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万项目”投产带动绿色崛起

15.09.2014  10:01

800万项目”投产带动绿色崛起

——记者走进循环化工园区探访石炼化油品质量升级项目

本报首席记者 范玉蕾

实习记者 张 缘 通讯员 王叶敏

投资80多亿元的石家庄炼化油品质量升级项目(简称800万吨/年油品质量升级项目或800万项目),是中国石化落实国家《石化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重要举措和重点工程建设项目,是中国石化与河北省的战略合作项目,也是我市实现转型升级、绿色崛起的“龙头”带动项目之一。

9月4日10时38分,石家庄炼化油品质量升级项目最后一个投入开工的新建渣油加氢装置顺利切渣,标志着企业油品质量升级项目暨新老装置联动试车实现一次成功,顺利进入正常生产阶段。

近日,当记者走进这一刚刚投产的项目现场时,震撼之感便油然而生。

石家庄炼化油品质量升级项目的投产,不仅使石家庄炼化在产品结构、产品质量、节能环保方面实现了新跨越,而且将为我市、我省工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增添强劲动力。”石家庄炼化副总经理周庆水表示,这一重大项目投产,企业原油综合加工能力将从420万吨/年提高到800万吨/年,主要经济技术指标有望达到国内同类装置先进水平。项目实施后,二氧化硫年排放量同比减少五百多吨,降低16.8%;化学需氧量年排放量综合减排约34吨以上,降低19.4%,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进一步调试优化确保安全高效运行

在整洁宽阔的新厂区,放眼望去,整齐排列着庞大的、密密麻麻的装置群,可谓塔器林立,管线交错,构成了一道亮丽别致的风景线。

石家庄炼化油品质量升级项目包括新建11套主装置,并淘汰工艺相对落后、产能规模较小的半再生重整等装置3套;中石化总部同期批复建设的20万吨/年聚丙烯、60万吨/年航煤加氢、150万吨/年S-Zorb装置及配套设施、老区配套环保完善项目等,也与800万吨/年油品质量升级项目同期建成投产。

这一项目自2010年5月29日开始建设,2014年各主装置陆续实现中交,又经过两个多月的奋战终于联动试车成功,顺利投产。

走进炼油中心控制室,记者顿感“眼前一亮”,只见近百米长的弧形大厅宽敞明亮,三排排成“长龙”的电脑桌上近两百台双屏电脑闪动着不同的画面和数据。而在墙壁正中间巨大的中央显示屏上,罐区、方炉、双脱……各个主要生产装置的现场状况一览无余。现场的工作人员一丝不苟地盯着屏幕,仔细观察着参数的变化,“这里可谓我们炼油装置的大脑、中枢系统,丝毫不能马虎!

新装置从开始运行到稳定再到优化,需要一个摸索的过程,就像买车一样,需要一个磨合期!”生产调度部部长潘九海向记者介绍说,现在在安全第一的前提下,各环节要看设计能耗、产品质量、工艺参数等是否达到设计要求。在达到设计条件基础上,吸取同行业经验,使其运行更高效。下一步,力求跟设计条件进行对比的同时进行优化,达到最好经济效益。

应用新技术实现增产不增污

石家庄炼化油品质量升级项目引人关注的一大亮点就是可以生产清洁的国五汽柴油,而且增产不增污。

我们这个项目力求做到增产不增污,离不开三大支撑——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石炼化工作人员告诉记者,800万项目采用环境友好的全加氢工艺路线,把装置结构调整、产品质量升级和低碳环保等三者有机结合,特别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循环液相柴油加氢技术、自主开发的第三代环管聚丙烯技术、油品回收技术、中水回用技术、信息技术、克劳斯硫磺回收工艺等新技术的应用,既保证了生产的安稳高效运行,又使节能环保跨上了新台阶。其中环保项目投资7.2亿元,同步配套实施污水处理场改造、城市中水回用等多项环保措施、辅助设施及配套公用工程,实现了增产不增污目标。

在催化汽油吸附脱硫装置机柜间(工程师站),记者见到了工艺主管师赵连川,他正密切关注着6台电脑上所显示的流量、压力、温度等相关数据。“我们这里是油品生产环节中最后一环,也是油品质量最后一道把关装置”,他告诉记者,他和同事们感觉这套装置最大特点就是工艺先进、设计能力大、能耗低,这套装置生产出来的汽油更清洁。记者注意到屏幕上显示的硫含量为1.7ppm,完全符合国五汽油硫含量10ppm以下的要求。

按照京、津、冀及周边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要求,2015年底前京津及我省重点城市要供应符合国五标准的车用汽柴油。可以说,随着800万项目的投产,石炼化提前一年多具备了符合这一要求的生产能力。

配合园区突出循环经济特色

地处循环化工园区,石家庄炼化油品质量升级项目自然也处处体现“循环经济”特色。

厂区里,一座塔状建筑引起了记者的注意,高高耸立的塔顶有火苗在静静地燃烧着。石炼化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那是6筒共架火炬系统,把包括我们在内的三家企业的6根火炬筒体放在一个塔架上,节约土地资源达到了150亩。

同时,记者发现厂区的管廊里有一条条管道延伸到距离不远的上、下游企业。“我们的800万项目通过这些管廊和整个循环化工园区衔接,打造循环产业链。项目的氮气、氢气、蒸汽、甲醇、液碱等工业原材料均来自园区上游企业,同时项目产出的苯、甲苯、液化气、硫磺等产品不用装车,直接管输到园区下游企业,达到了企业间的互惠互利。”800万项目设计管理部部长苏建海解释说。

而距管廊的不远处,是一座三层楼高的建筑。“这是我们的循环水厂,与相关企业合作,采用热泵技术,将工业余热转变为冬季采暖的来源,通过这间大房子运送到开发区给居民供热。”苏建海表示,这样既为企业自身降低了生产成本,也为省会供热工程节省煤炭资源、减少空气污染,为我市的碧水蓝天增添光彩。

编辑: 孙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