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渠道新模式让农超对接更“亲密”

17.10.2014  11:24

本报讯 (记者 焦莉莉) 日前,我市在人民会堂召开“农超对接”洽谈会暨农产品展销会。当天,北人、保龙仓、天元超市等企业与专业合作社签订的协议额达5200万元。

记者采访发现,与以往的农超对接相比,此次洽谈会出现了网络平台、订单式销售等新渠道和新模式,让农产品产销衔接更紧密,不仅减少了其中流通环节,使农民和消费者的利益也达到最大化。

新渠道让产销衔接紧密

虽说是农超对接洽谈会,但参与人员除了农业合作社和超市、连锁经营企业外,采购商中还有很多大型厂矿食堂、大专院校食堂、大型餐饮企业、社区惠民店的代表;另外,还出现了网络平台的身影。

据了解,在河北慧聪建设的农产品交易平台上,可以为客户提供信息、质检、交易、结算、运输等全程电子商务服务。“这不仅规范了交易流程、交易行为,还能大大提升特色农产品在全国的定价权和话语权,推动线下交易以及生产流通环节的透明和诚信。”河北慧聪经理崔泽春说。

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是破解蔬菜流通最后一公里难题的措施之一。”市商务局行业建设体系处处长孙立新认为,这种新渠道可有效解决农民卖菜难、市民吃菜贵的矛盾,并推动农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建设。

新模式提高生产计划性

采福客的展位上摆放了十多种新鲜的蔬菜和瓜果,一些参观者现场品尝过后,询问:“从哪里能购买到这些蔬菜呢?”“我们采取会员制,直接把蔬菜配送到家,实现‘农厨对接’。”公司业务部经理李皂利说,利用网络平台,根据会员的订单采摘蔬菜,再通过净菜、分拣、组配、运输环节,将新鲜的产品在24小时内送到消费者手中。

他介绍,这种订单式销售模式,不仅减少了产品中间流通环节,降低了流通成本,还提高了生产的计划性,可避免因产量过剩造成的浪费。

坐落在裕华区方村的西京北蔬菜专业合作社,今年也专门辟出100亩地专走订单销售渠道。“所有有机蔬菜采摘后5小时送达消费者手中,每周配送一次,每斤蔬菜12元。”合作社负责人郭会勇告诉记者,这种模式的蔬菜销售利润比走超市和农贸市场要高10%。

整合资源推进农超对接

近年来,我市采取系列政策和措施,采取农超对接以及农场对接、农校对接等促进农产品产销衔接。今年上半年,市区6家大型连锁超市41家门店,累计对接的农产品生产合作组织(包括基地)达到850余家,生鲜农产品经营面积达到5.82万平方米,生鲜经营量5.8万吨,销售额达到5.58亿元。

目前,不少企业还在积极探寻农超对接的模式,整合资源、优化渠道是业界努力的主要方向。北国超市生鲜采购部经理史云伟说,根据产品结构将采购模式划分为“超市+专业合作社(专业公司)”、“超市+经纪人+农户”、“超市+农户”三种采购模式,通过规模化、品牌化建设,努力寻找和培育比较稳定的供应商,从而达到优化采购渠道、降低采购成本的目的,实现农户、超市、消费者三方共赢。

编辑: 张小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