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什么影视剧给孩子看?

25.12.2014  13:01

——首个民间儿童影视分级制度引热议

■本报记者 王 欣

我家孩子自从看了《熊出没》,就学会了说‘臭’狗熊,喜欢的玩具也成了光头强的电锯和猎枪,虽然现在电视上已经改成了‘小熊熊’,但情节还是一样,互相捉弄、打来打去的,作为家长其实挺无奈的。”昨日,记者在省会一家超市采访到一位孩子妈妈,谈到儿童影视分级的话题,她很赞成,“真希望能给我们一个指导,到底这个影视剧该看不该看。

这位家长的担心不是多余的,儿童影视分级,包括电影分级制度一直是我国影视界的热议话题,最近,首个民间儿童影视分级制度正式出台,将儿童影视剧分为五级:TV-K(2-6岁)、TV-G(6-7岁)、TV-7(7-10岁)、TV-PG(10-14岁)、TV-14(14岁以上)。虽然不是官方正式确立的分级制度,但对很多家长来说,有标准总比没标准好的多。

现状:

动画片等同于“儿童适宜

打开任何一个视频网站,和电影、电视剧并列的,就有动漫这一频道,里面全部都是动画片,通常会细化为“亲子”、“国产”、“日本”、“美国”等板块以及“热血”、“格斗”、“恋爱”等类型。对,你没有看错,而且除了以上三种类型,还有“美少女”、“神魔”等,难怪在采访中有些家长表示,“不敢让小孩子在网上随便点,不合适的太多了。

与美国、韩国等动漫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动漫市场还处于发展阶段,一般人对“动画片”的理解就是“小孩子看的”,其实,网络上甚至电视里播放的很多动画都不适合小孩看,关于这一点,家长需要留意。不要以为演的是动画片就可以放心让孩子看,里面的内容很有可能会给孩子的身心留下不好的影响。尤其在收视率和票房影响下,有的动画片制作者以暴力元素和成人化情节吸引眼球,让动画片和儿童影视剧的创作蒙上“阴影”。

不少业内人士表示,儿童影视分级制度的出台,将为创作者和观看者提供标准,让不同年龄的儿童有权选择适合自己看的影视剧和动画片,避免盲目观看造成不利影响。

制度:

非官方机构制定标准

据了解,首个民间儿童影视分级制度是由中国科学院脑科学博士陆宇斐联合国内外影视专业、心理专业的专家共同推出的,同时也参考了国外比较成功的儿童影视分级制度,她表示:“世界上大多数电影分级制度都不是政府搞的,我们推出的这个分级制度,确实无权使某些影视动画禁播,但希望随着分级制度的传播,不符合标准的影视动画,没有收视率,在音像店中没有人买,从而会影响到影视动画制作公司,驱动他们按此标准来制作影视动画,使得这个儿童影视剧分级标准产生现实效果。

省会一家幼儿园老师告诉记者,喜欢看《喜羊羊和灰太狼》、《熊出没》、《植物大战僵尸》等有“暴力”情节动画片的孩子,性格大多呈现两极化趋势,不是过度内向就是过度外向。“我们首先不建议孩子们看电视,其次是建议短时间看单纯的动画片,要引导孩子向上向善,而不是整天打打杀杀。

根据这一民间分级标准,《喜羊羊与灰太狼》为TV-G(6-7岁),《熊出没》为TV-PG(10-14岁),《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则为TV-K(2-6岁)。看到这个级别,相信有很多家长都会表示“被坑了”。

期待:

国家标准尽快出台

民间儿童影视分级制度后,家长可以将其作为参考,拿起家里的遥控器时不再感觉为难,能做到心中有数。然而,这个“民间分级制度”能不能引起创作者、传播者的重视,是摆在社会和公众面前的问题。有一部分人担心,这种分级制度给儿童影视的创作者“出难题”,但可以肯定的是,这种“难题”是必须面对、亟待解决的。因为,做出来、播出来给孩子们看的影视剧必须内容健康、主题向上,以往粗放型的创作必须向精细型转变,促进这种转变的就是不断细化创作制度和播出制度。

说到底,儿童影视剧分级制度不能只是出自民间人士之手,应该从“民间”走向“官方”才有真正意义。当民间影视分级制“升级”为行业公约甚至国家制度,以强制创作者和传播者执行,才能让孩子真正受益。

编辑: 张小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