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场城市活动首次在河北举办

18.05.2015  13:38

河北广播网5月18日消息(河北电台记者智华)今天是第39个“国际博物馆日”,2015年“5•18国际博物馆日”主场城市活动将在石家庄市河北博物院举行。这也是“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场城市活动首次在河北举办。那么这次展览的准备情况如何?又有那些亮点呢?随记者一起去看看。

早上10点钟,在省博物院来参观的市民络绎不绝。

除了南区的《石器时代的河北》、《河北商代文明》、《北朝壁画》《曲阳石雕》等常规陈列,更有看头的要数北区推出“唐山皮影”、“蔚县剪纸”、“武强年画”三个特展汇集了我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三大瑰宝。

在“唐山皮影”视频观看台,赵女士一边观看,一边记录,“以前看皮影并不知道那些制作过程,选皮啊、怎么订啊,感觉其实这样的一项艺术还是挺不容易的,还真的值得保存下来。

在“蔚县剪纸”展区,王老赏的第四代剪纸传人王艳萍正检查剪纸、调色板等材料是否齐全,她高兴的告诉记者,5.18当天她将为观众展示蔚县剪纸的艺术风采,“主要是做剪纸的传统的雕刻技艺,点彩的展示,最精彩的是色彩,在全国各地只有蔚县才有彩色剪纸。

除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出,在五展厅记者发现“观我——时间都去哪儿了”图片展也是格外引人注目。通过石家庄市民1969年至1981年的100多张老照片,北京姑娘大萌子和父亲1982年至2011年的30幅合影等,展示了清末至今百年来中国普通人的生活状态。

参加过抗美援朝82岁的老兵岳宜贤仔细的观看每一幅照片,“回想漫长的艰苦岁月,用三句话来表达参观的感想。第一不忘过去,第二句珍惜今天,第三句话创造更美好的明天。

不仅有丰富的实物展出,记者了解到为了让观众方便快捷的观赏展品,河北博物院增加了微信导航时时讲解,纪录片视频循环播放等新的观赏方式。在南展区门口的六台三维立体还原导视系统吸引了不少游客驻足观看,7岁的赵明和爸爸在展示屏上试着用手放大旋转文物图像,欣赏每一个细节,“像金箍棒一样,能变大能变小,而且还能看的特别清,特别好玩。’

省文物局局长张立方介绍“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场城市活动首次在省会石家庄举办,对  河北是个机会,也是种信任,“我们的优势是去年我们这个馆,全面的正式开放。目前受到各方面越来越多的关注;另一方面我们正在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河北的文化优势应该说非常重要,我们是文物大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及我们的藏品都有非常重大的多元的价值。

河北博物院院长罗向军:“开馆了不到一年的馆,老馆的基本陈列的展出是非常有限的,现在到了南区我们的基本陈列,就古代部分就占了一万两千平米,基本陈列就5000多件。咱们还有现代部分。所以展出的文物成倍的增加。

据了解, 5月18日河北博物院将启用河北博物院明信片门票,观众可在河北博物院临时邮政服务网点加盖邮戳、营业日戳现场寄送。另外还不少专门为孩子们设计的活动,快乐学堂将陆续推出“ “燕赵长歌——学唱河北梆子” “花叶作色——学做魏县织染”等非遗传承少儿专题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