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日报:河北全面执法公开促警务变革

12.11.2014  13:08

  河北省石家庄市民小张因收停车费问题,与人发生纠纷后被致轻伤。经警方工作,犯罪嫌疑人王某于今年8月投案自首。不久前,小张在家中登录石家庄市公安局网站,进入到“阳光警务执法办案查询系统”,输入案件编号和自己的身份证号后,他看到了案件的最新进展:王某已被依法逮捕,现被羁押于看守所。
  作为推进公安执法公开的一项重点,10月1日,“河北省阳光警务执法办案查询系统”和报警信息查询平台、案件信息查询平台、行政裁决文书公开平台、法律法规查询平台全部开通搭建完成,小张利用的正是其中的案件查询功能。
  “通过自助查询,我可以随时了解到案件办理进度,知道案子没有被忽视。看着不断更新的进展,我知道警察同志一直尽力给我伸冤,心里感觉暖暖的。”小张感激地对《法制日报》记者说。
  今年以来,河北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公安厅党委书记张越和河北省省长助理、公安厅厅长董仚生先后5次召开党委会、厅长办公会专题研究执法公开工作,河北全省公安机关上下联动、步调一致,系统规划、统筹推进,掀起了一场执法公开警务革命,初步形成以群众满意为标准,以窗口单位为重点,以网上网下联动为载体,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执法机制。
  “公开才能规范,公开才能公正,公开才能清廉,公开才能公信,我们的执法公开要真公开、敢公开、大公开。”张越表示,河北公安机关始终站在践行为民宗旨的高度健全完善阳光执法机制,努力提升执法公信力和群众满意度。
【大公开】积极践行阳光警务
  去年以来,河北省公安厅将执法公开作为重中之重,坚持真公开、敢公开、大公开,使执法公开成为公安工作的新常态,法治公安建设取得了新进展。
  自2013年1月起,河北各级公安机关就启用了全省统一的网上执法办案系统,所有案件取消手写案卷,全部在网上流转,实现了立案网上核实、证据网上展示、监督网上进行、审批网上办理、考评网上生成、结果网上公开、案件网上组卷,迈出了执法公开的关键一步。
  今年5月30日,董仚生与公安厅各警种“一把手”签订了《推进执法公开责任状》。各市、县公安机关均成立了由“一把手”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倾力保障执法公开的顺利推进。
  今年10月底前,交管、治安、出入境管理、消防、边防、法制、禁毒等各部门已在本警种系统陆续研发并上线运行手机客户端、微信执法公开平台,11月底前将搭建“全媒介社会服务平台”;12月底前60%以上的行政许可、非行政许可、备案类项目将实现网上受理……
  按照河北省公安厅今年4月统一制定的《执法公开目录》,执法公开内容包括警务公开、办案公开、行政管理公开、网上办事公开4大类,都已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向全社会做出郑重承诺,并明确规定了达成目标的时间期限。
  “执法公开涉及20个警种部门,共60条184个项目。”董仚生告诉记者,这样的公开规模在全国都属前列,当真称得上“大公开”。
  10月1日,原定月底建成的河北省公安厅“河北省阳光警务执法办案查询系统”建设工作提前全面投入使用,这一系统涵盖了所有刑事、行政案件,案件当事人及家属可以自助查询到受立案、办理进度、嫌疑人处理措施及起止时间、行政处罚、执法依据、权利义务、办案民警姓名、联系方式等54项执法办案信息。同时,案件当事人如对案件受理、立案、办理、进展等情况有异议,可直接在网上向纪检、督察、信访部门投诉。
  值得注意的是,该系统的“行政裁决文书公开平台”,打造了全国公安机关第一个将公安行政处罚裁决文书向社会公开的网络载体,实现了向社会公开公安行政处罚裁决文书的“”的突破。
  截至目前,河北公安机关已通过“阳光警务系统”公开了9.1万起案件的办理进程,相关法律文书20余万份;公开了管辖的365种刑事案件、726种行政案件的办理程序、受立案标准和相关办案依据;通过“阳光警务系统”解答群众咨询5000余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为使“透明执法、阳光警务”真正成为公安工作的新常态,河北省公安厅坚持边推进、边总结、边完善、边巩固,先后制定了《执法公开长效工作机制》等一系列工作规范,实现了执法公开步步有指引、事事有标准、处处有监督,夯实了执法公开长远发展的基础。
  “真正变内部公开为外部公开,变选择公开为全面公开,变形式公开为实质公开,这是我们必须完成好的政治任务。”董仚生如是要求。
【大服务】真正让群众得实惠
  交管系统要大力推进“网上交管所”建设,把能够上网的业务全部实现网上公开;治安系统年底前要实现户籍、治安管理业务网上办理,实现治安处罚网上公开;出入境管理系统要让群众足不出户就能申请办理出国境证照;消防系统要深化“网上消防直通车”建设……伴随着执法公开工作的“大公开”,河北省公安机关正在向群众提供着日益精细便捷的服务。
  10月16日下午,一个小伙子拎着大包小包走进邢台市宁晋县公安局“集中办事服务中心”,走到户政窗口前,掏出毕业证、身份证、户口本,咨询办理户口迁移事项。没过几分钟,办事民警就在一堆证件中找出应该留存的证件复印件,审核完毕为其办理了户口准迁证。小伙子面带微笑地在评价器上按出“非常满意”。
  河北创设的公安机关“集中办事服务中心”对现有信访、户政、治安、网安、复议、出入境等窗口单位全面整合,统一外观标识,设置导引牌、公开栏、叫号机、满意度评价器,安排专人服务引导,全面推行“一门式受理、一次性告知、一站式办结、一单清收费、一条龙服务”。
  截至10月底,河北已有7个设区市公安局、198个分县局建成这种“一口对外、一门服务、一站办结”的“集中办事服务中心”。如今,获得“非常满意”评价的多少已成为各公安集中办事服务中心办事民警比拼的关键。
  与线下便民服务同步进行的还有线上群众办事“一网通”。河北省、市、县三级公安机关在门户网站统一搭建开通的“网上执法公开办事大厅”,将涉及公安机关警务公开、行政管理公开、网上办事公开的内容全部通过网络向社会公布,并实现了网上在线咨询、网上办事提示、网上表格下载、网上资料上传、网上业务受办理、网上办事结果告知、网上群众评议等七大功能。目前,河北公安机关共开通这样的“网上执法公开办事大厅”246个,建成率达到100%。
  今年6月1日起,河北全省统一启用“河北省机动车号牌管理监管系统”,各地原有外挂系统一律禁止使用,机动车号牌全部公开发放。同时,系统对机动车选号挂牌过程进行全程监管,确保了机动车注册选号环节的彻底公开、完全透明。通过公开,彻底斩断了人情、关系、金钱的渠道,“号贩子”“证贩子”“包过费”在河北正成为历史。
  “办事公开让群众少累心,警情公开让群众少担心,投诉公开让群众少烦心,案情公开让涉案当事人少揪心,场所公开让群众少疑心。”董仚生表示,河北公安机关的执法公开工作对准了民警执法和群众关切的脉搏,实现了公正和满意双赢。
【大提升】执法规范获百姓喝彩
  今年3月,石家庄市民田某的一辆电动车被盗,民警处警后没有及时进行立案。田某通过网上执法公开服务平台查询无果后,向石家庄市公安局有关部门进行投诉。石家庄市公安局立即调查核实,责令办案单位立即纠正,最终这起案件得到了及时处理,办案民警被追责。田某在回访时说:“没想到打个电话就能解决问题,我感到非常满意。
  河北各级公安机关严格施行网上执法办案单轨制,并将执法办案的全流程音像资料与网上电子案卷并轨,实现从接警开始直至结案移送起诉执法办案全流程可视化和可回溯监督管理,构建起网上执法办案的“黑匣子”,为责任回溯倒查提供了保证。
  据介绍,随着公开的步步深入,河北公安机关的执法质量考评优秀率明显上升,执法瑕疵明显减少,群众投诉举报率明显下降。在公安部近期通报的178起违令典型案件中没有一起涉及河北。
  相关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河北公安机关共开展案件网上考评268323次,发布网上考评通报65000余次,发现执法瑕疵28781个,同比下降19%;河北省委政法委抽查公安机关处理治安、交通事故类案件的瑕疵率较去年下降40%,真正实现了“以公开练队伍、以公开提素质、以公开促规范”。
  河北省公安厅把执法的每个环节纳入标准化、精细化、流程化的轨道,执法公开工作开展以来,全省公安机关已出台各类执法工作规范1393项。执法公开不仅以透明的机制倒逼执法能力和水平的全面大提升,也使公安民警认识到,群众的关注点就是执法的关键点,群众的痛点就是执法的难点。
  “全省正在形成以群众满意为标准,以便民利民为方向,以窗口单位为依托,以网上公安机关为载体,以办事公开、流程公开、权限公开、依据公开、投诉公开、监督公开、案件信息公开和警务信息公开为内容的公安执法公开机制。”董仚生说,执法公开已经成为撬动河北公安机关工作理念、工作方式、办案机制变革的撬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