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水上邮差”的无怨坚守 ——记全国劳动模范刘保朝

24.07.2015  13:13

  一个人,用一条笨重的铁船、一辆破旧的自行车,踏出了库区曲折孤寂的水上邮路。一颗心,靠一张张报纸、一封封信,架起了库区人家与外界一座充满浓情厚意的桥梁。17年,短暂人生的漫长岁月,他,踩积雪,冒风雨、顶烈日,日复一日、不离不弃、默默坚守,一个“水上邮差”大山般的脊梁、似水的柔情,被人们热情地传颂着……

  他就是宽城满族自治县邮政局桲罗台支局的邮递员—共产党员刘保朝。

  宽城满族自治县潘家口水库,方圆85平方公里库区散落的人家里,每天都在等待着刘保朝,等着他带来山外的消息,捎来一袋米、一袋盐、一袋味精、一包包火柴……

一个决定,换来一辈子无怨坚守

  潘家口水库蓄水之后,那些散落在一条条山沟沟里的一户户人家就再也不能随意进出几十里外的集市了。一条长长的水路、无数条弯弯曲曲的山路阻挡了乡亲们的脚步。邮递员,是乡亲们与外界联系的唯一使者。

  可是,就在1999年,乡亲们家家盼、天天想着的这条承德市唯一的一条水上邮路却没了邮递员。由于路途遥远加上每月只有150元的工资,这条艰辛的邮路让许多人望而却步。

  刘保朝来了!

  当时,刘保朝的大哥在桲罗台邮政支局工作,看着一条中断了数天的邮路,大哥找到弟弟救急:“你先干着,等找到合适的再说”。

  那时,刚刚32岁的刘保朝正盘算着利用自家门前得天独厚的一湖清水好好地搞水产养殖,大哥的话重重地敲击在他的心上,他也生活在库区,他知道库区的百姓离不开邮路啊!

  “那我就试试”。作为共产党员,刘保朝觉得他应该做这件事。

  于是,刘保朝搁置起自己的“水产养殖梦”,第二天便上岗了,这一干就是17年。从当初1500元的报刊流转额,发展到现在3.5万元流转额,十七年的时间,增长了20多倍。 库区的居民大都以户为单位,散居在水库边或深山里。他负责的85平方公里范围内19个固定投递点,涵盖独石沟乡全部6个行政村,另加桲罗台镇两个行政村。一个山坳里只有一家、一个山梁上仅仅一户的特殊村落分布,使刘保朝需要下了水路上山路,下了山路走水路,忙活五天的时间才能完成道段投递。

  刚开始,取报、送报,刘保朝都搭借别人的船。为了方便,半年后,刘保朝自费花了8000多元钱买了一条旧铁皮船。从此,无论刮风下雨、数九寒天,宽阔的水面上,总能看见刘保朝驾着铁皮船执著、忙碌的身影。

  从他家到桲罗台邮政支局需要走20余公里水路再骑自行车走5公里,取回报纸和包件以及其他用品回到家,投递到最远的贾家庵村也有20公里,加上其他投递点,总里程最少也有80公里,还需攀爬过大大小小几十座山梁。一次完整的取报投递,往返少说也有100公里,每5天一个周期,中午就在船上以自带白水和凉馒头为午饭。今年47岁的刘保朝,在这条山高水阔、地广人稀的85平方公里的邮路上,寒来暑往跋涉了17年。

  “我对这份工作有了感情,只要乡亲们需要我,这份工作需要我,我就会一直干下去,直到退休”。

  由于工作时间长,作息时间不定,他患上了胃病,经常胃痛、头晕。长期的风吹日晒雨淋,感冒发烧是常有的事。有几次重感冒,体温高达39度,医生为他开好了病假单,县局领导也批准他休假养病,并调配其他人暂时负责邮件投递,但他考虑到换人顶班,会因邮路不熟,影响投递质量,便带病投递,坚持把邮件派送完才放心下班,回到家里再吃药、打点滴,就这样一直坚持,当他看到群众接到邮件、信报后的喜悦心情,就有一种虽苦犹荣、虽苦犹甜的感觉。

  乡邮投递虽是一件很平凡的工作,却是一条亲情、友情的连接桥,一条群众脱贫致富、传递各种知识的信息路,因此每当看到好的致富信息、养殖信息他都会及时向群众推荐,许多人因他带来的信息提高了经济收入。

一份热心,带给乡亲春风般感动

  在刘保朝的邮船上,除了报纸、信件,冬天的两件棉衣、夏天的两件雨披,雨伞是他每天必须带在船上的。他说,库区的天气说变就变,那是为经常搭乘他船的乡亲们准备的。

  独石沟乡位于潘家口水库中游,仅有的1300多口人分散居住在环库区4万亩水面周围的大小沟岔中,购买生活用品成了这里居民生活中的一大难题。5天出库区一次的刘保朝就成了乡亲们的“运输大队长”。米、面、油、盐、酱、醋、茶、味精、火柴、药品、配件……无所不包,大部分“货款”都是由刘保朝预先垫付,而刘保朝的船也成了许多人的免费“公交船”。他还是个能人,曾经在卫校学习过,会打针,掌握医学基本知识,还曾参加过县烹饪比赛,拿过奖。

  蓝旗地村支部书记刘振彪说,“他取信、送信本来就很辛苦了,但只要谁家让他捎东西,他从没有落下或忘记,风雨无阻、任劳任怨”。蓝旗地村村民韩秀君快人快语,说起刘保朝,一脸的敬意与欣慰。“保朝最好了,把药捎回来,还会为病人打针、输液。”一提起刘保朝,乡亲们就争着话头你一言我一语说着他们与刘保朝之间发生的一件件、一桩桩细微的“小事”……

  刘保朝觉得这些都是天经地义的事,他说:“做事尽量替别人着想,老想着自己就太自私了。

  为了准确及时地将每一封信、每一张报纸、每一样捎带的东西送到乡亲们的手里,刘保朝与每一户人家商量投递的时间和地点。这么多年,经他手的任何东西从没有丢失过。刘保朝说“做事要守时守信,做人要踏踏实实,如果不讲信誉,时间长了就立不住脚了。”   

一份坚守,赢来百姓如山的敬重

  刘保朝的家门前就是葱郁的青山,门右50米便是一湖碧水。17年前,如果按照当初的想法搞“水产养殖”,他就不会像今天这样清贫;如果今天,以他妻子的一手好菜及他家独特的地理位置搞库区农家游,他也一定不是现在的生活状况。

  妻子、两个孩子穿的衣服基本是亲戚家穿剩下的,2002年,女儿得了过敏性紫癫并发肾炎,为给女儿治病东拼西凑的5万元钱,如今刚刚还清。而刘保朝自己,这些年几乎没有买过任何新东西,他利用本就不多的闲暇时间开拓出一块巴掌大的“溜坡地”,供全家一年的蔬菜消费。虽说现在有1800多元工资,但女儿在外地上大学,儿子在县城上高中,往往刚发完工资就捉襟见肘了。

  刘保朝家紧邻的3户邻居除一家已搬出山外,另两户人家也都出去在矿上打工并在外面买了房。而一些搞水产养殖的村民,每天最少也收入200元左右。曾有人劝他,就你挣那点儿钱,不如每天打点儿鱼呢!刘保朝不为所动。

  他的铁邮船每3年就要换一套柴油机和下桨,至今已经换了4套,每一套需要花费3600元,这些钱全部是他自费。他说,单位困难,我不能提。

    崎岖、孤寂的邮路,有枯燥,更有不可知的危险。冬天,湖面上横七竖八的冰缝,处处暗藏玄机,稍不留神就摔个实实在在的大跟头;春寒料峭时节,在湖面上一不小心,就会掉下去,为了意外时有逃生机会,刘保朝在寒气逼人、气候突变的行船时刻,不得不脱掉身上的棉衣,与恶劣的天气“赤膊抗衡”……

    刘保朝每天都是顶着星星出发,踏着月光归来,夏天划船,冬天库区结冰,只能支冰车,甚至几次掉进了冰窟窿里;但刘宝朝数十年如一日,始终默默无闻工作在水路投递一线。

  2014年冬天对于库区来说是个暖冬,库区河面处于半结冰状态,投递邮件只能走崎岖山路,坡高路陡。他早晨四点钟就得起床,顶着星星,拿着手电,冒着凛冽的寒风,扛着邮件走近一个半小时的山路,翻越当地最高的五道沟山梁,才能赶上西卜子唯一班次班车投递邮件,这份艰辛是普通人所不能坚持的。

  冬天进屋一身冰、夏天进屋一身水,是刘保朝的形象写照。

  一次,他像一个“冰人”似的走进家,媳妇刘月环赶紧帮她换上干衣服之后又把他撵出屋子,让他围着山梁跑,直到满头大汗。尽管如此,在刘保朝的身上还是留下了很多“记号”:门牙摔掉了、胯骨磕青了、关节时常酸痛,而那个被摔晕过去的记忆他怎么也抹不去,他从此怕冰, 就是这样,刘保朝也从来没有动摇过。

  他至今还清楚地记得,一次他的船坏在了半路上,他打了一个电话,接电话的人立刻就赶去帮忙。这一次的回报,再一次坚定了刘保朝在这条邮路上走下去的决心。在潘家口水库库区方圆8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刘保朝是最受欢迎的人,无论走到哪里,留他吃饭是乡亲们对他最质朴的敬意和感激,但刘保朝却觉得很不好意思,怕打扰了人家,都婉言谢绝了。 

  身为共产党员的刘保朝在工作中始终严格要求自己,17年来,他送出的邮件、报刊、信件无一损坏丢失。他知道,远处,有等待、有期望;那条铺满劳累和艰辛却又充满无尽情意的路,在他的脚下无限延伸着……

  由于工作出色,于2006年被评为承德市“平凡之星”、市级“优秀共产党员”、2007年被授予县级“十大杰出农民工”、“优秀共产党员”、2007年被市邮政局评为优秀投递员、2007年被授予河北省邮政系统劳动模范,2009年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五一”劳动奖章;2015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2015年被河北电视台拍摄制作公益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