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解读:地方财政收入为何冰火两重天?

22.07.2016  12:31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国家统计局公布今年上半年经济半年报之后,各地的经济数据也陆续发布。除了宏观经济数据之外,财政收入数据也备受关注。

    

  有媒体对今年上半年各地的财政收入数据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呈现出几个特点。首先是资源省份,如内蒙古、陕西、山西、辽宁等受重工业经济拖累,以及煤炭、钢铁等产能过剩影响,财政收入增速普遍低于平均水平。

  

  此外,不同省市财政收入呈现明显两级分化。高的,比如上海上半年财政收入同比增长30.6%,增速为最近13年来同期最高,完全不受经济下行压力影响。低的,比如辽宁上半年财政收入增速是负增长18.6%。

  

  总体来看,财政收入增长迅速的地区,主要是东部一些发达省份。广东上半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5438亿元,增长17.1%,增幅同比提高5.2个百分点。北京的成绩也不错:上半年北京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2869亿元,同比增长12.8%。其中,科技服务业、信息服务业、金融业等优势行业发挥着重要支撑作用,上半年这三大行业对北京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合计达到59.1%。

  

  相比之下,中部资源大省山西情况不乐观。全省上半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856亿元,同比下降7.4%。类似的还有陕西:陕西上半年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007亿元,同比增长5.59%;但地方税收只微弱增长了0.44%,一些税种出现负增长,如企业所得税下降7.52%、资源税下降25.5%、土地增值税下降18.91%。

  

  《央广财经评论》数据解读:地方财政收入为何冰火两重天?

  

  会计审计专家、财政部内控委员会委员张连起:

  

  2016年上半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5514亿元,同比增长7.1%,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7164亿元,同比增长3.3%,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48350亿元,同比增长10.1%,全国一般公共预算中的税收收入72236亿元,同比增长8.6%。

  

  总体上看,各级财政部门认真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及时拨付财政资金,切实保障民生等重点支出需要。在主要支出上看,教育支出、科学技术支出、文化体育传统支出、社保和就业支出、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等都增长了两位数,总体上是民生导向支出。

  

  地区分化冰火两重天,影响非常大。一些重化工和资源省份,像东北地区、山西、内蒙古等压力非常大,上海、广东、北京这些地区除了新经济的发展,比如金融业、房地产业、第三产业包括现代服务业、科技创新企业、互联网+等,受此影响增幅比较明显。上海还受惠于经济转型的重要成果,就今年营改增,上海应该是最大的受益者,增幅非常大。广东和北京情况差不多,应该说是改革红利逐步释放,新动能积聚,传统产能保持了一定的速度。东北的问题和资源大省像内蒙、山西等,最大的问题在于这些年传统产能衰退而新动能接续不足,另外存在着大量的一些复杂原因,比如有体制机制原因,有历史遗留问题和现实瓶颈,有结构性矛盾和周期性的因素,有稳增长和转方式双重压力,也有发展模式的错位和需求结构的失衡等。

  

  东北的问题今年上半年非常明显,地区和行业的分化加剧使国家总体协调发展财政态势受到明显影响。总结东北的问题是“四大四小”,国有企业比重大,民营企业比重小;传统产能比重大,新动能接续小;政府的力量大,市场的力量小;传统型人才比重大,创新型人才比重小。有几个指标都非常明显,上半年民间投资,辽宁是-58%,尽管全国出现大幅明显回落仅增长了2.8%,但是东北地区的民间投资下降非常明显,包括营商环境、国企改革目标、国企改革的推进比较迟缓,包括地方的一些沉疴顽症一直没有得到解决,体制机制固化、工业增长的旧动力衰竭、新动力成长不足、产业结构的单一、重化工比例过高以及政府的关系等问题。

  

  中西部也有亮点,比如贵州上半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53亿,增长13.5%,增速比去年同期加快了8.2个百分点。贵州正处于经济加速发展、投资高速增长阶段,从三产、基础设施、扶贫攻坚、教育医疗等领域都可以看出,尽管还需要有更大投资需求空间,但是发展有后劲。

  

  如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是今年下半年一个重要的任务。必须要把“三去一降一补”作为主线,要督促地方加大省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把财力向基层倾斜,用好各种引导基金,通过政府资本撬动民间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