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就是力量

24.02.2016  10:17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

  走向富强的中国,需要从形象上、精神气质上体现出一种大国的文明。它是国家软实力的充分体现,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要求,是人在权力意识上、审美上、精神层次上提升的内在外在需要,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组成部分。

  文明的力量源自习惯养成。

  有信仰才会有道德自律精神,道德自律是精神文明的最高实现方式,文明体现于真实的日常生活。许多出过国的人都对一些国家文明交通习惯印象深刻,行人过马路,汽车会远远地停下来,礼让行人。为了约束人们日常的行为习惯,有的国家还制定了相关法律,将排队加塞、随地吐痰、随地大小便等列为轻犯罪行为,违者会被拘留或罚款。

  一方面是加强管理,一方面是重在养成。社会成员每个人的自重、自警、自省、自律,共同自觉遵守制度规定,才能让文明变得真正有力量。

  文明的力量强于贯穿融入。

  梁思成先生说:“城市是有生命的,它像人体一样有经络、脉搏、肌理,如果你不科学地对待它,它会生病的。

  精神文明如血液一样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通达城市发展的每一个神经末梢,传输的是正能量。有了它,城市发展的“发动机”就会降低内耗,输出更大的功率,保障城市的各个器官有条不紊,城市的精神长相就会向善向美。

  文明的力量大在传递放大。

  文明的力量不是在做“加法”,而是在做“乘法”。我们每个人迈出一小步,就会使社会迈出一大步。

  比如,全社会开展的“光盘行动”就好像是一盏灯,灯光照到哪里,哪里就多一些节俭,让人人都懂得“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盘盘净餐,养成良好习惯,人人节俭,富家利国民欢。

  市民素质高一分,城市形象美十分。一日文明平凡,一生文明伟大。一人文明是盆景,众人文明是风景。日日讲文明,人人讲文明,才能时时见伟大,处处好风景。

  让好风景成为好风尚,只有好风尚才能滋养好风景。让我们行动起来,共同抵制不文明行为,汇聚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的强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