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民营经济成长密码①】借智北京,破解创新瓶颈

21.07.2014  16:29

探寻民营经济成长密码①

借智北京,破解创新瓶颈

——固安:民营企业怎样“长高

【编者按】 民营经济是就业经济、富民经济,也是强省经济。当前,在全省经济总量中,民营经济“三分天下有其二”。

保持稳中求进、稳中有为的发展态势,必须激活民营经济这个主体。改变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的传统产业结构,构建绿色、循环、低碳的现代产业体系,必须推动民营经济加快转型升级。深化改革,充分激发民营经济活力,让民营企业长大、长高、长美、长洋,已成为推动河北实现绿色崛起的必然要求。

本报记者近日深入我省部分发展民营经济先进县(市)和百强民营企业,采写了《探寻民营经济成长密码》系列报道,以期用所见所闻探寻我省民营经济加快发展的路径。

河北日报、河北网记者 许卫兵 孙占稳

7月15日,记者来到固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采访。在纵贯开发区的锦绣大道两侧,法桐、银杏树、小叶黄杨错落有致,迎风摇曳。不远处,绿树掩映中,两栋乳白色的小楼很是抢眼。

这是高科技民企北斗卫星导航产业港的办公楼。怎么样?是不是看起来不像办公楼,反而有点儿像疗养院呢?”同行的固安县工信局副局长杨庆阅问。静谧、幽雅的环境,让记者忍不住点头称是。

在固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像北斗卫星导航这样的高科技民营企业比比皆是:航天振邦、京东方、肽谷、东方信联等近百家民企,形成了航天航空和电子信息两大产业集群。

一个县域的开发区,能“”出这么多的高新技术民营企业,这在我省还不多见。更难得的是,几天的采访中,记者在固安竟然没有见到一根冒烟的烟囱。

这确实不假。”固安县委书记薛永纯介绍,为培育高科技民企,他们对于高耗能、高污染产业一直坚持说“”。

诱惑倒也不是没有。几年前,一家企业来到固安,想投资几十亿元建设一个大型火电项目。项目投产后每年光税收就3亿多元,还将带来大量就业机会。这家企业本以为会受到欢迎,但没想到却吃了“闭门羹”。一家跨国公司计划在固安建设华北最大的方便面基地,但因耗水量太大,固安予以婉拒。算下来,近年来固安拒绝的项目总投资已不下百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