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实现“严管”目标之我见

30.10.2014  12:02

  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是对现行登记、审批、监管制度的重构,核心是“宽进严管”。“宽进”,可以从体制机制层面最大限度地为市场主体松绑,释放市场竞争活力;“严管”,可以确保放而不乱。但“严管”管什么?怎么管?这是摆在各级工商机关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后,监管重心转移

  监管方式由单项监管方式向综合监管方式转变。之前,工商监管主要靠举报、巡查发现问题,这种手段过于单一,且耗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因此,监管方式必须顺应改革潮流,由单项监管方式向综合监管方式转变,建立市场主体信息公示、信用约束机制,发挥司法救济和刑事惩治、社会组织的监督作用,推进工商体制改革,实现工商“大监管”目标。

  监管重心由登记事项向市场主体经营行为转变。注册资本准入条件放宽,公司登记实行注册资本认缴制,企业年检制度改为年报告制度,这意味着登记事项监管已经不是监管的重心,对市场主体登记事项的监管将逐步弱化,而对市场主体经营行为的监管将进一步加强。工商机关将加强对各类商品交易市场的规范管理,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强化商品质量监管,严厉打击侵犯商标专用权和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的违法行为,严肃查处虚假违法广告,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

  二、降低准入门槛后,“严管”面临新的挑战

  市场主体迅猛增加。实行注册资本认缴制,最大限度地为投资者营造宽松的创业环境,这促使市场主体在短期内大量增加,而这些市场主体可能良莠不齐,有意或无意的违法行为会增加,工商严管将面临新的更大压力。

  假冒伪劣商品短期内不会减少。市场主体大量增加,相互之间的竞争愈来愈激烈,许多经营者在生意青黄不接时、在挣钱的欲望超越诚信理智时,或许会铤而走险,实施制假售假、以次充好、侵犯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等不正当竞争行为,这需要工商部门加大执法力度,严格监管,大力维护市场秩序。

  市场秩序问题具有区域性特征。近年来,毒胶囊、毒蜜饯、假羊肉等相继被媒体曝光。这些事件有一个共同点,即具有区域性,加上地方保护,形成恶性循环的产业链,最终演化成系统性市场秩序问题,一发而不可收拾。因此,区域性市场治理至关重要。

  垄断经营依然是块硬骨头。一些大型企业,仰仗着独特的资源优势,在经营过程中自立霸王条款,服务质量跟不上,让消费者怨声载道。今后,怎样对这些企业进行严管,依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

  消费者维权意识越来越强。新修订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已于今年3月15日施行。新《消法》规定,消费者在七天内有“后悔权”,禁止泄露消费者信息,由经营者证明产品无瑕疵,精神损害赔偿入法,遇到消费欺诈获三倍赔偿等。通过各大媒体的连续报道,新《消法》的相关规定已经深入人心,消费者的维权意识越来越强,这就意味着今后工商部门接到的投诉、举报会越来越多,切实保护好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求偿权、监督权等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工商监管必须在“”字上下功夫。

  对重点行业的监管任重道远。以北京市房山区为例,该区的重点行业包括危险化学品、液化气、成品油批发零售、烟花爆竹、娱乐场所,电子游戏、网吧、桑拿按摩、农资等,对这些行业的监管效能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以及辖区经济发展。在执法实践中,对这些行业的监管不同程度地存在执法主体不明、专业知识缺乏、多头管理等问题,工商执法人员面临多重压力。因此,对重点行业的监管依然任重道远。

  三、适应新形势、新变化,创新监管方法

  1.用多元化方法发现问题。

  树立问题意识。问题意识不仅仅是一种思维方式,更是敏锐的眼光和广阔的视野,只有带着问题去工作,才能真正发现问题,这也是新形势下工商干部必须具备的素质。

  提高发现问题的能力。当今社会,市场主体多元化、经营业态多样化、营销方式现代化、市场竞争激烈化、违法手段隐蔽化。在这种情况下,必须提高学习的针对性,不能泛泛而学,而要带着问题学,进而在实践中把知识转变为发现问题的能力。

  掌握发现问题的方法。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分析梳理发现问题,根据投诉举报发现问题,根据商品质量监测发现问题,分析案件发现问题,根据上级工作部署发现问题,根据媒体报道发现问题,通过网络舆情监测发现问题,通过局所联动发现问题。这些都是在监管实践中摸索出来收集信息、发现问题的有效方法。

  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切实转变监管理念,实现监管主体从单一到多元、监管格局从封闭到开放、监管环节从“末端处罚”到“前段防范”的转变,夯实以经济户口为核心的监管基础,探索监管方式方法改革,建立健全新的监管机制。

  2.通过专业化监管实现严管。

  新形势下,原有的监管执法模式已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必须在此基础上,创新监管模式,以科学、有效、针对性强的专业化监管代替综合性监管,从而实现“严管”。笔者认为,可以探索实行项目式监管方法,即基层工商分局对辖区难点、热点问题进行梳理,对梳理出的大问题予以立项并设置项目监管组,实行专项监管的工作模式。项目监管组由3-5人组成,针对发现的大问题进行专业化监管。如,对服装商标侵权问题,成立专门项目监管组,研究服装商标侵权形成的原因、侵权涉及到的相关法律、解决的方法等,从而通过专业化的监管,实现对服装市场的“严管”目标。

  3.通过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实现“严管”。

  抓紧建设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是国务院向各省区市人民政府提出的要求,是工商登记制度改革的一项基础性的工作。从某种意义上说,这项工作决定着工商登记制度改革能否成功,会不会打折扣。笔者认为,建立完善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应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收集信用信息。工商部门采集市场主体、执法监管等信息和相关社会信息,形成信用信息资料库,可以让任何人上网查询。二是评定信用等级。对采集到的信息,根据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遵纪守法、诚信经营等情况,确定企业信用等级,等级可分为A(优秀)、B(良好)、C(合格)、D(较差)、E(差)五个级别。三是制定负面清单。对未报送年报且未超过3年的、不在注册地经营的列入异常经营名单;对存在一般失信行为的,列入提醒名单(灰名单),对存在较严重失信行为的,列入重点监控名单(黄名单),对存在严重失信行为的,列入限制约束名单(黑名单),并标注D、E等级。四是实施信用奖惩。建立信用惩戒机制,对一直保持A、B级的企业进行奖励;对C级企业进行帮扶,及时开展行政指导;对D级企业进行警告,责令改正;对E级企业进行严惩,做到“一处失信,处处受限”。因此,让存有侥幸心理的企业不敢违法,一旦违法将付出沉重代价。五是承担社会责任。充分利用各种媒介做好优秀企业形象宣传工作,以榜样的力量激发市场主体创新发展模式,积极服务社会公益事业;指导企业健全自我管理机制,提升企业文化和职工素质,强化社会责任,为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作出应有贡献。

  4.集中各方力量实现社会化大监管。

  在当前形势下,市场准入放宽了,市场秩序需要政府各相关部门协同维护,全社会共同治理,“严管”绝不仅是工商部门一家的事,也不只是个别政府管理部门的事,还涉及社会方方面面。工商部门要主动作为、大胆作为、创新作为。对内,改变过去单兵作战、各自为战的状态,将各机构监管力量整合为一支执法队伍,改进监管方式、方法,提高监管效率和监管质量,提升工商执法公信力;对外,积极推进企业信用信息公示平台建设,为社会参与监督和行业组织自律创造条件,全面营造宽松平等的准入环境、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 □北京市房山工商分局 张玉河

                                                                                                                                                    来源:中国工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