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对木兰林管局“近自然育林”工作深入采访

20.08.2015  11:27

      8月13日,新华社公开发表题为《“做科学育林的实践者”——走进河北木兰围场国有林场管理局》通讯,对木兰林管局近自然育林工作进行了深入采访报道。
      该报道指出,长期以来,我国由于缺乏科学的育林理念和技术,造成林地生产力极大浪费,林地潜力长期得不到有效释放,致使森林生态功能和森林产出不可持续。报道指出,自2010年以来,木兰林管局通过“近自然育林”新举措,跳出“砍了造、造了砍”的简单轮回,兼顾生态和经济需求,成功地探索出一条绿色崛起之路,其先进经验和做法主要体现在3方面内容。
      一是面对差距,拷问自身,找到症结。木兰林管局通过与德国林业技术的交流,了解到世界上林业最发达的国家如何发展林业、利用林业。德国1.65亿亩的森林面积,不仅满足了国内木材需求,还成为木材净出口国。年采伐量为每公顷8.7立方米,销售额约为1000亿欧元。而木兰林管局从2005年至2010年,年均可采伐限额12万立方米,年均实现销售收入不足5000万元,单位面积产出竟不足德国的百分之一!通过深入研究、深刻反思,该局找到了“经营理念落后,科学育林技术缺失”两大症结。
      二是反思老做法,学习新理念,积极探寻新出路。木兰林管局在全面总结反思,厉行改革,从2010年开启了科学育林、绿色崛起之路。他们通过引进德国先进育林技术,创立“以近自然理念为指导,以目标树为架构的全林、全流域经营”的木兰育林新模式。5年来,木兰林管局通过科学育林、流域经营,新增造林面积13.2万亩,森林覆盖率增加6个百分点;全面取消皆伐作业,减少皆伐面积3.2万亩,减少皆伐消耗木材24万立方米;科学抚育森林61万亩,清除贬值森林资源30万立方米,年均增加优质资源20万立方米,且增速呈加速之势。木兰林区森林质量、生态价值、经济价值、景观价值实现了巨大提升。
      三是“近自然育林”使木兰林管局成为中国多功能森林经营的探路者。文章通过对欧洲著名林学家、德国弗莱堡大学教授海因希里•斯匹克的采访得知,木兰林管局是中国多功能森林经营的先行者。通过持续不断的努力,木兰林管局的森林经营工作引起了国家的重视和全国林业同行的认可。2014年,木兰林管局被国家林业局确定为“中国北方地区森林经营实验示范区”。报道还引用了中国林科院研究员侯元兆的评价——“木兰林管局的森林经营实践,全面创新了中国森林经营理论。”(木兰林管局  王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