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凸显 成果支撑产业发展作用增强

27.02.2015  12:21

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凸显 成果支撑产业发展作用增强
企业牵头完成成果占项目总数超4成,逾7成获奖项目成我省重点产业领域技术支撑

  从省科技厅获悉,共有282项(人)获2014年度河北省科学技术奖。这些获奖项目呈现出以下突出特点:

  ——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显现。技术发明奖和科学技术进步奖企业牵头完成的科技成果107项,占项目总数的40.83%,比2013年提高了8.13个百分点;一、二等奖项目中,企业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的比重由2013年的34.7%提升到40.8%。

  ——获奖成果对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增强。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钢铁等传统产业技术升级和节能减排、农作物品种等重点领域的成果达到204项,占项目总数的73.64%。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成果增多。获奖成果涵盖了工业、农业、社会发展和基础研究各个领域,113项成果涉及的294件自主知识产权享受了加分奖励政策,其中国家标准18件,授权发明专利198件。

  ——原始创新和发明创造能力进一步提升。自然科学奖和技术发明奖的获奖项目比重由2013年的9.9%提高到11.5%,其中一、二等奖项目14项、比2013年的7项增加一倍。

  为保障科技奖励工作的权威、公正,我省不断推进奖励改革,优化奖种结构,严格申报推荐条件,加大对企业创新成果的发掘和奖励力度。我省还进一步创新评审方式,其中网络评审实行全盲管理模式,计算机根据项目三级学科自动匹配选择、自动确定和联系网评专家,全程无人工介入,得到了科技人员和社会公众的好评。

  河北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钙钛矿和尖晶石结构磁性氧化物的阳离子分布研究

  主要完成人:河北师范大学唐贵德、侯登录、刘少鹏等

  该项目针对磁性氧化物的离子分布等问题,借助量子力学势垒模型,把自由原子的电离能数据应用于钙钛矿和尖晶石结构磁性氧化物的阳离子分布研究。该项目借助量子力学势垒模型导出一个关于不同阳离子含量比的公式,从而首次把阳离子的电离能和阴阳离子间距,应用于多原子氧化物中阳离子分布的估算。对于钙钛矿结构自掺杂锰氧化物中的阳离子分布问题,美国学者与法国学者等存在相互矛盾的观点。该课题组首次指出其基本假设存在的问题,并给出合理解释。该课题组首次把尖晶石结构铁氧体中的离子分布从定性讨论推进到定量估算阶段。应用该项目的成果,课题组提出了估算尖晶石铁氧体电离度的量子力学方法,进而提出了尖晶石铁氧体磁有序的新模型,这些工作的深入和拓展,将对磁性物理的基础研究产生重要影响。

  河北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航空自润滑关节轴承服役性能台架试验装备技术

  主要完成人:燕山大学杨育林、刘喜平、齐效文等

  该项目突破了复杂工况环境、运动和载荷模拟关键技术,研制了直升机主旋翼自润滑球铰轴承服役性能、航空自润滑关节轴承标准性能和自润滑衬垫材料性能台架试验装备,搭建了我国唯一一套航空自润滑关节轴承服役性能台架试验装备平台;首次完成了直升机自润滑球铰轴承服役性能地面台架评价试验任务,首次提出了织物自润滑衬垫分层磨损理论和自润滑关节轴承剩余寿命预测理论,首次成功开发了直升机自润滑关节轴承全寿命周期数据库,构建了基于虚拟实验平台的自润滑关节轴承服役性能评价技术体系。该项目获得8项国家发明专利和5项实用新型发明专利。以该项目为基础,成立了中航工业——燕山大学“自润滑关节轴承共性技术”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为加快高端自润滑关节轴承国产化步伐做出重要贡献。

  河北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生物农药高效微生物杀菌剂的创制及应用

  主要完成人: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马平、李社增、李纪顺等

  该项目历时20年研发,开展了高效微生物杀菌剂的创制和应用研究。发明了基于主效基因的三类病害高效生防菌快速定向筛选技术。筛选期缩短52.0%-72.7%,成功率提高2.6-5.6倍。发明2项生防菌高效规模化发酵和回收技术。木霉菌的发酵期缩短42.9%,孢子回收量提高3.3倍;芽孢杆菌发酵水平提高18.2倍,芽孢回收量提高了17倍。发明1项货架期延长技术,显著延长了产品货架期。基于发明的新技术,筛选到9种高效生防菌,创制出6种剂型微生物杀菌剂产品22个,可防治24种作物病害,通过农药登记产品8个,占我国登记同类产品的20%。针对气传病害和土传病害,研制出二项微生物杀菌剂高效使用配套技术,防病效果稳定达到80%以上。该项目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0项,通过国家农药登记产品8个。2011-2013年推广使用技术353.9万亩,新增利润23.73亿元,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100多万公斤。

  河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深井超高温测试新技术研究与应用

  主要完成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华北油田分公司等

  主要完成人:沈华、张绍礼、杜成良等

  该项目针对深层油气勘探领域国内外测试技术无法满足井深大于6000m、地层温度高于200℃的超高温超深井勘探需求,历经7年攻关,解决了超高温超深井测试工具、记录仪、密封件等抗高温高压难题以及高温、高压、高气油比井密闭地面流程设备安全计量等技术难题,提高了测试成功率,为深层油气勘探提供了技术保障。该项目自主研发了耐温230℃BH-C系列超高温高压测试工具、超高温高压井测试密封系统等,形成了230℃超深超高温井测试、密闭计量配套工艺技术系列,创造了实测204℃的国内最高温度测试记录。该项目推广应用后近三年油气勘探新增预测天然气储量368.26亿方,新增预测凝析油储量8594万吨,项目创新点新增利税7.08亿多元。

  河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北方丘陵山地生态经济型水土保持林体系建设关键技术

  主要完成单位:河北农业大学

  主要完成人:王志刚、阎爱华、马长明等

  该项目针对制约中国北方丘陵山地生态治理的重点和难点,历时8年研究,按照坡顶、坡面、沟道分类整治,聚土与集雨保蓄结合、生态林与经济林科学配置,解决了困难立地“旱、薄、蚀”的造林攻坚问题。该项目明确了北方山地主要树种抗旱耐瘠特性,创建了树种空间结构优化配置技术。明确了片麻岩山地不同地形集雨面的特点,创建了坡顶、坡面和沟道集雨工程技术。明确了不同坡位水土流失特点及其表土利用与培肥方式,构建了营造生态经济型水土保持林的聚土工程技术。该项目示范推广面积达90余万亩。使干果经济林单位面积产量提高了32%,鲜果经济林单位面积产量提高了28%。同时有效降低水土流失,空气负氧离子浓度大幅提高,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

  河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生鲜乳质量安全控制关键技术及应用

  主要完成单位:唐山市畜牧水产品质量监测中心等

  主要完成人:郑百芹、郑楠、刘聚祥等

  该项目针对生鲜乳质量安全检测技术落后、基础数据缺失、标准不健全和生产过程控制不规范等难题,创新生鲜乳危害因子检测技术,被农业部指定为全国质检机构生鲜乳检测方法。构建生鲜乳危害因子数据库,研发了预警预报系统,制定了危害因子不同季节和区域分布图谱,填补了国内空白。研究确定生鲜乳安全生产8项关键点,集成创新了生鲜乳质量安全过程控制技术,明显提高了生鲜乳品质和养殖效益。该成果的推广应用,使示范区生鲜乳质量大幅提高。研发的危害因子快速检测方法使检测效率提高了20倍,成本仅为原来的1/13。近三年累计推广成母牛137.43万头,生产安全优质生鲜乳922.16万吨,新增效益12.12亿元。

  河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髋部骨折诊治创新技术的建立与应用

  主要完成单位: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等

  主要完成人:侯志勇、张长青、张英泽等

  该项目针对髋部骨折诊治中易发生股骨头缺血坏死和骨折不愈合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展开研究。证实了根据X线诊断的股骨颈Garden I型骨折在CT上均为完全骨折,使骨科医生对Garden I型骨折有了全新的认识。在国内外首次提出了“难复位性股骨颈骨折”这一概念,发明了股骨头干三维互动复位技术。在国内外首次提出了股骨颈骨折不愈合高危人群的概念。率先开展了一期植入带双侧皮质的大段髂骨条并行内固定治疗高危人群的新鲜股骨颈骨折,使股骨颈骨折不愈合率降至2%以下,股骨头缺血坏死发生率降至10%以下。在国内外首次提出了假体间骨折治疗原则,提高了手术复位和固定质量,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

  河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中药基于能量代谢途径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机理及应用研究

  主要完成单位:解放军第252医院等

  主要完成人:曹雪滨、王士雯、胡元会等

  该项目在国际上首次建立了核磁共振磷谱技术在体测定心肌能量代谢的方法。首次证实ACEI能够改善心脏能量代谢。系统提出了充血性心力衰竭中医病机的新学说,研制出用于治疗心衰的中药复方心复康。首先提出并证实了改善心肌能量代谢是中药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重要机制。首次系统研究了中药对心脏能量代谢的作用及调控机制,证实心复康可通过多部位、多靶点调控心肌能量代谢。首次证实中药单体红景天苷可通过改善能量代谢发挥对心功能的保护作用。

  河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线超薄规格热轧板卷大批量生产技术创新

  主要完成单位:唐山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

  主要完成人:于勇、王兰玉、王新东等

  该项目通过高拉速薄板坯连铸、辊底式加热炉蓄热燃烧、超薄规格热轧板卷轧制及典型品种生产工艺等关键技术的开发与集成,解决了生产超薄规格热轧板卷过程中存在的连铸坯质量控制难度大、加热炉热效率及温度均匀性差、轧制过程控制不稳定等技术难题,实现了薄板坯短流程超薄规格板卷大批量稳定生产。该项目开发了高拉速薄板坯连铸用系列化保护渣等关键技术。发明了热效率高、加热质量好的辊底式加热炉蓄热式燃烧技术等。开发了轧制精度控制技术、稳定轧制技术及超薄规格平整技术。3年以来累计生产1.0~1.6mm厚度规格热轧板卷146.8万吨,新增利税4.66亿元,节约7.38万吨标准煤。

  河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肝功能衰竭综合防治体系的研究与临床应用

  主要完成单位: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等

  主要完成人:赵彩彦、段钟平、王亚东等

  该项目针对肝衰竭病情危重、病死率高、防控难度大等临床亟待解决的难点问题,研究构建了肝衰竭患者信息数据库,通过一系列基础-临床研究建立肝衰竭综合防治策略。通过综合防控措施的推广,明显降低了肝衰竭的发生率与病死率、避免部分患者接受肝移植,节省大量医药费用。该项目率先提出补体沉积及比例失衡是肝衰竭发生发展的关键。构建了肝衰竭早期预警与预后评估体系。建立并推广个体化人工肝支持治疗模式。提出了防控肝衰竭合并侵袭性肺曲霉病的防控策略,建立临床操作规范。提出了针对病毒性肝炎、脂肪性肝病肝衰竭“一级预防”策略。有效降低了肝衰竭的发生率与病死率。

  河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卫星通信低剖面阵列动中通天线

  主要完成单位: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

  主要完成人:牛传峰、魏英杰、李建军

  该项目针对应急通信保障、新闻采集等领域在移动载体上与卫星实时通信的迫切需求,在有关部委多项科研计划的支持下,历经5年,研制成功了“卫星通信低剖面阵列动中通天线”。该项目重点解决的关键技术:高效率双极化波导阵列天线技术、电子波束扫描跟踪技术、惯导适时校正的技术方法、集成化、一体化设计技术、自动极化调整技术,天线口径效率高达90%,剖面高度小于300mm。该项目打破了国外技术壁垒,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已生产370余套天线,新增利润超过6000万元。军事、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提高了我国在天线领域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河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缺血性脑血管病关键病理机制及优化策略的研究与应用

  主要完成单位: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等

  主要完成人:张祥建、李震中、王志红等

  继发性脑损伤是导致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病情加重的主要原因,其病理机制复杂,损伤关键环节不清,有效治疗药物不多。该项目发现过度炎症反应是缺血性脑血管病后继发性脑损伤的关键环节和病情加重的主要病理机制;提出抗炎治疗为脑缺血后继发性脑损伤的有效策略,并证明调脂药阿托伐他汀能够减轻炎症反应;率先发现20余种药物抑制缺血性脑血管病后炎症损伤的作用靶点和通路;确立多种新型危险因素在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中的作用;创新性探索多模态MR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及优化治疗中的价值,为早期诊断和个体化治疗提供影像学依据。该项目在11个地市及50多个县推广应用,社会效益显著。

  河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地下空间开挖的关键技术与应用

  主要完成单位:河北建设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

  主要完成人:聂庆科、韩立君、李华伟等

  该项目首次建立了城市第四系工程地质地层层序划分标准、多功能的工程勘察地理信息系统、建筑物沉降监测信息系统、城市岩土工程专家系统;建立了可考虑空间效应和冠梁协调作用及双排桩排距影响的深基坑双排桩支护设计计算理论、土钉墙与桩锚复合支护结构的土压力数值计算模型等;首次提出了疏、截、降结合的地下水控制技术、负压区涌水量计算公式和真空井点降水计算公式、真空井点降水数值分析计算模型;提出并实施了工程反分析、数值模拟预测和实时监测有机结合的地下空间开挖监测技术及深基坑监测信息处理系统。该项目研究成果截至2013年12月已推广工程40余项,新增利润1.18亿多元。

  河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哌拉西林钠原料药及其与他唑巴坦钠复方制剂的研制和产业化

  主要完成单位:华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主要完成人:高任龙、郝瑞霞、吴金波等

  该项目针对抗菌药物耐药,这一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难题,开发了哌拉西林钠及其与他唑巴坦钠复方制剂系列产品,成为目前国内产品链最完整,工艺最先进,制剂规格最齐全,市场份额最大的产品。2011年该产品生产线通过了世界卫生组织GMP认证,走向了国际高端市场。该项目创造性地开发了哌拉西林合成、结晶新工艺,解决了反应率低和杂质夹带的技术难题;创新了复方无菌粉针制剂生产技术,使产品含量均匀度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国际上首家研制成功0.625g儿童规格专用药。该项目获得专利授权3项,起草国家质量标准2项。2011至2013年实现利润1.8亿元,市场份额超过辉瑞公司,降低临床治疗费用8亿元。

  河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高活性益生菌发酵乳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

  主要完成单位:石家庄君乐宝乳业有限公司等

  主要完成人:魏立华、任发政、朱宏等

  该项目经过近10年产学研合作与技术攻关,建立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菌种资源库和功能性菌株的筛选体系,为益生菌菌株的产业化应用奠定了基础;研究了乳酸菌高度培养技术,实现了发酵乳产品中高活菌数保持;建立了大规模、多中心、可远程控制的发酵乳风味感官评价体系,实现了生产过程中感官特征质量控制;建立了适合发酵乳企业的“肠道健康表观评价体系”;引进了丹麦、瑞典等现代化乳品加工装备,结合电子溯源系统,实现了信息化、自动化的融合;自主开发的机器人自动装卸系统,弥补了单杯产品自动抓取装卸技术的国内空白;建立了发酵乳的质量安全控制体系。该项目获得授权发明专利6项,三年内实现产值15亿元。

  河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长期监测系统及动力学行为研究及应用

  主要完成单位:石家庄铁道大学等

  主要完成人:陈恩利、马增强、司春棣等

  本项目为沥青路面长期工作状态监测提供了先进的技术手段和计算方法:在实际运营的高速公路上构建了完整的路基路面多场联合作用试验段,研制了新型智能传感器及配套采集系统,提出了施工期不同结构层各参量传感器的埋设方法与防护技术;研发了沥青路面工作状态长期无线监测系统,实现了路面各结构层中应力、孔隙水压力等多类动静态信号的同步采集和3G网络远程数据传输;建立了沥青路面在温度—应力—渗流多场联合作用下的动力学响应研究方法,提出了基于多场联合作用下沥青路面动力学响应分析的路面破坏防治技术。该项目研究成果已在多条高速公路工程中得到了成功应用,提高了高速公路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河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高产高油无腥大豆品种五星2号选育应用

  主要完成单位: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

  主要完成人:秦君、张孟臣、闫龙等

  该项目针对我国大豆需求日趋增加,生产缺口增大,尤其优质大豆生产不足,供需矛盾突出以及脂氧酶缺失种质匮乏和育种选择检测技术落后的育种问题,定位了关键致腥基因Lx2,建立了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解决了早代目标性状-直接鉴定选择和多性状—同时选择—提高难的问题;发明了水溶性蛋白检测技术,解决了早代品质与产量性状同时选择矛盾的问题,实现了高产、高油、高水溶性蛋白快速准确的定向选择;育成了国内第一个高产高油高水溶性蛋白的无腥大豆品种五星2号;明确了五星2号的生理特性,使其成为国内优质高效遗传转化应用的优良品种。五星2号推广面积1016万亩,占适宜种植面积的31.6%。获得社会效益3.7亿元。

  河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控制和保护电器试验测控技术及其应用

  主要完成单位:河北工业大学

  主要完成人:李奎、李文华、陆俭国等

  该项目解决了电气操作循环试验中故障的准确快速判定和长寿命控制电器电寿命试验时间长等技术难题:首次实现试验动态过程的实时在线监测和故障的直接诊断。首次提出交替试验和多任务试验控制技术。实现不同规格多台试品在不同试验电流下的试验。根据负荷应力条件,提出五种试验控制模式。根据试验控制模式,通过模块化设计提高了软件设计效率,方便了用户试验参数的设置和试验的进行。首次提出机车车辆用控制电器的可靠性试验方法。通过对机车车辆用控制电器的可靠性研究,提出了可靠性指标、试验方法和试验方案,制订了铁道行业标准,研制出试验检测装置,保障了机车车辆运行的安全性。该项目获授权发明专利3项,为多家企业设计出具有试品故障自动诊断的试验装置,获得利税5亿多元。



高等代数暑期短课程
主 讲 人 : 方新贵     教授 活动时河北师范大学
解析几何暑期短课程
主 讲 人 : 赵学志     教授 活动时河北师范大学
云中乐府:雅乐观念的成熟与元典认知
主 讲 人 : 项阳    研究员 活动时间河北师范大学
堆球理论及其在密码中的应用
主 讲 人 : 宗传明    教授 活动时间河北师范大学
有限域
主 讲 人 : 冯荣权    教授 活动时间河北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