺如其人。作为日本知名度最高的男星,高仓健很少传出绯闻,有的只是一段持续过12年的婚姻,妻子是他的初恋。结婚12年后,在高仓健的生日,也是他们的结婚纪念日那天,妻子意外亡故。在那之后,高仓健终生没有再娶,甚至再没有恋爱过,只是在自己的影片《铁道员》中,多次将爱妻的成名曲《田纳西华尔兹》加进去以表怀念,为男人的责任感和深情大义作了最好的诠释。

C

他是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

上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高仓健在日本、在中国,乃至亚洲,不是一个孤立的存在。他的名字和山田洋次、山口百惠、三浦友和等一批杰出的日本电影人,与充满对历史沉痛反思的《望乡》、《泥之河》、《绝唱》等影片一起,同时进入中国人民的视野,成为中日文化交流中值得回顾的一页。这批日本电影人以其艺术才华,更以其反思战争的勇气、对人类和平的真诚向往,赢得了中国观众的广泛尊敬。

1993年,高仓健曾应邀参加在广州举行的第二届金鸡百花电影节,与著名导演谢晋共同表达了希望中日两国艺术家合作拍片的心愿,可惜因为题材的原因一直未能实现。2000年,张艺谋的影片《我的父亲母亲》在日本上映,高仓健亲临首映式现场并观看了影片,中日两位电影艺术工作者相见恨晚,相约合作。2005年,张艺谋为高仓健量身打造影片《千里走单骑》。电影中,74岁高龄的高仓健用他精湛的演技,跨越国界,跨越语言,感动了所有观众。

三十七年前,僻远的村子,光枝在家门口挂上《幸福的黄手帕》,迎风飞舞着,向勇作示意永恒等候的决心……我想,今日在天堂迎接高仓健的,应该就是这温暖、诗意的一幕吧?

别了,“杜丘”!走好,高仓健。

编辑: 张小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