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亚洲新经济峰会】赵治侠:货币流通的本质规律

26.01.2015  18:34

  2015年1月23日-25日, “APEC后经济时代·中国企业新力量”首届亚洲新经济峰会,在北京隆重召开。这场由亚太新经济研究院举办的经济盛会,是以研究和探讨新经济形势下企业发展变革问题、解读热点政策、促进企业间合作与交流为主旨,站在APEC后经济时代,深度思考形势与时机的时代辩证关系,力求为处于全新发展环境和竞争格局下的企业提供最前瞻的讯息,引导企业顺应变革,做好转型升级。

  论坛上,中国知名货币研究专家、民间金融专家赵治侠先生的发言和观点引发了论坛的高潮部分,针对 “货币流通规律”他在现场进行了个人观点的分析介绍,引起了现场受众的不同凡响。发言中提及到赵治侠先生的主讲的一档金融类讲座节目《融通天下》也得到了现场来宾的热切关注。

  论坛第二天,应主办方邀请,赵先生针对“货币专题”又一次与在场观众进行了深度的交流与探讨。赵治侠指出,市场上流通的货币是由央行发行的基础货币和流通中“创造”出来的派生货币这两部分组成。一定时期内货币的流速和总量与市场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当市场预期看好,盈利性交易机会增多时,货币就会通过银行或证券市场等部门和机构的经营手段和金融工具大量的派生出来,促使货币流速加快,流通总量增多;反之,市场环境较差,企业不敢投资,银行不愿贷款,货币派生率降低,货币流速慢总量萎缩,社会流通的货币就会变得越来越紧张。因此,央行发行的货币不会以固定的量在市场上流通,相反,货币的流通是以市场环境的变化为依托,流速或快或慢,总量或多或少而不断起伏变化的。

  赵治侠认为,衡量和体现社会财富的价值是货币的重要功能之一,当市场环境好交易机会增多货币流速加快后,社会的资源和资产价值就会得到提升,自然的就会通过货币的形式,将价值提升的部分在价格中表现出来。通常我们看到经济繁荣初期,社会商品价格都会有一定的涨升,但社会财富却被更多更快地创造出来。这就是经济学家们津津乐道的低通胀高增长的经济发展形态。但是,当一定时期内社会创造财富的速度跟不上货币流速过快的节奏时,社会货币流通总量会过度膨胀,衡量社会财富价值的价格就会失真,引发市场秩序混乱,形成社会经济的泡沫。

  赵治侠认为,但怎样看待楼市调控政策限制货币的流通是值得研究的问题。应当看到,由于各个行业或经济领域投资回报率的差异,货币在各经济领域的流速和总量也是不均衡的,因为货币总是向盈利水平高的领域流动和集中。一般情况下,一个行业或领域的利润潜力被流入的货币挖尽后,在市场自发的调解下,又会流向其他有盈利的地方。但是,我国的经济体制还很不完备,非市场因素仍在较大程度上影响着货币的流向和总量,市场还缺乏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在某些时候只能借助行政的力量,将货币引导到应该流入的行业或领域。

  峰会现场,主办方还邀请到了知名经济学家、企业家、战略管理专家、经济评论员等各界学者大咖进行了精彩智慧交锋,引导受众正确认识目前经济形势,及时调整经营理念,对促进企业良性发展,推动经济增长起到积极的作用。

编辑:【梅雪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