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舞台建空间“创业成都”这样飞高

09.11.2015  16:08


11月8日,“创业天府·菁蓉创享会”移动电商新都专场活动在西南石油大学体育馆举行。

当8个来自新都区的创业者齐刷刷站上讲台“PK”的时候,主持人先问了个颇有意思的问题:“你们多大了?

来自富强电子创业团队的代表,年长的已经70岁;而年纪最小的则是生于1994年的。让他们站到一起的,是一个极具诱惑力的舞台——“创业天府”菁蓉创享会,11月8日,这一活动在新都热闹上演。

”,即精华、纯粹;“”,既是成都的简称,同时也取“”的谐音,有欣欣向荣之意。今年以来,随着成都创新创业热浪的汹涌,“菁蓉汇”、“菁蓉创享会”、“菁蓉训练营”等“热词”频频走入公众视野,并不断攀上热搜榜单。

把“有钱人的口袋和有智慧人的脑袋”结合在一起,打造成都版的“巴菲特盛宴”;把更多的空间拓展开来,形成一座城市的创新气质??这是一座城市凝聚创新创业精神,开拓创新创业空间的动人故事。

□本报记者 张 希 文/图

菁蓉汇”:市长“场场必到

菁蓉汇”,成都市市长唐良智一场不落,被外界称为“创业市长”,“我每次都去‘站台’,希望能够营造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

“创业天府·菁蓉汇”首场活动于今年2月亮相。作为成都创业计划的一部分,每月举办一次。

事实上,为“菁蓉汇”站台的,还有成都各部门、各区市县、各高校的负责人。在点燃一座城市的创业激情的同时,“菁蓉汇”也吸引着来自海内外的目光,众多创业“大咖”纷纷助阵。

创业黑马集团董事长牛文文,已不是第一次亮相。11月8日新都的“创业天府”菁蓉创享会上,又一次出现他的身影;新东方教育集团创始人俞敏洪,在6月举行的“菁蓉汇”天府新区专场活动上,发表一场“拥抱最好的时代”的主题演讲。

成都打造“菁蓉汇”的目的,就是想把“有钱人的口袋和有智慧人的脑袋”结合在一起,帮助青年创业者激发创业灵感、获得创业资金、解答创业疑惑、交流创业经验。

首场“菁蓉汇”,校长们抢话筒,第二场,投资者抢单。在那场活动中,包括元禾原点创投合伙人费建江、和君资本总裁何劲松在内的创投大佬现场提出与路演者签约,还有大佬为避免创业项目被抢走而提前要求“锁定”项目。

口袋家居”创业项目参加了“菁蓉汇”第一期活动,这使得它一举成名。该项目创始人冯睿介绍,目前通过“菁蓉汇”平台拿到的第一笔融资款项已到位,公司成立广东分公司,“口袋家居”正式版也将于本月正式发布上线……

截至目前,“菁蓉汇”已举办主体活动9场,系列活动近50场,近300家创投机构、超6000家创业企业及团队、逾万名青年大学生及创业者参与互动。

蓉漂茶叙”:一杯清茶话创业

你的紫色马铃薯,产量有多高?产值是多少?是否适合在高原种植?”成都市农业企业创新创业第二次茶叙(“蓉漂”专场)会上,创业者刘一盛的发言被成都市副市长谢瑞武打断。

去年才大学毕业的刘一盛,立志做“紫色农业先行者”,在成都、泸州、若尔盖等地开垦“紫色农业”试验田,紫色花生、紫色红薯、紫色马铃薯等产品已经上市。得到回答后,谢瑞武难掩兴奋,“太好了,我们下来对接一下,把你的紫色马铃薯纳入政府采购,把它种到我们对口支援的甘孜州拖坝村去,带动那里的百姓增收致富。

参加当天“蓉漂茶叙”活动的11名创业者,近的来自省内各市州,远的来自山东、湖北、陕西,甚至澳大利亚。在成都,他们有个崭新的名字:“蓉漂”。

蓉漂”二字,并非臆想。很多人愿意到硅谷当“硅漂”,到北京当“北漂”,是因为这些城市资源多、机会多,创业环境好,成功概率大。而成都也正致力于打造一流创新创业环境,让“林好鸟自来”。为此,成都市流传着一句“名言”,要让创业者“宁愿流落街头也不愿离开这座城市;即便身无分文,也要坚守在这里,挖掘和寻找创业机会”。

一杯清茶、一席心里话,“蓉漂茶叙”作为“创业天府·菁蓉汇”主体活动新增的重要环节,为来蓉创业者提供一个叙情叙旧、诉说苦衷、信息交换、共谋发展的平台。在两场“蓉漂茶叙”活动中,共有16位“蓉漂”创业者与唐良智共话创新创业。他们来自不同城市,涉猎不同领域,主攻不同技术,话题涉及成都的创业环境打造、共享平台搭建,区域人才招引、众创空间打造、创新创业融资等。

“‘蓉漂茶叙’有三个特点:一是市长请喝茶,零距离交流创业话题;二是事情当即办,做到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应;三是诉求必落实。茶叙过后,市政府督查室针对蓉漂诉求,对各部门和相关区(市)县下达督办任务、提出解决方案并逐步落实。”成都市相关负责人说。

孵化载体:创新创业的成都版本

11月5日,金牛区以文化创意为核心,集“创意、设计、艺术”于一体的436文化创意机构正式亮相。目前,已有多家从事艺术创意领域的创业团队和30多名创业者入驻,涵盖工业产品设计、公共艺术设计、建筑设计、时尚、艺术与科技创意等。

在成都看来,孵化器是孕育创新创业企业的“母体”,孵化器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创业者能否成功创业。除了“436”,磨子桥也是成都将“旧城改造”与“创客空间”相结合的一个版本。

挣脱传统电脑产业的桎梏,10月21日,磨子桥创新创业街区正式开街。在这场华丽的“变身”中,曾经是西南地区最大的IT产品交易地将按照“市场主导政府扶持 内生性发展”的模式,打造成“蓉漂”创新创业的首选之所。

目前,磨子桥已同北京中关村达成战略合作,将与北京中关村创业大街形成南北呼应,构建一批满足大众创新创业需求和特点的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众创空间,提供专业孵化器、创客空间、开放式创业工位、创业公寓等各具特色的创新型载体。

相比“436”和磨子桥的模式,郫县“菁蓉创客小镇”则另辟蹊径。“载体不一定要政府新建,闲置楼宇和厂房也可以升级改造为众创空间。

郫县德源镇,曾定位于为大型劳动密集型企业配套服务。但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以及劳动密集型企业转型升级,这座小镇再次站在抉择的十字路口。今年年初,郫县开始将其打造为创客小镇,用已经成型的配套资源发展“创客经济”。

此外,成都还在专注优化建设专业孵化器。围绕互联网、大数据、信息安全、生物医药、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天府软件园、天府生命科技园、移动互联网大厦、信息安全孵化器、红星路35号等一批专业孵化器加快建设,促进创业企业围绕产业链聚集发展。

据统计,目前,成都市已有国家、省、市级挂牌创新创业载体121家,初步形成“创业苗圃 孵化器 加速器”梯级创业孵化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