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损失”免责“松绑”成果转化

08.06.2015  17:33

体制机制瓶颈是制约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最大障碍,这一难题究竟该如何破解?在前天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加快建设科创中心”专题系列采访中,市科委副主任陈杰表示,上海将不仅全面下放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的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同时将实施科技成果转化的“投资损失”免责政策,真正落实高校和科研院所实施转移转化的自主权。

陈杰解释说,市科委正在研究设计新的管理方法,对出现的责任和风险将出台若干规定。对于“投资损失”的免责,将要求失败方提供科研中努力攻关的材料、不可预料因素,技术转移中的相关材料证明。市科委正在构建市场化的流程,免责不由政府来界定。

市教委副主任袁雯介绍说,科技成果转换成功与失败的概率并存。以往,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失败,可被认定为国有资产流失。今后,在实施“投资损失”免责政策后,一旦经第三方机构评估,未能成功转化的项目在免责范围之内的,将不被判定为资产流失,高校支持科研的积极性也将通过资产保值、增值得以保障。真正做到既能打破瓶颈,完成破解“最后一公里”难题,又能切实解决高校及相关科研人员的后顾之忧。

定价难”也是阻碍科技成果面向市场的一堵高墙。上海某高校一项技术成果按照教育部规定,经第三方评估定价为1000万元,但拟定合作的企业只愿意接受600万元的价格。由于学校没有处置权,若降价成交,须报请教育部、财政部批准。根据经验,核准审批的过程通常至少需要二三年,最终导致该项成果至今束之高阁。对此,陈杰表示,评估价和市场价出现偏差,导致成果转化流产关键原因在于某些中介环节不健全,不能形成多元化的市场评价体系。接下去政府将引进国际先进的评估技术,探索更为市场化的国际评估方法,来消除对科技成果市场化价值的认同差异。

对于科研人员特别关心的科技成果“小试”“中试”难问题,陈杰表示,政府将整合各大产业链,利用好现有重点实验室、各高校工程中心等,不断推进产业技术联盟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