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品价格折腰交易中心销量走低 皮草行业遭遇寒冬

10.11.2014  01:06

随着天气越来越寒冷,往年这个时候,各大皮草市场已经全面进入销售旺季。但是今年以来受国内外大环境影响,降价、积压却成为今冬许多皮草商的噩梦。

记者走访省会辛集皮革城看到,相比于往年动辄几万块钱的皮毛成衣,今年万元以上的基本都难觅踪影。某店面负责人陈先生介绍,尤其是高端的水貂、狐狸等皮毛制品,价格几近腰斩,“以前一万五的东西现在就卖一万元,一万的卖五千,市场总体来说不怎么好,导致现在做服装的这些企业都有点慌了。

在衡水大营国际皮草交易中心,偌大的商城也是冷冷清清、少人问津。企划部经理马杰介绍,近期许多商户都承受着库存积压的巨大压力,“去年到十月份已经开始旺季挺旺的了,今年走的量和往年相比至少要低30-50%。去年比如水貂服装,一个店一天能卖五、六件,周六日能卖一、二十件,现在一天卖个两、三件就不错了。

作为奢华昂贵的代名词,皮草业一直被认为是存在价格暴利的行业之一,许多皮草商不惜一掷千金压上身家。马杰介绍,近两年国内专业市场遍地开花,生产过剩、供大于求的态势,在今年尤为突显,“咱们河北,像肃宁原来只有尚村一个市场,后来又建了一个;我们大营原来只有我们一家交易中心,现在又开了两家,体量都比我们大很多。每一个市场辐射的范围实际上是越来越小了,像东北原来没有,现在东北也开了好几个,我们辐射东北的就被当地市场抢去了。

此外,从去年开始社会各个层面积极营造的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大风气,也导致在奢侈品行业内一直风头强劲的皮草业,成为反对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过程中躲不开的靶心。

马杰:这个和咱们国家现在反腐有很大的关系。像水貂,往年走的量主要就是比较高端的群体,送礼的很多买的,现在是不敢送了。现在买基本上都是自己穿,工薪族购买力相对就弱,特别比价格,杀价杀得特狠,商家的利润率就薄。

马杰介绍,由于目前省内多数皮草企业的品牌影响力依然较弱,出口方面更多还是做加工代销的贴牌贸易,因此极易受到贸易壁垒以及汇率波动的影响,“人民币升值升得厉害,出去按美元结算,等于是挣人民币的钱,汇率一波动,利润就没了。我们现在出口现在占30%左右,之前大概70%是出口的。

为了应对今年行业内的整体颓势,大营皮草交易中心进行了积极的推介工作,并在实体店基础上引入线上交易,开辟销售渠道,“今年我们办了春季订货会、秋季订货会、皮草交易会,主要了提振商户信心;我们开了个电商学院,定期请电商专家给商户培训,我们有30%的商户已经开了网店。

皮草商日子不好过,但是对消费者来说,业内却认为现在是十年来出手的最好时机。(河北电台记者冯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