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推出一揽子举措盘活“沉睡”资金 用到急需地方
继本月1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亮出八项举措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19日国务院又印发《推进财政资金统筹使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汇总发布十项一揽子措施,再度释放积极财政政策加力增效信号。
把碎片化资金聚零为整
《方案》指出,推进财政资金统筹使用,避免资金使用“碎片化”,盘活各领域“沉睡”的财政资金,把“零钱”化为“整钱”,统筹用于发展急需的重点领域和优先保障民生支出,增加资金有效供给,是创新宏观调控方式的重要内容,也是用足用活积极财政政策的关键举措。
《方案》提出了推进财政资金统筹使用的十条具体措施。一是推进项目资金的统筹使用;二是推进重点科目资金的统筹使用;三是推进部门资金的统筹使用;四是推进政府预算体系的统筹协调;五是推进跨年度预算的统筹协调;六是推进规范各类收入及其统筹使用;七是推进财政存量资金的统筹使用;八是推进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的统筹协调;九是推进债务资金的统筹使用;十是推进转移支付资金的统筹使用。
财政部财科所副所长白景明表示:“把碎片化的资金聚零为整,用到发展最需要的领域,既能增加资金的有效供给,增强经济发展动力,又能促进保障和改善民生,体现了政府宏观调控方式的创新。”
推进项目资金统筹使用
财政资金是否用到实处,最终都体现在一个个项目上。十项举措中,推进项目资金统筹使用居首位,这关系到当前国务院关注的重大项目能否有效落地。
《方案》要求,推进项目首先要做好前期准备,包括提前做好项目可行性研究、评审、招投标、政府采购等工作,确保预算一旦批复或下达,资金就能实际使用。此外,要加快项目预算批复和下达,并跟踪项目进度建立动态调整机制,确保项目有效推进。
当前,财政收入增速放缓,有限的资金要用到哪里,《方案》也做出明确规定。《方案》指出,要重点推进科技、教育、农业、节能环保、医疗卫生等重点科目资金的统筹,既要统筹安排当年预算资金,也要加快消化历年结转结余资金。
白景明表示,这些措施都体现了当前保重点支出的调控意图,更有助于经济稳增长、调结构和惠民生。
与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相结合
统筹资金使用,最终要体现在所有的预算一个“盘子”、收入一个“笼子”、支出一个“口子”,促进财政资金优化配置,推动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对此,《方案》也做出进一步规定。
《方案》提出,对中央基建投资、中央科技资金安排支出的项目,其他财政资金可不再安排或减少安排,避免重复安排支出和固化投向;对政府性基金预算中未列入政府性基金目录清单的收入项目,除国务院批准的个别事项外,3年内逐步调整转列一般公共预算,并统筹使用。
根据《方案》,从2016年1月1日起,将水土保持补偿费、政府住房基金、无线电频率占用费、铁路资产变现收入、电力改革预留资产变现收入等5项基金转列一般公共预算。
白景明表示,国务院《方案》将推进财政资金统筹使用与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结合起来,既立足解决目前预算执行偏慢、财政存量资金规模居高不下的突出问题,把盘活的资金统筹安排使用;又着眼长远进一步加大各类资金整合力度,完善政府预算体系,更加清晰勾勒了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改革路径。
(新华社北京6月19日电 记者韩洁)
编辑: 石家庄新闻网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