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项目,他们敢于担当——看清河如何“挖”来全国最大低速电动汽车项目

28.11.2014  17:17

项目落地 关键在人①
上项目,他们敢于担当
——看清河如何“”来全国最大低速电动汽车项目

      【编者按】项目是硬道理,项目建设关系全局和长远发展。当前,我省的改革发展任务很重,必须继续把精力集中到项目建设上。
      项目落地,关键在人。关键看主要领导是否有抓项目的狠劲、韧劲,看是否把最强的干部派去抓开发区,看敢不敢把有利于发展的政策用到位,看能不能保护好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谋事在人,成事也在人。近日,本报精心筛选了一批好项目典型,从地方领导干部、开发区负责人、招商团队、投资者等“”的角度,来解读这些项目能够引得来、留得住、发展得好的原因。
      11月初,位于清河县的御捷电动汽车登上了工信部“多用途乘用车”产品目录,年销量有望达到50000台,在低速电动汽车行业稳居全国第一。该企业董事长张立平说,“我们离‘全球小微型电动汽车行业领导者’的梦想越来越近了!
      4年前,从只产零部件到制造整车,清河拥有了第一个低速电动汽车生产企业。4年间,清河把低速电动汽车产业做成了全国第一。
      清河县委、县政府把大上项目、上好项目作为工作重点,扶持和帮助像御捷一样的企业圆梦。在这个县,上至主要领导,下到一线办事人员,都把谋划项目、服务项目当成主业,敢于担当、锐意进取,在项目建设上打了“翻身仗”。
      数字为证:2008年,全县亿元以上签约项目仅有1个,投资1.6亿元。6年后的今天,清河亿元以上项目21个,投资165.7亿元,项目个数增长20倍,投资增长103倍。依靠项目拉动,清河县财政收入5年时间增长1.6倍,在全省排名上升23位。
      谋事在人,成事也在人——从零部件到整车,靠项目延伸产业链,清河一定要造出整车
      造整车一直是清河人的梦想。清河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始于上世纪60年代末,目前已有2000多家企业,是中国汽车(摩托车)零部件制造基地。但清河的汽车零部件产业也存在着隐忧。
      “产业链条短,抗风险能力不强,加工度低,挣的多数是小钱。”11月21日,清河县委书记冀东书分析说,从零部件到整车,我们就是要延伸产业链,整合资源、优势,向高端产品演进,把更多财富留在清河。想法虽好,但清河却没有任何整车基础,这个梦空想了很多年。
      2008年,正当清河县千方百计要造整车的时候,远在重庆的企业家张立平也在琢磨着自己的二次创业。此时的张立平在重庆为摩托车、汽车整车厂供应零部件,(下转第七版)
      通过十多年打拼已经有了一家独资企业、两家合资企业,一年稳赚5000万元。可张立平并没有满足,在多次到美国考察后,他瞅准了低速电动汽车这个新产品。2009年,张立平准备在重庆建低速电动汽车项目,清河县得到了这个消息。
      张立平回忆说,让自己下定决心回来的,是冀东书的一句掏心窝子的话:“低速电动汽车这样的项目,你真应该拿到一个新地方去尝试,我们一定能当成眼珠子一样保护好。”张立平理解,低速电动汽车对汽车产业发达的重庆来说,显得分量不重,但对清河来讲却是梦寐以求,张立平的低速电动汽车与清河应该有着更多的梦想与现实交集。
      清河说到做到了。2010年以前,张立平精力没有往清河转,多数时间都在重庆,项目从选址到开工都是县委、县政府工作人员忙上忙下,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实现投产。
      “过去只能给汽车企业配套生产零部件,现在我们也可以造整车了。”看着刚刚建成的整车生产线,张立平感慨万千,“如果在十年前,我跟人家说造整车,大家都会觉得我是个疯子,一个拿着一把钳、一把锤叮叮当当敲摩托车刹车线和油门线的人,怎么能有这种非分之想。实现整车梦,是清河成就了我。
      “清河要实现弯道超车,就必须把宝押在项目特别是产业项目上。”冀东书表示,前些年清河拉起羊绒、汽车零部件等四大产业架子,但这些产业多数是两头在外,增加值没留下来,所以2009年以前,清河财政收入排名一直往下走,日子越来越不好过。如今,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都把科学谋划项目当成主业,服务企业、优化环境,成就企业家梦想,成为全县上下最重要的事。
      敢于支持,倾力相助——3000万元财政担保资金,救活的不仅是一个企业,更是企业家对清河的信赖和上项目的信心
      “地方领导和班子的责任担当,能让一个企业跨越死亡线。”辗转多地投资、从事实业多年的张立平对此深有感触。
      时间拉回到2010年10月份,张立平的低速电动汽车生产线刚刚投产,就遇到了一次巨大的危机。由于刚刚投产的企业规模小,当时一些大的零部件厂商都不愿意给他们供货,无奈之下,只好求助于小的零部件企业。可没想到,当时几个小供货商提供的零部件有问题,生产出的1500辆低速电动汽车一下子成了不合格产品。
      此时的张立平,已经为了项目投产,倾尽了全部积蓄,身上再无分文。众所周知,整车制造本来就是一个大成本买卖,占压资金非常多,最怕的就是资金链断裂,但这个最可怕的事却摊到了张立平身上。
      得知这个消息,清河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领导召开紧急会议,“无论如何都要把御捷救活”成了这个会唯一的主题。
      快到年底了,清河县的财政异常紧张,账上没有几个钱,但是县四大班子领导还是当场决定,以财政担保方式向邢台银行申请贷款3000万元,支持企业、救活御捷。就这样,御捷成功渡过难关。
      2014年10月之前,低速电动汽车一直因为缺乏生产标准而广受诟病,国家也没有给它一张正式的“准生证”。
      “有一段时间,我一直为这个事睡不着觉,真的不知道什么时候人家就把我这厂子封了。”张立平说。但清河县对这个项目十分看好,认为它符合环保要求,是绿色项目,符合未来社会发展方向,有市场,国家肯定会支持。
      终于,在省市领导的亲自推动下,清河县委、县政府班子带领相关部门负责人积极进京跑办。今年11月2日和11月14日,工信部公布第265批、267批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御捷电动车上榜“多用途乘用车”和“载货及专用车”产品公告、公示目录。
      有了“准生证”,有了好环境,就有了信心和力量。“今年御捷将销售低速电动汽车50000台,成为全国第一,这比业内第二名和第三名销售总数还要多。”张立平说,御捷还一口气推出9款低速电动汽车新产品,科技含量越来越高,竞争能力越来越强。

      来源:河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