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青年党员教师培训后我们怎么办?”——体育学院组织青年教师座谈会

03.04.2015  18:55

我校党委组织的首期青年党员教师学习班培训结束后,体育学院就如何进一步加强青年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专题组织了青年教师座谈会。

参加青年党员教师培训后我们怎么办?”成为本次座谈会热烈讨论的主题。体育学院首批参加培训的李颖、高峰、刘阳、宋旭峰、刘玉倩、薄雪松、崔冬雪等几位老师依次发言。李颖老师谈到,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强化对党的信赖之情、对教师职业的热爱之情、对学生的关爱之情和对学校集体的感恩之情。高峰老师说:“净化别人,先净化自己”,把爱党、爱国之情落实到自己的工作当中。刘阳老师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个自信”和“四有”教师的标准分享了培训的心得体会,结合“四有”教师的标准,确立了自己的努力方向。宋旭峰老师从在西柏坡重温入党誓词时的激动心情,谈到如何爱岗敬业,教书育人。刘玉倩老师说,通过培训学习,提高了认识,找到了差距,明确了目标,要以真心、耐心、爱心贯穿于自己的教学实践。薄雪松老师就“如何做一名优秀的青年教师”谈到,要学会如何去思想,如何去思考,要做教师中的典范,敬重自己的职业,尊重自己的工作。崔冬雪老师针对青年教师应该具备的仁爱、钻研、勤奋、奉献的品质,畅谈了自己的认识和努力方向。

随后,与会其他青年教师从自身的理想信念、政治素养、职业发展、责任担当到学院的发展规划、院风、学风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激励更多的青年教师,明确了自己的职业责任和道德操守,把“立德树人,教书育人”作为自己的光荣使命,在学校和学院的发展当中发挥引领示范的作用。

最后,学院党委书记刘森指出,通过集中学习培训和本次会议交流,使教师的党员意识更加明确,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的所应该担负的职责和责任。他强调两点,一是高校最核心、最根本的任务是培养人才,教师的学识、教学科研能力作为专业素养,是教师教书的底气,教师的政治品质、道德修养、人格力量,是教师育人的无形力量,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从社会对高校和人才的评价来看,在注重知识教育的同时,对思想观念、政治态度、道德情操以及价值取向的考量同样重要。作为青年教师在思想道德修养、政治品质意识、人生价值观等方面要不断锤炼,做到“四个关心”:关心党和国家的宏观战略;关心学校和学院的发展思路;关心学生成长成才的需求;关心和传承体育学院的优良传统。二是要积极探索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长效机制,在原有的领导班子联系教研室、党员教师促进学生就业、良师益友的评选等制度基础上,建立青年党员教师联系学生党支部制度,青年教师深入到学生党支部当中,服务学生成长成才的培养,指导党员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帮助学生明确职业发展目标和努力方向,做学生成长成才的示范者和引领者。建立青年教师长期固定学习的交流机制,从政治素养、师德师风建设、教学研讨、科研团队建设等方面,建立交流学习的平台,让思想、学术、科研在交流中碰撞出靓丽的火花,凝聚青年教师的力量,使其成为学院发展的中流砥柱。

(供稿:体育学院;编辑:网络新闻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