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价持续低迷 专家提醒黄金投资别忘把握最佳投资比例

22.10.2014  11:34

    近日,已经做了2年黄金定投的省会白领许融发现,自己每月定投的2克黄金只扣了510元。“看来黄金又跌了,自从我2013年开始黄金定投以来,金价就基本没涨过。”许融无奈地说:“最开始是每月两克从工资卡里划走700多元,现在只有500多元,真不知道是该继续定投还是终止定投。

    像许融一样迷茫的还有许多热衷黄金投资的“中国大妈”。据媒体报道,去年金价重挫28%,为逾30年来最差表现,4月份国际金价大跌,“中国大妈”疯狂抢金一战成名,她们与资本大鳄的角力被无限放大。此后,黄金又在2013年4月12日和4月15日经历了一次震撼暴跌,直接从1550美元/盎司下探到了1321美元/盎司,导致“中国大妈”被套牢。

    今年以来,国际金价一改上一年颓势,连续两个季度在波动中上行,累计上涨超过10%。眼看“中国大妈”解套在望之时,三季度黄金走势再度急转直下,国庆期间,国际金价一路下行。10月6日凌晨,纽约黄金期货重挫1.8%,失守每盎司1200美元关口,创56个月来新低。当时抢金的“中国大妈”们深套了20%左右。

     黄金价格已经跌到底了吗?要不要继续投资黄金?

    千足金进入“2”时代,不少投资者被深套

    据记者了解,7月初的投资金条价格为276元/克,9月末为253元/克,而今年年初为254元/克,6月末为274元/克。显而易见,今年第三季度跌落的价格刚好是前两个季度“费力”上涨的幅度。而10月15日,中国黄金等品牌千足金的价格均在每克300元以下。

    价格的变动势必牵连终端销售。省会多家银行里,第三季度的贵金属销售额最低,以某商业银行为例,第一季度贵金属销售额为100多万元,第二季度售出120多万元,第三季度则仅为70多万元。“有时候好几天都卖不出去一单,一个月才能赶上一个超过50克的大客户。”一家银行的工作人员接受采访时说。

    不少理财经理表示,正常“十一”是黄金投资的旺季,但是受黄金熊市的影响太大了,以前好多稳定的购金客户都流失掉了,再加上眼下投资方式的多样化,银行员工想在贵金属这部分拿到提成,“真是越来越难了”。

    采访中,一些投资者称,年初入手100克黄金,花了2万多元,10月15日的回购价仅为243元/克,扣了手续费,基本一分没赚。家住省会天山大街的张雯前年春节前买了100克黄金,花了3.5万元,“金价涨到每克350元左右,我才算解套,可就目前的趋势来看,解套没戏。”张女士无奈地说。

     金价难见底,专家提醒注意最佳配置比例

    兴业银行石家庄分行一位理财师告诉记者,黄金的一大功能就是抗通胀,但近段时间以来,原油、农产品等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下跌,全球通胀保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黄金投资的吸引力大大下降。上周二国际原油价格大幅下挫,跌至两年来的最低水平。农产品方面,今年全球大豆、玉米等主要农作物均取得丰产,价格从7月就开始了绵绵的跌势,美豆指数自年内高点算起,跌幅超过30%。其他大宗商品的走势也普遍低迷。

    美元指数走强将从两个方面抑制黄金价格,一方面,作为黄金的计价货币,美元升值就意味着金价的下跌;另一方面,美元指数上涨意味着市场对于美元的认可,会替代黄金的部分避险需求,导致黄金的投资需求下降。

    综合来看,黄金尽管从低点再次反弹至1200美元/盎司之上,但中期来看,基本面上面临多项利空,利多仅有不确定的地缘性政治风险,因此未来金价走势易跌难涨,此轮反弹空间有限,未来价格或振荡走低。

    对于如此强有力的空头力量,投资者该如何应对?华安基金指数投资部高级总监许之彦建议普通投资者将黄金投资重新定位,他认为投资黄金更多应该考虑安全保障,黄金可以作为抗通胀、抗纸币购买力下降的工具,进行资产配置,而不应该太关注短期价格波动,成为过度交易的一个工具。上海黄金交易所副总经理宋钰勤也表示,就中国国情而言,投资者最佳投资组合是黄金投资占比7.85%,西方也有研究认为,对黄金的资产配置比例应该在5%-10%。

    基于对黄金后市的悲观论调,上投摩根基金经理王邦褀则建议,在有其他选择的情况下不要投资黄金。“如果一定要投资黄金,也建议关注黄金ETF和纸黄金一类的产品,因为实物投资中黄金还有一定的消费税加上其他工艺费用,价格很高,而黄金ETF和纸黄金一类的产品没有保证金,管理费也不高。

    实物金条,黄金QDII基金和黄金ETF不具备做空基础,在市场偏空的背景下,存在投资亏损的风险。对于青睐黄金期货和黄金T+D的杠杆类投资者,可考虑逢高做空,轻仓操作。不过,切勿盲目追空,需严格设置好止损位。另外,投资者还可通过购买纸黄金,低吸高抛,以赚取黄金价格的波动差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