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改“给力”工业经济转型发展

07.08.2015  11:12

——我市近三年来技改投资成效调研报告

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我市紧紧围绕“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抓大项目就是抓大发展,抓一批大项目就是抓跨越式发展,今天的项目就是以后的经济总量、财政收入和就业岗位。”坚持不懈地狠抓项目建设,坚持把技术改造作为调整产业结构最有力的抓手,取得了明显成效。

近年来,连续滚动实施重点技术改造项目每年200项以上;技改投资始终保持了高速增长,连续多年在全省第一,2012年至2014年技改投资累计完成3658亿元,今年上半年,全市完成技改投资852.7亿元,同比增长42.9%,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为73%。为全市工业经济稳步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工业技改投资成效分析

(一)政策引导和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为技改提供了措施支撑。近几年我市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工作的实施意见》、《石家庄市工业企业技术改造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石家庄市市级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等政策文件,自2011年起,市级财政每年设立一亿元的技改专项资金政策,引领企业大搞技术改造,鼓励企业创新发展,2012-2014年共支持技改项目297项,撬动社会投资438亿元,新增销售收入1050.7亿元;争取国家、省工业企业技术改造专项资金支持11.3亿元。通过持续大力度的技术改造,我市的结构调整进一步加快,效益大幅提高,技术创新能力进一步加强。

(二)通过工业技改推动工业效益大幅提高。“十二五”期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由2010年的659.8亿元提高到2014年的1052.4亿元,年均增长12.4%,始终保持全省前列。2012年至2014年技改投资累计完成3658亿元;投产达效技改项目586个,新增销售收入1036亿元、新增利税178.5亿元。效益的大幅提高技术改造贡献率占60%以上,对我市经济增长特别是对全省经济做出了贡献。

例如神威药业投资6.5亿元的现代中药制剂技改扩能项目,一举成为全国最大的中药生产基地,新增产值15.49亿元,新增利税7.86亿元,利税由2012年的10.6亿元增加到2014年的11.8亿元。

(三)通过技改工业结构趋于优化。2014年装备制造、电子、食品行业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全市的比重分别为16.9%、1.6%、12.9%,较2010年提高了2.2个、0.7个和1.6个百分点。部分高耗能行业比重下降,冶金、建材、煤炭开采洗选业分别占全市的10.3%、7.1%和2.2%,较2010年下降0.2个、0.9个和0.2个百分点,结构趋于优化。

以石药集团为例,近三年来先后投入60多亿元,完成了恩必普注射剂、马来酸左旋氨氯地平、奥拉西坦注射剂、阿霉素脂质体等20余个新药产业化和制剂国际化项目。原料药与创新药的销售占比,已经由原来的7:3转为3:7,创新药的利润更是占据企业利润的95%以上,产品结构更趋合理。

(四)通过技改工业规模总量不断壮大。2013-2014两年间新增规模以上企业449家,达到2536家,实现工业增加值2071.7亿元,总量较2010年增加731.6亿元,年均递增11.5%;占GDP比重达到40.6%,比2010年提高1.2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919.2亿元,年均递增11.3%。

以东旭集团为例,近三年共为其争取国家、省、市技改专项资金近2.3亿元,促其成长壮大,企业从一个做配件的小企业,逐渐成为以世界最高端技术为标准,国内唯一一家掌握玻璃基板生产线成套装备、产品生产及研发的专业化集团公司,东旭集团2014年销售收入达到9.2亿元。

(五)通过工业技改企业创新研发能力进一步加强。坚持技术改造与科技创新相结合,以创新促改造,以改造带创新,不断增强企业发展后劲。截至2014年,我市共拥有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224家,其中国家级、省级重点实验室44家;国家级、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9家。

常山生化引进尖端人才进行自主创新,研究开发出国家一类新药艾本那肽,开创了治疗糖尿病除口服降糖药与注射胰岛素之外的一个全新疗法,形成了新的增长点,也为常山生化带来更为广阔的市场前景。

技改投资趋势分析

据专家预测,今年下半年,经济下行压力继续加大,会倒逼经济结构继续优化,传统工业受市场购买力不足其活跃程度进一步分化,人才知识密集型企业会表现得较好,资源密集型企业表现得更差。就我市而言,资源密集型低端产品占比还是较大,化工、冶金、建材、纺织、轻工、食品行业,受宏观经济影响市场持续低迷,发展面临转型升级及市场不旺,倒逼企业加大技改力度,向高端发展。引导企业抓住时间窗口,淘汰落后过剩产能,按照国家环保要求及安全生产要求提升产品档次,调整产品结构,利用先进装备、新工艺改造升级,大力提升产品档次,开发新、特、专产品,迎接市场复苏。

人才知识密集型的生物医药行业、高端制造业,从长远来看发展潜力较大。医药行业企业已全部实现GMP认证制度,以GMP为核心,把专业技术、经营管理、软件技术结合起来,建立起从产品的研究设计,到生产制造、售后服务的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体系,提升企业运作效率,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石药、四药、神威、以岭、常山生化等重点药企重视技术储备,新品开发凸显优势。装备制造行业发展依托《中国制造2025》,以信息化的手段,对设备、技术工艺进行改造,产品向新能源汽车、整机、智能制造、高强度基础件发展,提升智能制造水平,提高产品精度、可靠度。我市的通用航空、轨道交通、煤矿设备、新能源汽车等行业企业将迎来广阔的发展空间。

技改投资存在的主要瓶颈和问题

总体来说,在宏观经济形势下滑的大形势下,我市技改投资项目在数量、质量等方面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但也存在以下不容忽视的瓶颈和问题:

一是受土地制约,一批改扩建项目无法达到实际预期效果;二是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难”,影响了一些技改项目的实施;三是环保压力越来越高;四是市场需求不足,企业达不到预期生产效益;五是企业技术人才匮乏,创新能力不足。

对策与建议

(一)建立完善工业投资综合评价机制。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契机,抓住简政放权、财税制度改革、土地制度改革等带来的机遇,探索建立工业亩均投产、税收、就业等指标考核评价体系,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强化投资政策引导。同时,要“内资”“外资”并举,新进增资并重,避免因政策差异而造成的投资质量“打折”,甚至造成“内资”外流。

(二)抓住战略机遇期,有针对性地实施技术改造。紧紧抓住当前“中国制造2025”、京津冀协同发展、“双创”、“互联网+”等国家战略行动部署,大力推动新一轮技术改造。围绕国家和省市新的决策部署,制定我市落实“中国制造2025”实施意见,重点实施一批符合“中国制造2025”、京津冀协同、“互联网+”等方向的技改项目,借力京津冀2015产业转移系列对接活动,提升我市制造业档次,着力解决企业的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业态创新能力,增强新型技改投资拉动工业经济增长动力。

(三)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加大财政政策引导。一是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项目审批程序,减少环节,增加透明度,提高效率。二是分类指导搞好服务,对重点技改项目,明确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和工作措施,实行各级干部分包责任制,做到一个项目,一套人马,一抓到底。三是市级财政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引导企业向高端发展。

(四)创新思路,突破土地制约瓶颈。一是盘活闲置的土地存量,在做好闲置土地调查的基础上,积极向企业发布土地存量信息,采取有偿转让形式,将存量土地调整给有项目的企业,实施腾笼换鸟,使项目尽快实施。二是整合现有停产企业、闲置厂房土地,吸引外来投资者,通过外来资金的注入,提高现有企业的土地、厂房利用率,加快发展。

(市工信局规划发展处)

着力开拓市场提质增效

——上半年全市工业经济运行整体稳定

在国际国内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下,市县两级党委、政府坚定地落实保增长的一系列重要措施,工业企业着力开拓市场、提质增效。1-6月全市工业经济运行整体稳定,生产增速居全省并列第二位,利润总量占全省近三分之一,运行质量指标均高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

●工业生产增速居全省前列,利润总量全省第一。1-6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855亿元,占全省的16.3%;同比增长6.3%,紧追并第三个月同全国累计平均速度持平,高于全省1.7个百分点,和廊坊并列全省第2位。简单直比计算,对全省工业生产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2%。1-6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289.9亿元,占全省的30.1%,居全省首位;同比增长6.6%,高于全国7.3个百分点,高于全省15.4个百分点,居全省第3位;实现利税总额450.9亿元,同比增长15.9%,总量、增速均居全省第1位;规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7.55%)等7项经济效益指标均好于全省、全国水平。我市全面深入持续的对标行动提质增效的总体效果持续显现。

●石化、纺织服装行业对全市工业生产增长贡献大。1-6月,从7大主导行业工业增加值增速看,石油化工(增17%)、纺织服装行业(增10.7%)对全市工业生产增长贡献率在10%以上,石炼化800万吨投运,显现了大项目对当期增长的重大贡献;建材行业(增6.8%)高于全市平均增速;装备制造(增5.1%)、食品(增5.4%)、医药(增0.2%)和钢铁行业(降4.1%)处于中低位运行,对全市形成负拉动,市场需求不足之外,新项目小、少是重要原因。

●高耗能行业占比下降、平均增速低于全市。1-6月,全市六大高耗能行业实现工业增加值302.1亿元,占全市规上工业的35.3%(较去年同期下降1.2个百分点),同比增长5.3%,低于全市工业增速1个百分点。工业结构显现趋优的调整变化。

●东部区域带动作用明显。1-6月,东、中、西部区域实现工业增加值占全市的比重分别为33.5%、52.4%和14.1%,同比分别增长7.4%、5.8%和5.2%,东部区域高于全市1.1个百分点。

●工业技改投资快速增长。1-6月,全市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32.4亿元,同比增长22.8%,绝对值和增速分别居全省第1位和第4位,增速高于全省4.7个百分点;技改投资完成741.4亿元,同比增长24.2%,绝对值和增速分别居全省第1位和第5位,增速高于全省4.4个百分点;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为71.8%。

●民营经济稳步发展。今年1-5月,全市民营完成增加值1039亿元,同比增长7.87%;上缴税金228亿元,同比增长11.14%。

当前,我市工业经济发展仍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一是指标增长压力大。距年初确定的9%左右的增长目标差距较大。在全国经济“新常态”下,指标增长存在较大压力。二是新增长点支撑弱。从主要行业看呈现整体低位运行态势。除石化、纺织行业较好外,装备制造、医药、食品等行业均处于低位运行,尤其是冶金行业同比下降4.1%,对全市工业生产形成明显的负拉动。加之对工业增长贡献大的重点项目少,新增长点支撑不足。三是市场需求不足、订单减少、产量下滑成为当前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装备制造行业表现尤为明显。全市422家重点企业二季度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自去年二季度以来此势未有大的改观。四是环境治理影响大。我市作为京津冀大气污染防治的焦点、热点城市,控煤减排倒逼机制,约束了重化工业生产增长,压煤限产给县(市)区特别是连续生产的重点企业的生产造成了较大制约。灵寿、无极、新乐等县(市)区集中整顿,关停不达标企业1000余家,给当地工业经济增长造成较大影响。

可以说,目前我市工业经济运行增长面临较大压力。各县(市)区、市直有关部门仍需加大工作力度,强化协调服务,进一步强力落实各项保增长措施。

预计下半年全市工业生产能够延续上半年趋势,增长速度能够稳定,并有望好于上半年,实现稳中向好。

全力推动

实现全年工业各项目标

在“新常态”形势下,工业经济发展可谓任重道远。

为全面贯彻落实7月30日召开的全市经济形势分析会精神和相关要求,市工信局及时召开专题会议,学习贯彻会议精神,并结合上半年工业经济形势,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全面贯彻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全力实现全年工业各项目标。重点采取以下几项工作措施:

——搞好工业运行监测分析,加强运行协调、调度督导、企业生产要素保障等工作,分析影响工业指标的成因,对症施措保增长。加强通报、考核工作,充分调动各县(市)区工业投资积极性,确保完成全年投资指标。

——不断深化对标行动,实施精准对标。落实科技创新驱动,对标行动精准实施的要求,不断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大力开展管理创新示范企业创建活动,组织开展对标专家进中小企业贴身服务活动,重点在企业研发、生产和销售上开展对标服务,帮助企业对照先进企业找准差距,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和产品核心竞争力。

——狠抓各项惠企政策的全面落实。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实施部门联动,充分利用市民营经济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市减轻企业负担领导小组办公室两个平台,着力督导市直部门落实国家、省、市出台的支持民营经济、促进降费减负等方面的政策,为企业发展创造更优的环境。

——加大帮扶企业力度。挑选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实施领导连点帮扶和干部入企帮扶相结合的活动,强化对“三个一百”、“双11”及市重点企业的跟踪服务,促进重点项目早日投产达效。近期我们将积极配合办公厅研究有关的实施方案。

——大力推进地产品销售。借助市政府采购地产品联席会议制度平台,与财政、建设、交通、发改、国资、商务等部门搞好紧密沟通联动,力争在扩大地产品销售上取得较大突破。

编辑: 张小波