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创新破解要素制约——山东半岛篇(下)

09.12.2015  19:04

威海南海海洋经济新区俯瞰。

图片均由山东有关部门提供

河北日报、河北新闻网记者 王 博 [山东报道]

■阅读提示

泰山学者蓝色产业领军人才团队支撑计划》公布,团队最高可获3800万元资金支持;青岛黄岛区与胶南市合并,设立新黄岛区,青岛西海岸新区崛起;总规模300亿元的蓝色经济区产业投资基金获得国家批准并投入运营……

得益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就财税、投融资、海域海岛和土地使用、对外开放等方面的66项政策作出的创新安排,上升为国家战略后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破解诸多要素制约,发展动力越发强劲。

西海岸新区35项改革释活力

驱车从青岛市区穿过胶州湾隧道驶入胶州湾西海岸便进入青岛西海岸新区,这个2014年6月获批的国家级新区已成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的“核心”。

虽然获批才一年多,但西海岸新区“试水”具有全国首创性的改革举措就有35项。

一家企业买下一宗工业用地,是不是就能根据生产需求自主运用?按原有规定,这宗土地上93%的面积必须建设符合工业性质的车间厂房,只允许在不到7%的面积上建设自用办公楼、员工宿舍等辅助性建筑。

如按老规定,自家的东西用不到点儿上。”青岛聚大洋藻业集团董事长吴仕鹏说,“当前企业都在加快产业升级,而新兴产业的基本特点就是生产车间面积减少,研发大楼和高级人才公寓增多。

2014年年底,西海岸新区在全国率先推行“一地多用”土地综合管理体制,即在一块地上可以同时建设多种功能的建筑物。此举改变了过去机械的单一性质用地管理模式,使土地的灵活集约高效利用成为可能,为企业加速转型松了绑。

西海岸新区还先行先试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在全国率先取消社会投资类项目前置审批。

过去建设项目的施工和监理企业须通过政府组织的招投标确定,这个过程需要企业报名、资质审查、公示、招投标和发布中标通知等多个环节,大概要20多天。”据西海岸新区城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现在实行社会投资类项目施工和监理企业备案制,由建设单位根据项目情况自行选择具有相应资质的施工和监理企业,到政府相关部门备案即可,备案不收取任何费用,大大缩减了企业的时间和人力物力成本。

此外,西海岸新区还对现有行政审批前置环节的技术审查、评估、鉴证、咨询等有偿中介服务事项,能取消的予以取消,对没有法定依据或行政审批机关自行设定的办理环节也予以取消。

为使行政执法更具效率,去年年中,西海岸新区将原城管、国土、海监、交通、文化、环保等执法队伍“六合一”,组建综合行政执法局,集中行使六大领域2443项执法权,过去推诿扯皮、多头执法的问题迎刃而解。

向改革要动力,向制度要活力。西海岸新区后来居上,成为国家级新区改革的佼佼者。

蓝色经济区建设需要龙头带动,作为年轻的国家级新区,要想在未来几年内充分用好政策红利,必须在改革上赶时间、迈大步。”西海岸新区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