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工作者要唱响“真善美”的主旋律

11.06.2014  12:40

张璇

当今的中国资本积累迅速扩大,各种思潮迅速传播,在物质发展与精神发展并不匹配的当下,文艺工作者应在名利、销量、人气和多元的思想中牢牢把握住自我,将普世、永恒的真善美融入文艺作品的点点滴滴,创作出更多贴近人民、贴近群众的文艺作品。

做好“”,需要潜入生活的深水里捕捞大鱼,准确把握当下某个群体的心理特征,创作出适合他们的文艺作品。空想杜撰出的虚浮奢华殿堂并不能引起广大受众的共鸣,更会适得其反。要将眼光放大,在反映特定群体现象时也可以引入社会思考,避免剥离感。

做好“”,要发挥文艺作品的积极引导作用,在纷乱的、快速变化的世界中发现人性的善良与美好,创作出能够带给受众勇气与力量的作品。对“”的表现和批判也是对“”的呼吁与期待,在遵从文艺作品创作规律的前提下更多地扬“”,是对中国社会风气的重塑与改进的一大支撑。

做好“”,当前更重要的是培育大众对“”的鉴赏能力。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很好地回答了这个问题。文艺作品应紧紧围绕这一价值观。那些为了追求眼球效应,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背离的低俗化、庸俗化的文艺作品应该受到抵制。文艺作品应充分发挥自己亲民作用,真正使民众对“”内化于心,在心灵中产生共鸣,在精神上聚集价值,在思想上形成共识,成为思想的指引、精神的追求、价值的坐标。

编辑: 张小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