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推出“高收益”理财产品 存夸大收益等行为

25.08.2014  23:39

河北广播网8月25日消息(河北电台记者冯晔)随着中秋、国庆临近,以及三季度银行考核节点的到来,许多商业银行纷纷推出各种“高收益”的理财产品。不过部分投资者反映,银行在销售理财产品时,存在夸大收益和淡化风险等误导投资者的行为。

记者咨询多家商业银行了解到,当前理财产品打着年化收益率超6%的并不在少数。其中部分银行力荐当下十分流行的银保产品,宣称“保本保息”。

某商业银行理财经理:我们最高的收益率是15%。
    记者:有风险吗?
      某商业银行理财经理:当然没风险,这个是保固定收益的。

银行理财产品一般分为保证收益型、保本浮动收益型和非保本浮动收益型三大类,不过部分市民在购买时并没有仔细阅读合同。投资者高女士曾花20万元购得一款三年期理财产品,客户经理当时拍着胸脯保证不会有本金亏损的风险,没想到到期还是亏了一万多元。

高女士:宣传彩页上没有任何显示是非保本,当时理财经理口头承诺,他们是可以做到保本的。

目前银行的理财产品一般是5万起步,按照规定,投资者在购买时必须填写风险问卷,以便了解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不顾许多客户表示,从来没有见过所谓的“风险评估书”。

高女士:我们自身根本不了解风险评估是什么,银行在向我们销售的时候,也没有提及过要做风险评估。

君德财富投资分析师郭红宝介绍,投资者在购买银行代销的金融机构理财产品时,应明确产品的运作方式是基金、保险、还是信托,以及投资标的是债券、股票还是黄金等等,这些都是决定产品收益和风险的关键因素。

郭红宝:可以找一个专业的理财机构,分析一下产品的抵押物是否充足,以及风险点在哪里。

郭红宝提醒投资者,部分银行为了吸引客户,往往报出预期的最高收益误导投资者,高收益的背后往往隐藏着高风险。

郭红宝:如果收益率偏高,反息期又特别短,比如说按月反息,那就要特别注意风险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