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风整顿专栏之孝道——易连祥:我的母亲
母亲离开我们已经25年了。这25年来,不是逢每年的母亲节才想起已经走了的母亲,也不是每年的若干个节日才想起已经走了的母亲,更不是那个特定的日子才想起已经走了的母亲,而是一年的365天,天天想起已经走了的母亲。当工作生活学习顺利时想起母亲,当工作生活学习不顺利时仍然想起母亲,如此这般,无非是想和母亲一起分享一切,或从母亲那里得到关心支持和帮助。母亲走时,我22岁,她是被至今还没有被人类征服的万恶的病魔夺走了宝贵的生命。当母亲在与恶魔斗争的两个月里,她始终没有放弃坚强,因为她有许许多多的牵挂,她放心不下亲手奶大的几个孩子,放心不下地里的庄稼活,放心不下山上的羊和圈里的猪,也放心不下她调理过邻里乡亲的家长里短,当然她更放心不下与她共同养育了6个子女的老伴----我的父亲。
当我站在浑身插满管子的母亲床前时,浑身战栗,不能自己。母亲看到她亲自“舐的犊子”三年的时间就完成了一个农村娃到解放军的一个少尉排长的转变,可以感觉到她很欣慰。母亲选择坚强;在不能下咽任何食物却不得不吞咽大把的药片时,选择坚强;在那个少穿的、没吃的岁月里拉扯6个子女面对生活时,选择坚强。母亲的善良和坚强没有感动上苍,孩子们的眼泪没有感动上苍。我恨自己没有本领把母亲的名字从阎王爷那里划去。母亲走了,她无奈地放弃了坚持,她带走了一切苦难,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就是善良和坚强。58岁的母亲走了,她6个子女就是她生命的延续。
在母亲她们那辈里,一个母亲生养3、5个孩子是常事,即使生7、8个10来个也有的是,生孩子多了,是否透支健康、是否透支生命,我不懂这里有没有联系,但是我敢肯定的说我们哥几个吃完了母亲的奶水,又吃完了母亲的鲜血,母爱是无私的,母爱是伟大的,母亲是神圣的!
在我记事以来,听老一辈人讲,我家里的日子过的还是不错的,当然这个不错是和同时代同村里的情况比较的。母亲不识字,但识大体,勤劳是每一位母亲的共同美德。每天早晨我还没起炕,母亲就把一篓子柴禾背回家了,起早贪黑,没命的干活。别人家的粮食常常接不上头,而我家从没发生这样的事,母亲还常常接济来家里借粮食的邻居。当然我家常常吃的是各种菜叶子或树叶子伴着各种杂粮的饭团子或饼子(今天,这些食品已经成了五星级饭店中腐败分子的首选了),只有过年过节或家里来亲戚时才能吃上饺子、馍馍、面条等白面细粮。有时在别的小伙伴家看到人家吃细粮白面时,真是馋啊。回家来,免不了要向母亲要,母亲总说,等咱家来戚了,咱也吃白面条子、大馍馍,让你吃个够。那时候,也真是不懂事,整天盼着家里来亲戚。亲戚来也不白来,一般都带一封或半封挂面,春节走亲戚时一般带馍馍,近些年来农民富余多了才开始带点心了。有一种解馋的例外情况——就是生病,一般情况下就是母亲给煮一碗挂面,再上鸡窝里摸一个鸡蛋打到锅里,那简直是珍馐佳品、神仙美食了。我印象很深的一回是我发烧了,母亲用筷子头在腥油罐子里沾了沾,放在勺子里,再打一个鸡蛋,然后放在灶火膛子里炒熟,那个香啊,吃了后马上就不烧了,后来还老惦记着,什么时候还烧一次啊。我自打记事起,尽管家里不富裕,但是不管是粗粮还是细粮,总能填饱肚子,这足以证明父亲、母亲操持家务的能力,还有就是三个哥哥两个姐姐从初中开始就到村里生产队干点活,挣点工分补贴家用。他们对家里的贡献也是很大的。
母亲教育我很严厉,当然较上边几个哥姐还是有区别的,必竟我最小。但是,上小学以前有一件事还是记忆犹新的。我家后院种了两畦花生,刚长一扎来高,我就拔了两棵,花生没吃着,却吃了恰好干活回来的母亲一棍子,父亲为我抹了些药,母亲则从橱柜的底层摸出一块已生了霉点的槽子糕。这件事告诉我,偷自己家的东西不行,偷别人家的东西更不行。损人不利己的事情不能干。
母亲妯娌三个,在妯娌中她排老三,大大娘去世较早,二大娘远在天津,只有母亲一房儿媳在公公婆婆面前长期尽孝且养老送终。爷爷奶奶生前在乡亲们面前夸母亲善良、有孝心、有孝行。对于堂哥,母亲这个婶子也承担了一个母亲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由于堂哥母亲去世较早,母亲视堂哥如己出,一切缝穿洗涮的事自然落在了母亲的身上,后来堂哥结婚生子,尤其是堂嫂生的一儿一女均为早产儿且是剖腹产,都是母亲在床前床后照顾。直到今天说起来,堂哥堂嫂对母亲为他们所做的一切感激不尽,说起母亲的离去,无不伤心哽咽。母亲对长辈有孝心,对晚辈有爱心,把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在我们儿时就注入心里。母亲用行动给我们做出了榜样:一个人若是亲人都不爱,能爱别人、爱社会吗!
母亲是从旧社会过来的人,万幸的是母亲没有被缠足,一双大脚可以脚踏实地,可惜她没有走遍天下。她老人家可能不知道书中藏着颜如玉,但她肯定知道念书识字对孩子们有好处,依然坚持和支持我们都完成了高中以上的学业。这也是我们今天不管是在外工作的还是在家务农的,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做着自己的贡献。
八十年代中期,农村分田到户的政策使广大农民得到了实惠,改善了自己的生活。我们家和广大农民家庭一样在争当万元户时,母亲的离去如天塌一般,我们突然间失去了自己的精神依托,也使我们未来在改革开放中获得的成果不能与之分享,只有每年清明节母亲坟头的那只白花来寄托孩子们的哀思。亲人的远去,人们称之为去天堂了。天堂好吗?不管好还是不好,人人都是要去的,而亲人的离去,对于活着的人来说那段日子也许是很长的一段时间犹如活在地狱。
父亲在母亲走后,陪我们一起生活了16年,我们6个儿女尽心尽力为他老人家做着我们想到的且能做到的一切。父亲是一位18岁就入党的老党员,他坦然的义无反顾的带领我们做着母亲在世时的一切,他有时寂寞,但他不孤单,他有时痛苦,但他不可怜,因为他有6个子女4房儿媳、2个女婿以及10个孙子孙女和5个外孙子外孙女,我们这一干人的爱,包括对母亲的爱全部给了父亲。如今父亲和母亲在九泉下天堂上过着他们自己的生活,同时也关心着他们儿女们的生活,我们相信他们在祝福着我们呢。
儿子今年读高一,回家对我说,班主任老师在母亲节到来前为学生们讲了一课关于母亲的故事,大部分学生流泪了,老师留作业要他们在母亲节时为各自的母亲做点什么。我十分感动,也十分惭愧,对儿子说:不要等儿欲孝而亲不在了。儿子起身倒了杯水,双手端给了他的妈妈。
写下这段文字,勉励今后工作,寄托对母亲的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