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是为更多人看到而受益

16.09.2015  09:38

  最近,友人送我两套家乡的文史集萃丛书,内容是讲家乡历史与风物的,编得很不错。几经犹豫,我决定将这两套书分别捐赠给河北省图书馆地方文献阅览室和河北省政协文史馆。这么做的初衷,无非是想让家乡的历史与独特风物能够为更多人所知,因为这两家机构的服务对象是很宽泛的,能够使这两套书更好地发挥价值。

  对于我等文史爱好者来说,深知查阅资料的辛苦与不易,因而手头有了比较稀缺的文献以后,总想着能够实现资源共享。但当前存在着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就是许多地方文献往往难以在公共图书馆找到,只有去往文献所记载的那个地方,才有找到的希望。这种现象之所以产生,最重要的原因莫过于分享机制的残缺不全,或者说当事人的分享意识不高,没有想到将这些文献捐赠给公共图书馆。一般说来,地方文献在熟人圈子里的扩散范围还是不小的,但与公共图书馆比起来,熟人圈子毕竟是很狭窄的。

  由此,我又想到了所谓收藏的目的或意义之类的问题。无论是私人收藏,还是公共机构收藏,目的都不应该为了独占,更不应秘不示人。记得图书馆学界的一位老前辈曾说过,与其将某些珍稀的收藏品放在库里慢慢变坏,还不如让喜爱它的人在手指的翻动中受损。他的话虽然有些过头,却道出了收藏的真正目的,即收藏不是为了收藏,而是要让更多的人看到。一件藏品如果永远锁在库房里,它的价值还能剩下几许呢?

  当然不少人是为了功利目的而进行收藏,比如是为了将来增值,这样的动机本也无可厚非。但是,天下之人熙熙攘攘,皆为利来利往,公益之心荡然无存,恐怕就不是一件好事情了。我们可以追求个人利益,可以进行投资性的收藏,不过应时时想到如何让收藏让社会公众受益,而不能一味地个人利益至上。我认为,这才是收藏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