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推动河北法治进程十大案件揭晓

06.02.2015  17:00

    “法治”是2014年别具意义的一个词汇,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国人大常委会以立法形式将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中国正步入依法治国的新阶段。在这一年里,河北省有哪些法制案件让人印象深刻?又有哪些案件深深地记录下这个社会公平正义的年轮?今天,2014年度推动河北法治进程十大案件揭晓。经由这些案件,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河北法治建设的进程。 

    推动河北法治进程十大案件评选活动,由省高院和燕赵都市报联合举办,从2004年到现在,已经走过了11个年头。我们欣喜地看到,作为河北法律界的权威品牌,经典十案的评选,提炼和记录了河北法治的点滴进步;我们也看到,随着时间的推移,法治精神也如涓涓细流般注入每个公民的心田。 

    从今天开始,本报将连续刊发推动河北法治进程十大案件,去探究每一个案件背后的故事,努力还原案件的经过和审理法官的办案过程以及裁判理念。 

    在今年入选的十大案件中,有备受关注的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刘铁男受贿案。刘铁男是党的十八大之后首个被“双开”的省部级官员,因此此案关注度极高。2014年9月24日,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原局长刘铁男涉嫌受贿犯罪一案在廊坊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法院公开审理。12月10日,该案一审宣判,刘铁男被判无期。张金龙律师在点评该案时表示,该案的查处,彰显了国家反腐治吏的决心和信心,同时也提醒我们要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制约,将权力关在制度的笼子里,放在“阳光”下运行,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 

    而邯郸张伟兰等人杀害矿友案更像是现代版的《盲井》。21名农民工组成的“杀人骗赔”团伙,将工友骗至矿井,在干活时伺机将其杀害,并冒充死者亲属向矿井老板诈骗钱财。截止到案发,张伟兰等人以同样作案手段共计杀害4名矿友,骗取180余万元。不少读者感慨,这起案件比起电影《盲井》,有着更震撼的残酷现实。 

    唐山皮影舞蹈《俏夕阳》在2006年登上春晚舞台后名声大噪,红遍全国。此后,编导和队员之间因著作权权属纠纷展开了一场长达7年多的诉讼官司。在令人惋惜的同时,也再次给我们敲响了保护知识产权的警钟。 

    11年时间,每年十大案件的品读已成为读者的一个习惯。事实上,作为司法的具体体现,通过典型个案可以描绘出法治进程的生动轨迹,衡量和判断出法治是否公正与完善。 

    回首11年评选历程,记忆中不尽是甜美的片断,但过去的11年间,法治的点滴进步却真实而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改变着我们的国家、社会乃至我们自己,而这种改变,从未停下脚步,在未来仍将继续。       2014年推动河北法治进程十大案件 

      刘铁男受贿案 

    廖某与石家庄某房地产公司房屋买卖合同案 

    《俏夕阳》著作权权属纠纷案 

    被告人宋某工业明胶冒充食用明胶案 

    邯郸张伟兰等21人杀害矿友案 

    被告人杨某利用油泥炼油污染环境案 

    周某与零点乐队成员关于名称权、肖像权、名誉权等纠纷案 

      段某与某公司确认劳动关系案 

    天津某公司与山西某公司关于票据损害赔偿纠纷案 

    解某不服某县人民政府房屋征收补偿决定案


      http://epaper.yzdsb.com.cn/201502/06/534975.html

编辑:逯永霞

文章出处:《燕赵都市报》(2015年02月06日0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