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以信息化建设为支撑 提升基层服务能力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019年6月26日例行新闻发布会散发材料之五

27.06.2019  19:13

  作为全国第二批综合医改试点省市,重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医改,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常务副市长和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的综合医改试点领导小组,将医改作为重大民生工程,纳入市委全面深化改革统筹推进。针对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并存,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的问题,以基层信息化建设为抓手,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高医疗服务的公平可及性。

  一、搭平台,加快信息互联互通

  建成市级和38个区县两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市级平台通过国家3A级省级平台测评认证,已累计采集3000多万份电子健康档案和2000多万份电子病历数据。打通人口信息、电子病历、电子健康档案等13个业务系统,形成卫生信息“一张网”,实现跨区域、跨机构的信息互联互通与共享调阅。

  二、促下沉,大力发展远程诊疗

  针对边远地区群众看病不方便、基层专业技术力量不足等问题,以医联体为载体,大力发展远程诊疗,建设市—区县—基层三级远程诊疗服务体系,延长医疗资源供给服务链条。市级层面,以市级三甲医院为核心,与区县医院和部分基层医疗机构建立远程医疗协作网。区县层面,依托区县级医院建设区域远程诊疗中心,实施“基层检查、上级诊断”服务模式。如南川区依托区人民医院三甲优势,建成区域远程心电、远程影像、病理诊断、临床检验、消毒供应“五大中心”,并为基层医疗机构配备全自动生化分析仪、B超、DR或CR等设备,累计服务基层患者20万人次。目前全市90%的区县开展远程医疗,远程心电覆盖70%以上区县,13个区域影像中心年远程诊断超100万例,让边远山区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大医院的优质诊疗服务。全市县域内就诊率91.2%,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

  三、提质量,创新信息化便民惠民服务

  整合完善区域信息平台功能应用,为群众提供预约诊疗、网上缴费、个人健康信息查询等多项服务,让数据多“跑路”,患者少“跑腿”。80%的二级以上医院开展各类预约诊疗服务,建成“智慧医院”10家。开通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手机APP,居民与医生之间可进行网上签约、健康咨询、慢病随访、视频通话等实时互动,为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并辅助人脸识别、GPS地理定位等系统,实现医疗服务过程影像在线传输,提高签约的真实性和质量。

  四、强监管,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

  建立市级医改监测信息系统,基于医院现有HIS系统、财务系统等进行接口改造,将全市所有公立医院(部队医院除外)全部接入市级医改监测平台,建立次均费用、医疗收支、医保报销、上下转诊等116个基础监测指标和40余项分析监测指标,实现涵盖病人从入院到出院的全流程全方位实时动态监测。已运用监测系统开展DRGs绩效评估、处方集中点评、医疗行为监管、医改监测等工作,提高信息化、精细化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