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教育面面观

05.06.2014  18:06

家有女儿6岁了,入读一年级已有半年时光,琴棋书画虽比划得有模有样,却两事懵懂:数和字。为此,我常出入其班主任办公室,有时取经学“”,有时耳提面命,奈何我这当妈的已经急得是油回磨转,女儿却常常淡定:“老师明天还讲……。

静下心来思索问题所在:或许课堂授课是以讲解为主,孩子年幼,无法将理论转化为实际应用,导致做题无果、阅读困难,归根结底,还是对社会上的人、情、事和与之相关事件的模糊认知相关,对由文字组成的文章阅读有困难,同理,对阅读数学题干,理解题意产生困难,造成对数字不敏感。

随着“五•一”到来,我决定带女儿进京,亲临文化中心、政治中心去开启一场醍醐灌顶式现场教育。5月1日早上4点25分,我们到达天安门广场时,那里已聚集了许多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待天色渐渐亮,东方吐出了鱼肚白时,国旗护卫队踏着整齐的步伐走向升旗台,走在前排中间的战士,手里举着鲜艳的五星红旗,庄严地走向升旗台,国歌起,擎旗手将国旗展开、抛出。孩子的脸一直向上仰起,一字一句地唱着国歌,升旗仪式毕,女儿念着“国旗与太阳一同升起”。她告诉我:“妈妈,我想给你背一篇课文《我多想看看》:遥远的地方有一个北京 我知道那是祖国的首都 我多么思念 我多么思念……

我顿悟,儿童对于某些知识虽已学习过,但缺少具体事物的支持,思维无法被激活,知识便只能是“高大上”,一旦有了对位场景,原来的储存被激活,文字便是现场的描述,孩子当然能理解。

我欣喜,随即给女儿又讲解了什么叫做“东方鱼肚白”以及她佩戴的红领巾为什么被称为“红旗的一角。

转身向南,来到人民英雄纪念碑前,手持望远镜仔细观看碑身浮雕。从东面第一幅“销毁鸦片烟”讲起,最后来到碑身的正面,看到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胜利渡长江,解放全中国”。从一个一个历史事件入手,用浮雕图片对应,再加上我的“旁白”,还真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看完之后女儿又发言了:“我说怎么上次到我们学校来的老爷爷戴了那么多章,原来他就是’革命’。

我又欣喜,原来阳春白雪般地知识就这样融化进了她的小脑袋中。

随后,我又带女儿来到中国科学技术馆参观学习,丰富的科学知识搭承着一个个模型载体展现在儿童面前,互动体验式学习浸透每一个科学情境,并且鼓励孩子们动手探索实践,从知道“这是什么”到“为什么”,甚至是“我来发现”。

返石后,我再欣喜,女儿拿起了班级订阅书籍“三毛从军记”,我问“怎么看这本,讲三毛不是好几本呢?”“这本书里三毛当兵了,我去北京看到了好多当兵的”。晚上还自己动手洗了自己的红领巾。

一场旅游,带来了一个全新的教育思维,就是基于儿童天性的教育,依据孩子的生理发展期,实以启蒙重于一切,牢记启发二字尤为重要。

编辑: 郑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