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变革的写作水平测试

26.12.2014  17:45





(图为著名作家、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全国写作水平测试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曹文轩)



(图为全国语文特级教师、中国当代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北京樱花园学校校长郭峰)



(图为济南市明湖小学首批写作水平测试四年级测试现场)

  背 景:

  语文新课程改革十年来,写作教学步履维艰,裹足不前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如何走出困境已成为横亘在语文教师及研究者们面前一道天堑般的难题。破解难题的思路越来越清晰地聚焦到写作水平测试及其标准体系上来。

  《国务院深化教育督导改革转变教育管理方式的意见》特别强调“培育和扶持一批专业评估机构,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教育质量评估监测。加强教育质量检测评估与交流,积极参与国际组织的教育质量检测的项目”,因此,建立并完善以汉语为母语背景的写作水平测试体系,已成为迫在眉睫的课题。国外的研究者们已经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美国、欧洲、澳大利亚先后开发了科学系统完备的测量工具,为我们提供了有意义的借鉴。

  在此背景下,由中国当代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会同国内有关专家研制设计了面向中小学生课堂教学改造和提升的写作水平测试体系。目前,围绕这一研制的背景、功能、思路、策略及测试手段,有关部门组织相关专家开展了专题研讨,参与研讨的有著名作家、学者、一线教师、资深教研员及教学管理人员。大家出谋划策,各抒己见,见仁见智。

  一幅写作水平测试的专业路线图渐渐清晰地呈现出来。

  论坛嘉宾:

  曹文轩(著名作家、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全国写作水平测试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包明德(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科院文学所教授、博导、中国当代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全国写作水平测试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顾振彪(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教材主编、全国写作水平测试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郭 峰(全国语文特级教师、中国当代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北京樱花园学校校长)

  王如才(山东省教科所理论室主任、山东省中小学作文研究会理事长、山东省教育研究会副秘书长)

  主 持 人: 李 春(济南市天桥区教研室副主任)

  一、关于现行作文评价标准的不足

  主持人:什么是“”的作文,也就是一篇优秀作文具备哪些重要特征呢?这在国内外语文教学领域,向来都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因为它不仅是一个作文教学内容问题,还是评价的指标及评价方法问题,其实质是作文评价观的问题。为什么我国的作文课“没法教”?其中最重要的一个问题,恐怕就是作文标准了。

  曹文轩:教育评价理论告诉我们,评价具有很强的激励功能。遗憾的是,审视我国的作文教学,作文评价几乎完全丧失评价的激励功能。其根本原因是,无论是平时的写作训练,还是中考、高考,其作文评价标准都定得过于苛刻而且模糊。

  郭 峰:从作文评分的现状看,老师评作文是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的,换句话说,每个语文教师都有自己的评分标准,这同每个教师的修养、要求的宽严、个人的观点有着密切的联系。我在去年曾做过一次实验,把10个学生的作文一式五份,分寄给五名语文老师打分,结果分数的差异性令人吃惊:40分中,差值最大的达13 分,最小的7分,平均9.8分。

  顾振彪:对,一千个语文老师就有一千个作文标准。这是个很大的问题。

  郭 峰:不光是每个老师的作文标准不一样,就是一个老师自己的评分标准也不同,批一次作文,常会出现下列情况:开始给分偏低,改到后来偏高,或是开始偏松到后来偏紧,最后自己也不能说出原因。很显然,这些误差的产生是正是主观性造成的。

  主持人:那么,我们以往也制定了作文标准,难道就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曹文轩:一句话:标准太高,指标模糊。

  主持人: 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写作的要求有如下表述:

  (1)学会多角度的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2)能考虑不同的目的要求,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培育科学理性精神。

  (3)书面表达要观点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实健康;思路清晰连贯,能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合理安排结构。在表达实践中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发展创造性思维。

  (4)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在生活和学习中多方面地积累素材,多想多写,做到有感而发。

  (5)进一步提高记叙、说明、描写、议论、抒情等基本表达能力,并努力学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能调动自己的语言积累,推敲、锤炼语言,表达力求准确、鲜明、生动。

  (6)能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结合所学语文知识,多写多改,养成切磋交流的习惯。乐于相互展示和评价写作成果。45分钟能写600字左右的文章。课外练笔不少于2万字。

  不难看出,这六条分别强调了“观察体验”、“理性表态”、“发展思维”、“个性表达”、“技巧语言”、“多写多改”。除了最后一条的最后两句是具体的要求,其他基本上都有“玄妙笼统”之嫌。

  由于缺少直观细化的描述性标准,我国的写作课程标准层次性、精细性、可操作性都不足,因此才会有“我即语文”“我即作文”这般极具个性化的几乎不可复制的教学思想。不少教师自身缺少基本的写作教学素养,却盲目自由地进行“溜冰式”教学,想到哪儿就教到那儿,想教什么就教什么,完全置课程标准于不顾,导致写作教学中的“主张”不断,课堂上却一片荒芜,让人们不禁叹息基础教育写作教学“一年不如一年”。

  顾振彪:确实如此。一个不争的、普遍的事实是,中国学生从小到大在作文上得到过满分的寥寥无几。教师判分通常非常“保守”与“吝啬”,能打到80分以上已属高分了。在中考、高考中,一篇作文想拿到“基础等级分”,则必须同时做到:切合题意、中心突出、内容充实、结构严谨、语言流畅、字体美观、符合文体要求。显然,这远远超出了语文课程标准对写作教学规定的目标要求:“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能根据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可以想象,如果学生从写作中很难得到成就感,很少品尝到成功的喜悦,长此以往,学生将逐渐丧失写作的自我提高内驱力。而且类似“切合题意、中心突出、内容充实、结构严谨、语言流畅、字体美观、符合文体要求”这样的要求过于粗放和模糊,很难成为量化的分数。

  郭 峰:现行的写作批改虽有一个评分标准,也能在一定程度上

  反映一个学生的能力,但相当部分的标准存在下列不公平因素。

  (1)每个等级的标准,从思想内容到语言和结构主次不分,不能恰当地体现写作教学的基本要求。以初中为例,大纲规定,写作的重点在语言表达,重在写通顺,故语言应列为评分的重点,占较多的分数比例。但现在评分反映不明显。

  (2)标准缺乏可操作性,不能起导向作用。评学生的作文不同于评一般的文学作品。

  顾振彪:现行作文评价还有一个大的问题,就是在作文评价的具体内容上。我国作文评价几乎全部定格在写作最终的结果即作品上,研究表明,80%以上的作文评价只关注习作文本,而根本不涉及习作的主体及习作活动。这种评价模式只关注“”不关注“”,只重“结果”不重“过程”。

  包明德:作文评价标准模糊,现有的作文标准又解决不了上述问题,这种情况,不由得让人为我国作文教学的发展担忧。这将会严重影响语文教学质量,说得再严重点,对于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国际地位的提高,都是一个不小的影响。

  二、作文评价变革的方向

  主持人: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改变这种现状呢?

  顾振彪:关于作文评价标准,国外已经有比较成熟的理论和实践,美国、欧洲、澳大利亚在这方面都有高信度的测试标准和工具。我们可以借鉴。

  曹文轩:就是要使写作评价变成一门科学,客观、公正。

  郭 峰:写作是一种主观性测试题,现代考试虽然不能把它转化为标准化试题(客观题),但我们可以把作文测试指标标准化(绝对评价),为此,我们必须确立一个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一套严格的操作顺序,一批训练有素的教师,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王如才:作文标准要进一步清晰化、具体化。

  包明德:构建一套科学的写作测试体系,对于改造我们的作文,对于增强中国文化的感召力,都有很大的作用和意义。

  三、写作水平测试的基本构想

  主持人:中国当代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推出了全国写作水平测试标准体系。请包理事长给大家介绍介绍吧。

  包明德:写作水平测试是由中国当代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会同国内文学界、教育界和学术界有关专家、作家、一线教师联合研制并开发的专门用于对中小学生进行写作能力测量评估的第三方评价系统。

  1、测试的功能定位

  评定功能——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层级准确定位。

  诊断功能——对写作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作出剖析诊断。

  策略功能——提供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办法。

  2、水平测试的专家阵容

  围绕这一测试体系的开发,中国当代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汇聚了国内一流的语言学专家、作家、学者和一线教师,组建了全国写作水平测试专家委员会,中国作协副主席高洪波和北京大学中文系曹文轩教授亲自担任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专家们经过了较长时间的悉心研磨和讨论,拿出了代表测试基本价值取向和专业构架的“写作水平测试大纲”(讨论稿)。随后,将在2015年4月选择部分省市展开先期测试。我们期待,测试可以推动写作教学的深度变革并有效提升广大中小学生的写作水平。

  3、写作水平测试的基本目标

  发展性评价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关注学生的处境和需要,尊重和体现学生的个别差异,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让学生在原有水平上获得实实在在的发展,使每位学生都能成为成功者。

  我们已经在济南明湖小学等学校开展了首批测试,收到了良好效果,效度和信度较高,得到老师和学生认可。同时,为教师提供的教学建议、为学生提供的习作建议均得到很好的贯彻。

  曹文轩:这次由中国当代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开展的水平测试将每一种文体及其包含的每一个分项技能运用都用专门的量表来呈现,不能不说是一种值得期待的突破。

  顾振彪:要想真正发挥写作教学评价应有的诊断、反馈与调节功能,在评价的内容上,必须注重作文评价“三个向度”即写作主体、写作活动以及写作文本的统一。新的写作水平测试将三者有机统一起来,我认为很有价值。

  王如才:写作水平测试方法的改革,总的来说是有百利而无一害。

  1.基本能改变评分以一点得失而论“英雄”的旧格局,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因为是分项测试, 标准明确, 大有“ 斤斤计较” 之势, 减少了主观因素, 增加了判分的准确性, 提高了可信度。

  2.具有导向的功能。因为是分项判分, 各项得失昭然。提高了作文的可诊断性, 为教师的写作指导, 学生的定向练, 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3.有利于复核、平衡。它为测试工作提供了必要、易行、有效的管理途径

  4.省时、省力。有了固定的评分标准, 一旦被接受, 其测试评价速度将大大加快。

  主持人总结:由中国当代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研制的这套体系在标准的科学性、公平性等方面均有突破,让我们共同期待关乎母语写作水平提高的测试会走的更稳健,更高效,共同期待这股清新的春风吹开我国作文教学的春天!

编辑:【梅雪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