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事改革关键一步:统一“身份证号”释放多重红利

06.06.2015  10:27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划定年内必须实现的硬任务“一照一码”改革,近来又啃下了一块硬骨头。

  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实施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作为“一照一码”改革最为关键的环节,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的实施意味着中国官方力推的商事制度改革继续向前迈进。

   打破多重区隔 突破多年难题

  “这是一个我们多年来都想做的事情,不过迟到总比不到好”,中央财经大学中国发展和改革研究院院长邹东涛告诉中新网记者,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市场中欺诈行为的持续增多成为各方关注的问题。

  邹东涛表示,官方曾想了很多办法来治理市场秩序。此番实施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将有利于市场的完善,赋予市场正能量。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的实施之所以多年来一直面临阻力和其本身的复杂性有关。这一点从李克强在常务会上提到的技术细节就可见一斑。

  在该次会议上,李克强向有关部门负责人发问:“社会信用代码的科学性,你们论证过吗?论证中是否有大的分歧?”该负责人回答说,目前确定的代码制度已经经过专家反复论证,原来工商、质检、税务的“三号”,都能纳入新的18位编码中。

  讨论中,另一位有关部门负责人提出,参与国际金融交易的机构还需要一个国际通行的“全球法人机构识别编码”(LEI)。总理当即要求,对于确需保留的其他编码,新编制的社会信用代码要与之建立起“唯一的映射关系”。

  事实上,更大的阻力在技术之外。改革首先需要打破部门的区隔。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工商登记涉及的工商、税务、质监等部门都有自己的一套编码,而且信息各自独立存在,而这些信息往往又和审批权相关。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执行副院长毛寿龙接受采访时表示,改革过程中需要各单位各部门做大量的协调工作,一旦遇到级别比较高的单位或部门,协调起来就不太容易。

  改革还需要打破地域区隔。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丁宁宁告诉中新网记者,地方政府对经济发展的高度介入被一些学者视为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原因之一,但这一特点也带来一个问题,就是地方保护主义的盛行导致市场被人为割裂,进而导致很多产业集中度低,一些企业“外战外行内战内行”。

  面对诸多阻力,中国高层也加强了改革推进力度和改革推进的技巧。两个月前,李克强总理在工商总局召开座谈会时向有关部门提出“硬任务”:“三证合一”、“一照一码”改革年内务必实现。

  而在此次常务会上,李克强亦关注到改革成本的消化问题,希望避免因市场主体产生额外支出拖累改革进度。

  在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改革后对新注册登记的法人和其他组织将一次性免费发放统一代码和登记证(照),对已设立的法人和其他组织,原则上在2017年底前完成代码和证(照)转换,旧证(照)在到期前继续有效”后,李克强指出,“这个要对群众讲清楚,公告天下。这是便利老百姓的改革,一定要把好事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