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教师教育改革难题 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河北师大教师教育改革十一年探索之路

17.05.2017  15:56

【核心提示】2006年至今,河北师大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创新开展“顶岗实习支教”教学新模式,得到了学生家长、中小学、各地教育局及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被各地教育局形象地称为基础教育发展的“及时雨”,为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和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国家领导人和教育部多次对河北师大教师教育工作进行批示。2013年6月,李克强总理视察河北师大时高度评价该校学生:“你们是让农村孩子能受到平等教育的最关键的资源,你们是打开农村孩子思想、心灵、知识大门的金钥匙”。刘延东副总理两次批示:“……河北师大以服务少数民族和贫困地区基础教育为宗旨,办出了特色,走出了一条新路。要鼓励师范院校为基础教育培养高素质教师”。“河北师大培养教师的做法值得推介。

十一年来,河北师大始终坚持贯彻实践育人理念、深入开展顶岗实习;全力提升农村教师水平、打造实效性“国培”品牌;践行职前职后一体化、构建教师教育完整体系;助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针对性改造薄弱学校;落实京津冀一体化战略、探索教师教育协同发展。

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关键在于师资差距。教师教育改革领域始终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缩小城乡师资水平差距、锻造国家教育事业合格接班人的重要阵地。因此,着力破解教师教育改革难题就是牵制了城乡教育发展失衡的“牛鼻子”。然而,当前面临怎样的教师教育改革难题?如师范生培养脱离基础教育实践、教师在职提升速度滞后于学生成长需求、教育理想信念和从教意愿不够坚定、教师教育协同发展程度不足等等。

一、改革实践

河北师范大学长期扎根基础教育,一方面常态化开展顶岗实习支教、置换脱产研修、省属免费师范生培养、农村教师教育硕士培养等工作,致力于为基础教育输送高质量师资;另一方面系统化与基础教育学校开展教改合作,如“以激发兴趣和提升能力为目标的结构性课程改革”,致力于直接改造薄弱基础教育学校。

(一)常态化开展顶岗实习支教、置换脱产研修、省属免费师范生培养、农村教师教育硕士培养等工作,持续不断输送高质量教师

贯彻实践育人理念,深入开展顶岗实习。为解决师范生教育实践环节薄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单一、师范大学与基础教育联系不紧密等问题,学校自2006年开始实施以顶岗实习(半年教育实习)为核心的教师教育改革,每学期选派约1600名高年级师范生,以多学科混合编队的形式,由青年博士教师带队,到基础教育学校完成全职实习教师岗位锻炼。至今已有23批次近30000名师范生在300余个实习基地完成了顶岗实习,实习区域覆盖河北、北京、天津、新疆、山东等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50个县(市、区)的近5000所次中小学。顶岗实习的开展,增强了师范生的教师职业认同和职业情感,提升了从教能力和综合素质;增强了青年博士和青年学生对国情、省情的体悟与制度认同,促使其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建立了大学教师与大学生之间的新型师生关系,提升了大学教师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服务能力。2013年6月,李克强总理视察河北师大时与参与顶岗实习的师生对话:“你们是让农村孩子能受到平等教育的最关键的资源,你们是打开农村孩子思想、心灵、知识大门的金钥匙”。

助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打造实效性“国培”品牌。学校遵循教师专业成长规律,将“国培计划”置换脱产研修与顶岗实习全面对接,开展师范生培养与教师培训的一体化设计和一体化实施。培训中,以“在参与中反思、在互动中成长”为培训理念,按照“院校集中、影子培训、返岗实践”培训方案,采取“课例研修、影子培训、工作坊、靶子教师”等临床培训方式,创新性开展教师培训工作。2010年承担“国培计划”置换脱产研修项目以来,共完成3个学段19个学科17000余名农村中小学和幼儿教师的置换研修,努力破解培训“参训率低”“积极性低”和“后效性差”难题,实现“实践性、实用性、实效性”的培训效果。顶岗置换双轮驱动有效缓解了基础教育教师队伍的数量与质量困境,更新了在职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提升了教育教学能力,为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做出了努力。

践行职前职后一体化,构建教师教育完整体系。在开展顶岗实习和置换培训的基础上,学校不断拓展教师教育改革领域。2011年,学校作为省内唯一一所师范生免费教育试点工作实施院校开始招收免费教育师范生,现已累计招收1100名;2009年开始实施“硕师计划”,逐步形成了“选拔优秀顶岗实习生→农村教育硕士+特岗计划→边工作边学习→脱产学习→返回工作岗位”的农村优质教师培养模式,目前累计招收590名农村教育硕士和480名特岗教师教育硕士;2014年开始承担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以实践型教师教育为理念、以免费师范生为主要培养对象、以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和培养项目负责人制改革为主要举措,进一步深化师范生培养模式改革。2016年12月2日,人民日报以《不负所选,乐见未来》为题报道了学校免费师范生培养情况,特别关注了“吸引更多优秀学生入学”“转入转出机制顺畅”“入职稳定”等现状。一系列教师教育改革举措,构建了学校实践导向的职前职后一体化教师教育完整体系。

落实京津冀一体化战略,探索教师教育协同发展。十余年来,学校通过开展教师教育改革建立了师范大学、教育行政部门、基础教育学校的协同发展机制,与河北省内80%的县市区建立了教师教育合作关系,与部分县市签署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在京津冀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下,学校贯彻教育优先发展的核心精神,做出了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的尝试与探索:参与成立“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研究院”,与以首都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河北大学为主的京津冀三地高校、科研机构、中小学校和教育行政机构共建京津冀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决策智库;常态化开展教师教育和基础教育合作,坚持与北京房山区和天津北辰区开展顶岗实习和教师培训等教师教育合作;着力开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创新合作。2015年10月,学校组织召开了“首届京津冀基础教育高层论坛”,学校与众多合作县市已达成构建高效协同机制、成立“京津冀基础教育合作共同体”、推进基础教育治理改革、提高基础教育治理能力等共识,北京市房山区教委与石家庄市裕华区教育局签订《京津冀基础教育区域合作协议》,邢台隆尧、南宫、宁晋、柏乡等县教育局,与北京房山区、天津北辰区、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管理分会达成合作意向。

(二)系统化实施“以激发兴趣和提升能力为目标的结构性课程改革”教改实验,深度介入薄弱基础教育学校改造

以课程为切入点合作开展教改。薄弱基础教育学校中,学生学习兴趣偏低、德智体美劳发展得不到全面关注,教师教育教学不得法、专业水平得不到提升等现象较为普遍,而要同步解决“学生学”和“教师教”的问题,“课程”是唯一的途径:有效利用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努力开发校本课程、特色课程,是提升基础教育质量的关键。因此,河北师范大学长期组织教育学心理学教师、学科教学论教师、高年级师范生、教育硕士等,深入薄弱基础教育学校,系统化实施“以激发兴趣和提升能力为目标的结构性课程改革”教改实验,遵循“更新理念-改造教师-聚焦课堂-凝练特色”实践路径,至今已在邢台、沙河、内丘、栾城、清河等地的十余所农村学校(邢台23中小学部、沙河二中附小、内丘新西关小学、栾城梅家村小学等)全面展开,建立了栾城区农村小学教改实验基地,形成了适合于薄弱基础教育学校的课程体系,激活了十余所实验学校的发展活力、师资队伍整体水平得以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行为能力和创造能力发展良好。

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特色化。如在邢台二十三中小学部小学数学课程改革中,建立了《快乐数数》《手脑速算》《生活数学》《动手制作和创造活动数学》《数学日记》等课程模块;小学音乐课程改革中,在一二年级建立以节奏为主题的结构性课程群,在三年级开始进行全班陶笛教学,并提出毕业时每人至少要学会一种乐器的演奏等。再如在栾城梅家村小学,小学语文课堂的课本剧表演、课文绘画、思维导图已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极大地提高了语文学习兴趣,促进每个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增强了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能力。同时,引导薄弱学校开发含《入学教育课程》《寒假生活学习课程》《暑期生活学习课程》《返校汇报展示交流课程》《基于智能论的校园文化课程》在内的校本课程。

开发薄弱基础教育学校稀缺课程。2011年至今已通过990余名小学科实习教师为农村中小学开设了18000余节含音乐、体育、美术、计算机、科学、心理健康等学科在内的稀缺课程,举办了1000余次特色活动;已通过420余名大学教师为农村基础教育开展了一系列课程开发、教改实验、教育研究、教育帮扶等工作。如在农村学前教育中,协助其开发了《语言与艺术能力培养综合活动课程》《习惯与行为能力培养综合活动课程》《健身意识与技能培养综活动课程》《数和空间能力培养综合活动课程》《实验观察与创造力培养综合活动课程》等;2012年至今持续性在鹿泉、宁晋等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建立心理剧课程资源库,提升了当地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生物老师利用农村现有的资源制作生物教具,提高了生物实验教学质量;体育老师利用农村随处可见的石头制作哑铃。

二、思考与建议

破解教师教育改革难题、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是教育责任,也是现实急需。在改革实践的基础上,本报告尝试提出以下建议:

地方师范大学应主动承担起改造农村教育、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深化教育改革的重任。让师范生深入农村教育接受锻炼,真切感受到社会发展对教育变革的需求,确立面向农村基础教育、以培育教育情怀为目标的优秀教师人才培养模式;引导大学教师深入农村社会,尤其是农村基础教育一线,把农村学校当做常态化教研阵地开展田野调查和研究,为农村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加大对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支持力度,提升农村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基于大数据制定促使农村教师“下得去、教得好、留得住”的区域化政策,有效落实《河北省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实施农村教师职前职后一体化提升举措,打造适应于农村教师专业成长的课程体系和培养方式,推进顶岗置换一体化的双轮驱动方式;建立提升农村教师发展力实施策略的完整体系。

建立师范大学、各地政府、中小学协同机制,打通合力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渠道。师范大学主导农村基础教育改革研究,各级政府提供政策、资金等保障支持,乡村中小学有效落实和推进,以项目式合作推进基础教育改革;建立不同区域、不同发展水平、不同发展特色的教育联盟,加强教育发展理念的交流与借鉴,盘活农村教育优质资源;建立师范大学内涵发展和农村基础教育发展共生互通机制。

落实京津冀一体化国家战略,助力河北省基础教育发展。目前,京津冀一体化国家战略已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但具体到教育层面的合作渠道尚未打通,合作资源尚未整合,合作机制尚未健全。教育合作中,院校机构之间的对接合作最为直接、最为见效。建议探索京津冀三地高校之间师资互聘、课程共享、学分互认、博士联合培养、学术研究项目合作等模式;建议探索京津冀三地中小学之间办学资源共享、教师联合培养、学生长期结对、教改研究合作等模式。

(摘自河北共产党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