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委员建言破解“儿科医生荒”

03.03.2016  17:37

  据新华社电 针对全国多地出现儿科医护人员紧缺的现状,多位政协委员提出要尊重并呵护现有儿科医护队伍,提高儿科医护人员的职业荣誉感和行业吸引力,引入社会资本来加大儿科医疗服务供应。

  全国政协常委、农工党中央副主席、上海儿科医学研究所所长蔡威认为,目前的“儿科医生荒”是整体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进行到某一阶段爆发出来的一个现象,实际上还是改革不到位的体现。

  “如果儿科职业风险高、负担重、待遇低、医患矛盾多的现状不改善,人们为什么要选择做儿科医生?就算学了这个专业,日后也会改行。”蔡威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关键还是在于提高儿科医护行业的吸引力。

  全国政协委员、北大第一医院副院长丁洁表示,“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提出要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儿童是实现“健康中国”的重要群体,而儿科医生是儿童健康的守护神,这部分人理应得到更好的尊重和呵护。

  丁洁在提案中建议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儿科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有完全学科发展史和学科体系的事实,尊重和呵护现有儿科医护人员,多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传播正能量,同时对于愿意从事儿科事业的优秀人才在医院和医学院招录时不是“降低门槛”而是“优先录取”,以提高他们的职业自豪感。

  “如果为职业奉献的荣誉感都没有了,你都不热爱这个职业了,还谈得上什么责任心?”身为儿科医生的丁洁说。

  此外,考虑到儿科医生在病人身上花费的时间、耐心和精力都要比成人多得多,丁洁建议适当上调儿童诊疗费,增加的部分通过扩大儿童医保报销范围、提高报销比例等措施来弥补,同时制订针对儿童医院、设有儿科的综合性医院的专门补偿机制,缓解当前儿科“亏本经营”的窘境。

  国家卫计委的统计显示,我国现有儿科执业(助理)医师约11万人,占全体执业(助理)医师总数的3.9%。每千名0-14岁儿童儿科执业(助理)医师数为0.53人,低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存在较大缺口。

  对于卫计委近期决定扩大儿科医学生招生规模的做法,丁洁认为,长远看这会起到积极作用,但毕竟医学人才培养周期长,培养一名合格的儿科医生至少需要8-10年,眼下更重要的是稳定现有儿科队伍,减少人才流失。

  全国政协委员、复星集团董事长郭广昌认为,要彻底解决儿童看病难的问题,还得从加大医疗服务供应入手,在体制机制上破题。他建议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以多种方式提供儿科医疗服务;全面发挥互联网功能,探索设立儿科互联网诊所、医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