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专题】改革激发活力 推进新型农业现代化

15.03.2015  01:38

推进农业现代化,改革是关键。参加全国两会的我省代表委员围绕如何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新型农业现代化展开热议。

邱县东倪宋村村民李永俊拿着自家的红本本——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告诉记者,他家里有10亩地,现在其中的8亩租给了村里合作社,“俺家有了土地承包证书,租地没顾虑了,每年租金8000块钱。俺两口靠打工,一年工资3万多,比以前种地强多了。

土地确权颁证不仅打消了李永俊出租土地的种种顾虑,也让全国政协委员杨玉成看到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希望。

杨玉成:家庭农场、合作社,这都是新的经营主体,从现代农业发展的角度来讲,还需要把这些新型的经济主体培育起来,发展壮大,这是方向。

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枣强县大营镇芍药村党总支书记王文忠说,他们村把1900亩土地全部流转到合作社和村委会后,土地收益翻着番上涨。

王文忠:前年我们引进了蓝莓产业。自己加工,然后商场、出口都有。比如盛果期的时候是五十多块钱一斤,错季销售价格卖得更高,过了盛果期能卖一百多块钱一斤。

全国人大代表、宣化县东望山乡常峪口联合党总支书记郭建仁则建议,基层政府要引导合作社或农业企业在土地流转后向农户进行二次分配。

郭建仁:现在问题就是土地流转了,五百块钱租给你地,租了十年,这十年一直是五百块钱,老百姓当时把钱拿到了,他觉得挺满意。但是到五年以后,物价上涨了,这五百块钱太少了,老百姓对合同就反悔了。人们对企业做农业就没有兴趣了。所以要实现二次分配。我们的利润大了,年底还要给老百姓分红。

土地流转形成了规模化经营,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有了,接下来就是怎么发展的问题。全国人大代表魏志民说,现代农业发展要抓住技术这个核心。

魏志民:现在来说转型是关键,从前养猪,比方说一个人只养四百头,现在一个人能养2500头,全部都是自动化,是靠科技的支持。包括排粪,现在粪便处理我们有个项目,叫沼气发电。现在就说存栏四十万头猪,能产生一万六千方沼气。

有好技术、好产品,还要找准市场。全国人大代表、承德市市长赵风楼说:赵风楼:在我们承德建立农产品,冷链物流园区,我们瞄准京津市场,尤其是为首都服务,把我们承德生产这个特色优质的农产品能够送到首都,上到北京人的餐桌。

农民收入大幅提高了,才能吸引更多人来从事农业生产。全国人大代表、河北农业大学校长王志刚建议,推动农业向第三产业延伸,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等,不断提高农业产业附加值。

王志刚:河北省的优势主要是一个区位优势一个是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守着京津比较近,这个高效生态农业对接京津,京津的这些居民们你给他提供绿色的食品,绿色的环境,满足大家旅游休闲。(河北电台记者李亚玲、高丽红、屈冠华、霍慧兰、齐晓斌、孙振镔、李芳、孙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