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无极老夫妇做挂面40年,有人用微信卖到全国各地

21.11.2014  11:58

  40多年来,无极县马文山、刘文宣夫妇坚持做纯手工挂面,深受大家欢迎,最近有人用微信卖到了全国各地。可老夫妇年已古稀,产量有限。这种手艺工序繁琐,无人传承,令人伤感。

  13日凌晨四点,全村人还在睡梦中,72岁的马文山就起床开始做挂面了。“雨天不能做,阴冷天不能做,做手工挂面全靠晴天。”老伴儿刘文宣说,上个月马文山摘柿子,从树上摔了下来,养了一个月才好些了,现在全靠70岁的她和面。

  面粉加增白剂后,和出的面没有劲儿,不能做手工挂面,所以他们专门挑本色面粉,加入食盐和水,在大缸中反复揉压增加弹性。“早年马家很穷,兄弟多吃不上饭,就跟着姑姑学做挂面。那时很多乡亲家做挂面,赚不了几个钱,不过能剩点挂面顶针(边角料)吃。”刘文宣说,靠这门手艺夫妻俩拉扯大了三个儿女,如今儿女们有的在北京,有的在石家庄,家里只剩下他们俩。孩子们想让他们到城市里养老,可他们还是不愿放下手艺。“每天做点挂面,全当锻炼身体。”马文山说,以前身体壮实,每天能做150斤挂面,现在身体不行了,每天只能做60斤。面和好了,开始长时间醒面,让水和盐在面团中充分渗透、发酵,变得越来越有劲儿。

  面醒好了,马文山将面团切成几块,然后在案板上搓成大拇指粗细的面条,并盘在大盆里。随后,马文山又把长长的面条从盆里取出反复揉搓,直至筷子粗细。然后再醒一段时间,之后马文山将细细的面条,缠绕在两根木杆上,最后放入专用的箱洞中,等几十对木杆都绕完放入箱洞,再用棉被和草苫盖起来,再醒一遍。等面醒好了,刘文宣就把绕在木杆上的面挂到墙上用力拉,从20厘米一圈儿的细面条拉成1米长一圈儿的超细面条,然后再放进箱洞继续醒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