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人文交流潜力,让中印“照亮”彼此

15.10.2019  13:36

  10月11日,习近平主席在莫迪总理陪同下参观马哈巴利普拉姆古寺庙群。(图/新华社)

  10月11日至12日,习近平主席在印度金奈同印度总理莫迪的两次会晤中,“人文交流”都是关键词。

  在10月11日的会晤中,习近平主席指出,双方要以明年中印建交70周年为契机,开展更广领域、更深层次的人文交流,共同倡导和促进不同文明对话交流,为双边关系发展注入更加持久的推动力,续写亚洲文明新辉煌。在10月12日的会晤中,习近平主席再次强调,要办好明年两国建交70周年庆祝活动和“中印人文交流年”活动。

  对任何两个国家来说,人文交流都是支撑国家间关系发展的重要支柱。对中印这两个都拥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而言,人文交流的重要性则尤其突出。互为邻国的中印是亚洲地区迅速崛起的大国,是仅有的两个人口超过10亿的大国,两个“巨人”的一举一动都影响着世界的和平与安宁。中印加强相互理解,不但是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世界和平的需要。

  近年来,中印人文交流正逐渐形成一种富有潜力和引领作用的国际合作模式。2015年—2016年,两国互办旅游年;2018年,中印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首次会议在印度举办;2019年,中印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第二次会议在北京举行……中印双方在文化、媒体、影视、博物馆、体育、青年、旅游、地方、传统医药与瑜伽、教育与智库等领域全面开展交流合作,中印人文交流不断取得新进展,形成新热潮。

  在开展中印人文深度交流的过程中,中印两国政府和人民都深刻体会到,要保证中印人文交流的效果,中印两国必须在充分了解各自历史与文化生态基础上,科学确定人文交流的内涵,创新交流方法,保证精诚协作,求同存异,形成一个以解决现实问题为动因,以两国文化和谐共存为目标,以相互理解和尊重为原则,以相互信任为前提的中印人文交流多元运行机制。

  将两国传统友谊传递到基层,将两国领导人共识转化为行动,是下一阶段中印人文交流合作的重要方向。国之交在民相亲,民心相通是中印人文交流的基础,也是目的,而语言互通则是民心相通的前提。只有深化中印两国之间的语言交流与合作,才能深化两国文化的深度融合。而这一目标能否实现,能否持续,关键在人,培养人的人和被培养的人。

  中印两国的先贤早就认识到了这一点。1928年,中国学者谭云山在泰戈尔亲手创办的国际大学里开设了第一个中文班。1937  年,这所大学创办中国学院后,谭云山又受泰戈尔邀请担任了中国学院主任。20世纪50年代,德里大学、尼赫鲁大学等都开设了汉语课程,印度的汉语教学多点开花,渐成热潮,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为中印人文交流培养了人才,培植了沃土。在当前印度“汉语热”背景下,更好满足印度汉语市场需求,帮助印度进一步提升汉语师资、专业教材、培训学校等,是挖掘中印人文交流潜力的一个重要课题。

  借金奈会晤的东风,中印双方在进一步强化区域互联互通和经贸合作、彼此分享经济发展红利的前提下,相信人文交流也一定会进一步实现有效融合,推动中印相互成就、相互“照亮”。

  (孙宜学,同济大学中德人文交流研究中心研究员,海外网特约评论员)

习近平抵达印度金奈出席中印领导人非正式会晤
习近平抵达印度金奈 出席中印领导人第二次非正国土资源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