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中式教育遇上英国熊孩子 师生冲突尽显中西文化差异

08.08.2015  00:11

   导语:英国广播公司(BBC)二台4日晚间播出纪录片《我们的孩子够强吗》,讲述5名中国教师用中国式教学法在英执教,引发老师和学生之间互不适应。纪录片播出之前,媒体披露的内容已经点燃舆论,一场关于中西方文化冲突和教育方式孰优孰劣的争论在英国展开。

   “演绎”原汁原味中国教育

  纪录片在英国南部汉普郡的博航特中学拍摄。BBC挑选了5名分别教英语、中文、数学、自然科学和体育的中国老师前往该校,与50名13至14岁的学生组成9年级“实验班”。在一个月的中式教学中,这些学生要像中国学生一样早晨7点到校,升国旗、做早操、打扫教室卫生、上晚自习,复制了中国中学生的校园生活。

  在近1个小时的纪录片中,中国老师与英国学生的矛盾逐渐浮现。学生们不喜欢集体穿着宽大的校服,有的听不懂老师讲课,有的不明白为什么要学习老师所教的知识;而不遵守纪律、管理课堂纪律导致教学进度放慢等方方面面问题,也让老师们伤透脑筋。

   中式教育vs英式教育

   课堂乱或是好事中式教育损害学生创造力

  英国《每日电讯报》网站8月6日刊登《中国老师请注意了——课堂乱一点也是好事》一文,作者为安娜·布伦斯基尔。文章称,并不是说我们所有的课堂在所有时候都能保持这种状态。但我们的前进方向是正确的,因为一名参加实验的学生说:“他们(中国老师)的教学方法确实有效果,但我们并不总觉得自己学到了很多东西。“文章称,至于课堂混乱的问题,任何一位处于教育研究前沿的专家会告诉你,课堂乱一点并不总是坏事。

  英国著名时事评论家詹金斯在英国《卫报》的评论文章说,中国学校是考试工厂。当中国都在从愚蠢的教育方法中觉醒时,为什么英国如此急着要复制它呢?

  《卫报》电视评论家山姆·沃拉斯顿说,老师站在讲台上讲课,学生在下面记笔记的学习方式也许在中国行得通,但在英国这样一个鼓励自主的国家却不尽如人意。他认为学生不能接受中国式教育,不按老师的要求“出牌”的原因在于两国间的文化差异和误解。(参考消息网)

   高福利毁了英式教育

  对于英国学生在课堂的种种表现,一位名叫魏照的老师认为是英国高福利制度造成的,这种制度使得学生缺乏雄心并且纪律涣散。“即使他们(年轻人)不工作,他们也可以得到钱,所以他们根本不担心生活。”魏老师说:“但在中国,每个学生都知道,只有努力学习、勤奋工作,将来才能赚钱养家。”

  杨老师则质疑英国学校的教学大纲,她说:“在英国,老师用不同的教学大纲去应付不同的学生,但在中国,就只有一个教学大纲,要么适应,要么淘汰。在中国,你只有努力去追上课程进度。”

  《每日电讯报》的记者理查德·斯宾塞认为中国学校教育的成果胜于雄辩,即便是在西藏那样的偏远地区,学生的表现也超过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学生。有趣的是,不少英国网友对中式教育表达了认同,认为“英国教育越来越不成体统”,希望政府官员对此负责。

  有一些英国网友显然更赞同中国老师的说法。其中一位英国网友的话颇具代表性:“我赞同他们绝大多数的观点,不过我也相信不同的教学大纲适合培养不同的能力。的确,现在有太多的孩子是在‘福利’家庭里长大的,生活太好,没有抱负并不奇怪。”(广州日报)

   专家点评

  对于中国教学模式在英国的这次“移植”,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谈松华接受采访认为,中式教育和西方教育差别的原因在于班级制度。首先,国外推行小班教学,老师可以给学生更多个性化指导,然而中国由于资源有限,班额通常较大,老师无暇给学生更多细节化教育。此外,国外学校实行走班制,打破班级和年级的限制,如果学生程度好、能力强,自然可以去学习高年级课程,中国学校则更倾向于统一均衡发展。在以后的教育改革中,中国也可能会更多借鉴走班制。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教授项贤明指出,通过中英基础教育模式的对比,可以看到两国对教育的认识和文化传统都有不同。项教授认为,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培养人、塑造人,更应该满足学生发展需要、为学生服务。社会发展最终依靠人才的创造力,而非考试成绩。所以,“提供最适合孩子的教育”应成为我们未来教育改革的一个方向。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教授程方平认为,中国的基础教育还是得到西方一些教育专家的认可,尤其是数学的学习。中国学生基础打的好,西方学生则更强调动手能力。英国学生看起来相对散漫,没有自主学习的欲望,但往往比中国孩子后发力量大。中国式教学也应该重视“知行合一”、“因材施教”的传统,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重视其个性化发展。同时,程方平教授还认为,大众媒体在探讨教育问题时应更深入实际、深究本质,而非跟风炒作、浮于表面。(人民网)

   理性看待中英教育

  我们要多看到其中对于我国教育改革有用的东西,薄责于人,躬自省之,比如我们的教育强调立规矩、纪律,所以不会像英国的中学那么给人乱哄哄的感觉,但也要想到‘不乱哄哄’的代价是什么。但我们也要细心吸取别人好的元素,这就是寻找一种‘散’与‘收’之间的平衡。为什么英国有那么好的牛津、剑桥?我们要看得更深一些。

  不论是批评还是支持中国式基础教育,不可否定的是,中英基础教育各有优势、各具特色,同时也都有改进和提升的空间。深入切实的交流和学习,真诚活跃的双向互动,对中英教育改革与发展都大有裨益。

   相关链接

   中式教育引发热议师生冲突尽显中西文化差异

   中国老师谈在英教学:晚自习上到七点学生震惊了

   BBC纪录片点燃舆论英国人激烈争辩中式教育好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